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每日文摘 > 正文  

人生建议:千万不要相信睡前的大脑

www.creaders.net | 2025-11-26 16:02:24  丁香园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睡前,是人类最薄弱的时刻。

  当我们没有顺应生物钟正常入睡,便会遇到很多“人生问题”。

  比如,很多年前发生的一次社死事件,可能会在睡前毫无征兆地冲进脑子......

640.png

  再比如,冒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做出一些离谱的决定。

640 (1).png

  又或者,忽然想起了一个八百年没有联系的 crush,然后顾影自怜。

640 (2).png

  更多人是,直接打开购物软件,开始歹毒地消费,然后在几天后收到自己完全没有印象的商品.......

640 (3).png

  该睡却没有睡的时刻,我们随时可能会堕入危险的边缘。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午夜后的大脑,与白天清醒时并非同一种状态。

  即使是面对同一件事,在白天和睡前,我们回应与处理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所以,千万,不要轻易相信睡前的大脑!

  午夜的大脑和白天的根本不是同一个脑子

  地球每 24 小时自转一圈,而地球上的生物,不论是人、动物、昆虫,甚至细胞里的酶和核糖体,都跟随着昼夜节律运作。

  在人类体内有着许多“小时钟”,最重要的主时钟则处于大脑下丘脑里的视交叉上核(SCN)。

  它由大约 5 万个神经元组成,就像一个总控制室,负责告诉身体什么时候该清醒、什么时候该休息。每到夜晚,大脑和身体都会自动进入“准备休息”的模式。

  人体的许多生理功能,也受昼夜节律的影响:神经递质、脑区活跃度、情绪调节、注意力与决策力等等。

  如果在午夜后仍强行保持清醒,就是在逆着自己的生物钟行动,便容易出现情绪、判断和身体状态的问题。

  细胞层面的改变在深夜放大你的负面情绪

  我们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突触,是大脑处理信息、做决策的“接口”。

  白天突触持续接收输入,会逐渐增强;夜间睡眠时,突触需要通过下调来恢复“稳态”,就像网络系统需要定期重置,腾出更多的运行空间。

  如果持续清醒、无法按时进入恢复周期,我们的突触便会进入工作过于饱和的状态,变得疲惫[2]。这时候,注意力会下降、判断变钝、情绪反应被放大。

  这本来是一种大脑为保护自身而启动的“限流机制”,如果强行保持开机,大脑也能工作,但会带来很多奇怪的行为。

640 (7).jpg

  研究显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性:

  ● 积极情绪在白天达到高峰,并在夜间(凌晨 1 点至 4 点)达到低谷。

  ● 相反,消极情绪在白天保持稳定,然后在夜间积极情绪低谷期急剧上升。

  还有研究者利用数百万条公开的推特消息数据,也发现了同样的规律:

  人在深夜真的更容易 emo。

  分析这些推文,研究人员发现,在社交网络上,人们的积极情绪在夜晚处在最低谷,而消极情绪夜晚最高涨。

  注:积极情绪包括热情、愉悦、活跃和警觉;消极情绪包括痛苦、恐惧、愤怒、负担。

  这也解释了,白天听到波澜