|
最让唐僧害怕的,显然不是妖怪。
各位好,西游记的人物素描。我们今天如约讲唐僧。
唐僧这人比较难讲,因为很多人不把《西游记》里的唐僧和现实里的玄奘法师做区别。
我听过一个段子,说86版《西游记》上映的时候,曾经有和尚写信到有关部门那里举报抗议杨洁导演,说杨洁导演丑化三藏法师的形象。其实如果你读过如果《西游记》本尊你就知道了,高僧们真是冤枉杨导了。真正丑化唐僧形象的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仅就剧版来看,杨洁导演反而给唐僧“找补”回来不少,把他至少写成了一个不及成败利钝也要一心追求真理的知识分子形象,也算是给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编织另一种童话。
可是你真看了原小说,会发现,唐僧身上连这层“信仰坚定”的光环都没有,完全就是一个惹人生厌的形象。
三藏一见,连忙跳起身来,合掌当胸道:“女菩萨,你府上在何处住?是甚人家?有甚愿心,来此斋僧?”
美女,你姓啥?叫啥?家里几口人?人均几亩地?地里几头牛?
这个时候悟空不在,无法担当日常吐槽的重任,而作者自己没忍住,直接打破次元壁讽了一句“分明是个妖精,那长老也不认得”。
整部西游里,有太多这种对唐僧暗讽甚至明讽的描写,你如今看到的西游相关影视作品中,唐僧性格中那些感人之处,大多说其实都杨洁导演在86版西游里帮唐僧找补回来的。
那问题就来了,小说中把唐僧写的这么不堪,到底是个什么目的?
1
破解唐僧的性格之谜,得从他的出身讲起。
西游记里说唐僧是如来的二弟子金蝉子转世,只是因为“不听说法,轻慢我大教”,才被如来贬到东土大唐去成了唐三藏。
如来说这一段是在西游记最后一回,很多人读到这儿因为快结尾了,就这么囫囵略过去了。但如果你仔细一想,会觉得如来给的这个理由特别的扯淡——堂堂佛祖二弟子啊,就因为老师上课打了个盹,走了个神,一巴掌就被拍到东土大唐,转生十世、受九九八十一难之苦,才得复位。佛祖这体罚自己学生的方式,是不是也忒狠了点啊。
但如果这个谜底揭开后你再回顾《西游记》全书,你又会觉得如来选金蝉子这么个人来取经实在是太精明了。
如《《西游记》里,最黑的当然不是神话》一文所述,如来在取经之初讲的明白,这次取经旅程,本来是西天集团想要“传我佛法”到东土大唐去。
可是佛祖又觉得派人直接送去显得太随便,高端的猎手应该以猎物的方式出现,还是让那唐王派个人来取经的好。
如此既要又要,那这个取经人的选择难度可就上来了——
名义上他要对唐王忠心耿耿、否则唐王不放心派他来、取回去的经书也得怀疑。但实际上,这人最好又是西天集团、尤其是如来的自己人,否则你看灵山的小气样子,连取经都要好处费,取经人将来时要封佛号给待遇的,如来怎么肯让这个待遇旁落呢?
于是如来就得跟唐王玩一出无间道,要让取经人明白:名义上,你是唐王的人,代唐王上西天取经。但实际上,你得跟我一条心,凡事你要听我指挥。
这就是佛祖安排九九八十一难真正目的——小说看到最后,你发现原来这些苦难都是如来有意制造的,为的就是“让你知我手段”。
那什么样一个人最能接受佛祖这套PUA呢?
当然是像转世的金蝉子了,毕竟这家伙前世就已经被我佛小错大罚的“霹雳手段”整出心理阴影来了。
你想想,你要是唐僧,在取经“归真”的路上逐渐想起自己前世经历,你什么感觉?
那肯定是:佛祖在时刻看着我啊!上辈子打个盹一世修为就化为泡影了,这辈子我可得在我佛面前好好表现。争作如来佛祖的好学生。
这么一个人,甭管心里怎么想,装他也会装高僧。而这就是如来想要的。
所以原著西游记里,心路历程其实是两条线——取经路对悟空是悟道、得解脱的过程,但对唐僧却是归顺、被驯化的过程,两者对着看,大有意趣。
2
但实话实说,佛祖这个充满《1984》味道的意思,唐僧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不开窍、不太领会得了。
接了如来吩咐后,观音菩萨对取经人的安排本来非常巧妙——她白送了一身袈裟、一把禅杖给唐僧,在沙门里,受我袈裟,得我禅杖,你就是我门弟子啊,既入我门就要听我佛的,哪里还管什么人间皇帝?
可是你看唐僧穿了袈裟、接了禅杖之后,立誓表达取经心愿的时候怎么说的呢?
“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小说里的唐僧,不是现实中那个违反唐朝法令制度、偷渡也要去天竺的玄奘法师。历史上玄奘取经的目的主要是取回真经以正佛法,是佛门中事。但小说里的唐僧,取经的最初目的是给唐王回来做法事,帮他超度枉杀的那些亡灵。
“御弟”封号也受了,皇上赏赐的袈裟也穿了,唐僧想的是“不得不精忠以报国耳”,不跑这一趟对唐王怕是交代不过去。更何况临走前太宗皇帝还交代了一句“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你可是我的人啊,要忠君爱国啊,速去速回!
但唐僧这个态度,显然不是佛祖想要的。于是拦路的妖怪马上就来了。
小说中唐僧第一次遇见妖怪,是在双叉岭上,有仨妖怪合伙将唐僧一行三人捉了去。
可是这伙妖怪的表现特别奇怪——他们全无半点后面西牛贺洲的妖怪们急着吃唐僧肉的心急火燎。反而是上来就干净利落的把唐僧那俩从长安带出来的从人给捉了去分着吃了。
小说这一段写的特别残忍:
“魔王领诺,即呼左右,将二从者剖腹剜心,剁碎其尸。将首级与心肝奉献二客,将四肢自食,其余骨肉,分给各妖。只听得啯啅之声,真似虎啖羊羔。霎时食尽。把一个长老,几乎唬死。这才是初出长安第一场苦难。”
好像妖怪故意要在唐僧面前演这一出,把他的胆吓破。
可表演完了这出“舌尖上的长安人”之后,妖怪们什么反应呢?他们吃饱喝足,回屋休息去了。
然后洞里面转出一个老头,把绑唐僧的绳子一解,就领他出了洞,告诉他说,我是天上的太白金星,看你落难了特来搭救你,而这洞里的妖怪分别是谁谁谁、谁谁谁(“处士者是个野牛精。山君者是个熊罴精。寅将军者是个老虎精,左右妖邪……”好家伙,比报户口还详细),你不要担心,继续往前走吧。
唐僧这个时候已经被吓破了胆,只知道磕头如捣蒜,但如果他冷静清醒,他高低得问太白金星这么两个问题:
第一,神仙爷爷,你早不来晚不来,怎么偏偏赶在那帮妖怪把我那两个从人吃了又没吃我的时候来呢?
第二,这帮妖怪的底细你咋那么清楚呢?他们又不是你府上的金角银角?
是的,这一切实在是太像演的一出戏了,妖怪“选择性吃人”、太白金星“选择性救人”。
末了还留了一首诗:
“吾乃西天太白星,特来搭救汝生灵。前行自有神徒助,莫为艰难报怨经。”
听听,吃了苦还让唐僧别抱怨。
但问题是你不让唐僧抱怨什么呢?
这帮妖怪又不是你特意安排的……对吧?
这里要补充一个知识点:西天取经这一路上,护送唐僧的理论上不只有后来入队的孙悟空那帮人,如来亲口许诺,派了“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来护送唐僧。
可是唐僧顶着的这满头神佛,看着妖怪们把唐僧那两个长安带出来的从人大卸八块、唐长老命在旦夕,愣是一个出手的都没有。
而后面我们会知道,唐僧从长安带出来的那个原版取经团队,最后被换了个干净——连太宗皇帝御赐的白马都被换成菩萨安排的白龙马了。到了西天,更是连紫金钵盂也被要去当好处废了。
其实还有一段,就是“真假美猴王”那一回里,有一个细节,沙僧到了花果山水帘洞讨要被抢去的行李,看到六耳猕猴给他看的“假”的通关文牒跟真的一模一样。只是,本该写大唐太宗皇帝的位置,写的是如来佛祖……
这其中大有深意,我们卖个关子,以后再讲。
总之,如果把这些细节凑一块,我们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
如果九九八十一难都是佛祖安排的,那么如来其实是在借取经路上的这诸难,对取经团队搞一次“清洗”,把唐僧身边长安派,全都换成他的人——当然最关键的,他要完成对唐僧内心的改造、驯化,让他也从效忠唐王的“御弟”变成真正的“金蝉子”。
如来压孙悟空在五指山下,是硬压,但他取经路上变唐僧的心性,是软化。
双叉山这一难,唐僧其实已经走到了一个双叉口——前路漫漫,他到底跟唐王还是跟佛祖?
而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如来马上就在后面不仅暗示,简直是明示唐僧——这一切都是我安排的。取经这一路,我说了算。
这一难里,真正吓破唐僧胆的哪里是妖怪啊,分明是如来的威能和手段。
3
而且《西游记》这书吧,你读细了会发现里面充满了黑色幽默的暗示。
双叉山遇险之后,唐僧马上就遇上了猎户刘伯钦。
这猎户说的话就特别耐人寻味:他自称“镇山太保”,祖上就在这山中打猎,已有百年了。
但这就很奇怪,同一回里刚出场的那伙妖怪,吃人那么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怎么没把这本地的猎户一家给吃了?还让他自称什么“镇山太保”,在此打了一百多年的狗熊老虎?
妖怪门前长期打野,刘伯钦你是够猛的。
联想到太白金星一个外来神仙反倒跟妖怪那么熟,本地猎户却一副当他们不存在的样子,这帮妖怪除了佛祖请来的临时群演,我想不出这伙妖怪背的来历。
但更黑色幽默的还在后面:
猎户刘伯钦把唐僧引到家中,他母亲一听说是得道高僧,就要求唐僧给她死去的老伴做个法事,超度亡灵。
于是小说里写的清楚,唐僧拿出了:
“《度亡经》一卷。诵毕,伯钦又请写荐亡疏一道,再开念《金刚经》、《观音经》。一一朗音高诵。诵毕,吃了午斋。又念《法华经》、《弥陀经》,各诵几卷。又念一卷《孔雀经》,及谈洗业的故事。早又天晚,献过了种种香火,化了众神纸马,烧了荐亡文疏,佛事已毕,又各安寝。”
而到了晚上,伯钦父亲的亡灵就跑来给家人托梦,“说多亏了长老超度,已消了罪业,上中华富地,长者家去托生。”大家欢喜的不得了。
但,打住,打住哈!
这里有矛盾。
我们往前翻一回,你会发现就在前一会,唐僧也是这个经文配置,想帮唐太宗皇帝做个法事,超度亡灵。
可施法咏唱到一半就被观音菩萨打断了:“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
您当初这广告之所以能起效果,忽悠的唐王命唐僧去西天取经,主打的不就是唐僧念的这些“小乘”无用,西天的大乘有用么?
怎么才走到了双叉岭,唐僧那一套马上就又能度亡灵了呢?
他这套经,到底是管用还是不管用?
还有,小说里此处写刘伯钦父亲拖了唐僧法事的福“上中华富地,长者家去托生。”可是我们再往前翻没几回,如来佛祖在布置取经任务的时候不是刚刚说了:“但那南赠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
书中的大唐不就在南瞻部洲么?投胎此地不是倒霉催的么?怎么刚过了几回,又改成“中华富地”了?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即便是如今的网文玄幻小说,如果这么刚过了一回就公然吃书打脸改设定(尤其改的还是“为什么要取经”这种关乎全书的设定),那也是要向读者谢罪的。
可是,《西游记》里就是直接这么公然放着这么多自相矛盾之处,还离得都这么近,而我们又默认这本书是经过作者精巧构思、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那么解释就只有一个,西游记这里说的不是玄幻、佛法,而是人心、是算计。
佛祖用这个“自相矛盾”就是在明示唐僧——什么佛法没用、什么佛法有用,什么地方是地狱恶地、什么地方是极乐净土,我佛说了算!
1+1等于几?我佛说等于几就等于几。
这其中的妙谛,唐三藏,你可已经领会得了?
4
唐僧肯定领会到了。
在取经这一路上,我们会发现一个怪现象,对于悟空打杀人类这件事——第十四回五行山下刚把悟空放出来的时候、第二十七回白虎岭上遇到白骨精的那次,第五十六回“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越到后来,唐僧反而越计较,口出的怨言和紧箍咒就越多。
按说这样的安排好像跟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的关系磨合是反着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读原著深看一层之后,你会发现,唐僧怪罪悟空的主要目的,其实也不是打在旗帜上的“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无心或者有意,相邻的几个回目中,都有悟空“打碎洞窟、夷其族类”的描述,甚至还有八戒和沙僧宝象国殿前摔死百花羞与黄袍怪生的孩子。
这些情节里,唐僧去哪儿了?他都跟隐身了一样,从来不提什么:哎呀呀,这样杀虐太多,怎么了得?
因为这些“杀虐”,都是神佛们默许的。
而在这三个回目中,唐僧怪罪悟空杀人的最重要理由是什么呢?
是杀人要惹麻烦、吃官司。
你看“神狂诛草寇”那一节里,唐僧给被杀的强盗们做超度,彻底就把话说开了:“你到森罗殿下兴词,倒树寻根,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人。”
说白了,唐僧其实不是心善,只是怕惹事儿,不想担悟空的连带责任。
可是再深读一层,你又会觉得奇怪。
这三次唐僧发难,好巧不巧,又刚好都发生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山野岭。
唐僧如果怕的真是人间官司,功利的讲,天高皇帝远,把尸首一埋,谁能知道?
但唐僧却知——他侍奉的那位佛祖知道!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可都在天上盯着他呢。
老大哥,哦不,佛祖在看着我呢!
理论上讲,那猴头没得指使就打杀个妖怪或者强盗,佛祖应该不会怪罪。
但天恩难测,上辈子我就因为在佛前打了个盹,“领导夹菜你转桌,领导开会你唠嗑”就被佛祖一巴掌打下界来了。
万一佛祖一发怪罪,我却脱不了干系,谁知道这猴子闯下的祸,会不会株连到我头上?哎呀呀,这可使不得。
这应该才是唐僧的心里话。
你看西游会有一个特有意思的地方。唐僧虽然前世是如来的弟子,但在取经这一路上,悟空他们这些徒弟都见过如来,却唯独唐僧在到西天前没见过——因为“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前提,是上位者要对下位者保持神秘感。
九九八十一难其实是从“金蝉遭贬”开始算的,言外之意,就是这是一场佛祖给唐僧个人安排的一场“苦难PUA”,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佛祖几乎是对唐僧不发一语的,他不能向这位徒弟解释这些苦难到底是为什么,不然“威”就没了。
著名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曾用鸽子做过一个实验,他将8只鸽子分别放入不同的箱子,在箱子里面放上装食物的盘子,实验人员可以控制鸽子在什么时候能得到食物,而又故意不让它们吃饱。这样连续进行了几天之后,他们发现,其中有6只鸽子,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行为变化,开始进行一些莫名其妙的“祈祷”仪式。
于是斯金纳说:仅靠危机焦虑和随机的奖赏或惩罚,就能构成迷信的根由。
而如来要的,就是唐僧对他的迷信。他随机的降下的苦难或奖赏。最容易让胆怯的唐僧产生对其迷信的情感。
而这种“九九八十一难”下受折磨的下位者,所呈现的就是那种循规蹈矩、谨小慎微、神经过敏的精神状态。恰恰就是唐僧的性格。
他不是没有凡心,不是没有受杏仙、女儿国主、蝎子精、白鼠精的诱惑,也不是真在乎或不在乎枉死的那些人命。他是真怕了,怕一直盯着他的佛祖又突然降下责罚。
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可都在我头上盯着我呢!
但身为领导的这份难处,唐僧是没法跟悟空直接说的,
一来,是这猴子虽然神通广大,却情商比较低,尤其不通职场潜规则,说了他也不懂。
二来,是无奈,悟空也不和唐僧一条心。
5
是的,我觉得小说中如来对取经团队最高妙的操弄,就在于他既实现了把取经团队全班人马全换成了自己的人,又让取经团队内部离心离德——说白了就是实现取经团队人员的“原子化”。
这个原子化,如来是通过赐下“金紧禁三箍”来实现的。小说中,如来在把取经规划交给观音办之后,马上就给了她这三样法器,并且明说它们:“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
为什么堂堂佛祖要叫唐僧用这么残忍的法器去驯服徒弟呢?
在后文唐僧与悟空的互动中我们就可以发现,观音赠的紧箍对于两人关系完全起到了“顶级搅屎棍”的作用——唐僧把悟空从五行山下救下,本来悟空是想着报恩的,甚至被唐僧气走之后旋即就又回来。
可是当唐僧骗悟空带上紧箍,把那紧箍咒念上几遍,折磨的悟空死去活来之后,两人的关系就彻底质变了。悟空变成了带着枷锁的奴仆,而唐僧则成了对其掌握无限暴力权的主人。两人再不可能形成剧版中刻画的那种友谊。
而这对如来是有好处的,唐僧如果跟悟空关系铁了,唐僧有实力强悍的徒弟依凭,悟空不需要遇事就去找观音、如来这些高层领导调解。取经团队岂不就成了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小团体了么?唐僧不也就不对佛祖PTSD了么?
所以按照如来的意思,本来金紧禁三箍,可能是要给悟空、悟能、悟净一人一个的。把三人跟师父的关系都搞成主奴关系。
可是最终我们看到,观音只给了唐僧一个紧箍,其他俩箍她留下自用了。
观音这算贪污么?也是也不是。我觉得西游记里的观音之所以是佛祖得力干将,就因为她甚至比如来本人更懂“驭人术”——她知道把三个箍都赐下,可能适得其反,一方面给了唐僧极大的处罚权威。另一方面把仨徒弟都推到他的对立面上,反而让他们互生同情。
相反,只给唐僧一个箍,让他和悟空离心离德,这就在取经团队里形成了两个山头,唐僧宠信八戒,悟空拉拢沙僧,观音和如来正好坐山观虎斗,岂不事半功倍。
当然,观音的这种自作主张的微调,最后还是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我们也以后文章再说。
但你一定想问,原定计划中仨徒弟都有箍,唐僧就没有约束么?
有啊,那就是“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佛祖给他的这位好徒弟,安排了一脑门子的神仙“监护”,顶着漫天神佛二十四小时的全方位监控,又唐僧怎敢造次?
唐僧头上其实也带了一个最大的紧箍,那个箍是对威不可测的恐惧。
6
小时候读俄罗斯作家契科夫的《套中人》,我一直有一种感觉。觉得契科夫笔下的那个别里科夫,跟《西游记》里的唐僧真的有些迷之相似之处——两个人都是那种絮絮叨叨、循规蹈矩、怕惹事儿、怕出乱子,更怕乱子“被上面知道”降下怪罪的人。两本小说中甚至都描写了他们“动凡心”却最终未成的故事。
甚至你看这一段:
“在教务会议上,他那种慎重、他那种多疑、他那种纯粹套子式的论调,简直压得我们透不出气,他说什么不管男子中学里也好,女子中学里也好,青年人都品行恶劣,教室里吵吵闹闹,哎呀,只求这种事别传到上司的耳朵里去才好!哎呀,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啊,还说如果把二年级的彼得罗夫和四年级的叶果罗夫开除,那倒很好。后来怎么样?他凭他那种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他那苍白的小脸上的黑眼镜(您要知道,那张小脸活像黄鼠狼的脸),把我们都降伏了,我们只好让步,减少彼得罗夫和叶果罗夫的品行分数,把他们禁闭起来,最后终于把他俩开除了事。”
你看看契科夫这段描写,再对比一下《西游记》里“圣僧恨逐美猴王”那一段,那紧张、那压抑、那念紧箍咒般的絮絮叨叨、那不顾师徒情分,一定要把学生扫地出门的冷漠决绝,就问你像不像?
众所周知,契科夫塑造的“套中人”是有历史背景的,他所塑造的,十九世纪沙俄那种几乎无所不在的反启蒙思想高压下,别里科夫这种基层体制内人员普遍具有的精神状态。
而在《西游记》里,唐僧刚好也是这样一个人,只是压垮了唐僧的,不是沙俄那二十四级文官制度的阶层体系,而是如来佛祖降下九九八十一难的威不可测、翻云覆雨。唐僧早已被吓破了胆。
而这两个人的精神内里,其实是高度相似的。很多人说原著中的唐僧伪善,但确切地说,唐僧其实不是伪善,就像《套中人》的别里科夫也不能用善良或者邪恶来形容一样。
他们是“套中人”,是一个被吓破了胆、只知循规蹈矩的套中人,他们的心中无所谓善或者不善。因为其脑中所充斥的,真的也就是他们不听絮叨的那些经文律法,他们坚信只要照着这些规矩办,就没人会怪罪,能保自己平安无事。
在现实中你其实也能看到不少这样的套中人,当他们满心想着别让自己惹官司,所有行动都“照章办事”,甚至冷漠到不顾他人死活的时候,你能说他们不善良么?
不,他们是也只是套中人。
而这种人的人生,其实是很可悲的。
7
《西游记》开头留下了一个迷,就是写唐僧的身世“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那一回时,唐僧的母亲殷小姐明明都等到自己儿子回来报仇、杀了霸占她的贼人了,为什么还要“毕竟从容自尽”?
由此引发了很多阴谋论,说殷小姐本来就是跟那贼人私通,唐僧就是那贼人的儿子,陈光蕊只是被拉来顶包的云云。
但还是我之前提到的那个原则,解读《西游记》要放在明代作者的写作情境下。而在明代,女性“失贞”后被逼自尽,是一种万恶但在当时通行的立法。“未嫁从父,已嫁从夫,夫死从子”,当时的女性这一辈子,就是这么被装在套子中,一刻也无法自己做主。
而我觉得,《西游记》安排这段身世,其实是唐僧之后命运的一个前奏和隐喻——唐僧这一辈子,也和他母亲一样,是被恐吓、被驯化、被约束的一生。即便到了西天,修成了正果,他也没有的得到真正的解脱。
你看小说中,专写唐僧从西天回东土大唐其实用了一回半,八大金刚受佛祖之名接替“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们“护送”师徒回程。但八大金刚对唐僧的那个态度就特别倨傲,对快成佛的唐僧呼唤宛如呼唤他们押送的犯人:
“取经的,跟我来!”
“逃走的,跟我来!”
甚至唐僧回了长安,书里写的明白:“长老捧几卷登台,方欲讽诵,忽闻得香风缭绕,半空中有八大金刚现身高叫道:“诵经的,放下经卷,跟我回西去也!”
也就是说,小说中的唐僧都快成佛了,在自己老家多待几天,开坛做法讲讲经文的自由却都没有。任务一完成,立刻就被八大金刚像押犯人一样押回灵山了。
当然,八大金刚是依照佛祖之名办事,而佛祖这么干——如前所述,是为了让唐僧搞清楚,你不是唐王的人,你是我的人。
但我们可以据此推想,唐僧被封旃檀功德佛之后,生活大约也是如此无聊无趣,循规蹈矩。
所以《黑神话·悟空》里猜想,悟空封了斗战胜佛之后受不了灵山上的循规蹈矩,要辞佛不做,回花果山快活。我觉得这个二创是符合原著精神的——唐僧那种循规蹈矩的套中人,悟空如何做得了?
人生在世走一遭,正如这九九八十一难一样,有人如唐僧求的是受戒命、是被驯服,是最后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而有人却如悟空求解脱,是求自由。
这是两个相反的方向,分道扬镳是难免的。
而我看游戏里留了一个扣子,说有一位跟悟空相识的高人,一路暗助天命人,让土地教他定身法什么的。
这游戏我第一章就卡关弃了,我不知道后续剧情。但我觉得有人猜这个高人是唐僧的说法,肯定是不靠谱。
原著的唐僧是什么人啊?这种被佛祖无量无常的九九八十一难已经吓破了胆,只知循规蹈矩、照着领导吩咐办事的“套中人”,怎么可能念着旧情、私下里去帮助已经反出佛门的悟空呢?
那九九八十一难的苦与驯化,他不是白受了么?灵山的编制岂不是白拿了?
他一定会说:“阿弥陀佛,佛祖啊,我跟这妖猴坚决划清界限!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再莫赖我成佛人。”
话说,现实中这样的套中人也不少,你是真没领教过他们的冷漠与胆怯么?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姜昆加拿大籍徒弟大山 终因冯巩一句话离开 |
2 | 开除190多个印度高管能救美国? |
3 | 中国突发“开门”重磅信号 |
4 | 中国各地纷纷告急 多国警告:与大流行如出 |
5 | 中国首席经济学提质疑 习近平震怒 当即下令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被送精神病院 |
2 | 2025,网曝荣氏家族全家移民加拿大 |
3 | 中国房地产突发重磅利空 |
4 | 风向变了?山东率先宣布 |
5 | 要变天!张又侠已掌控了警卫局 |
6 | 震撼,习近平昨天终于认账了 |
7 | 今年开天辟地的大新闻 透露惊人信号 |
8 | 姜昆加拿大籍徒弟大山 终因冯巩一句话离开 |
9 | 开除190多个印度高管能救美国? |
10 | 惊呆!姜萍归来,画风大变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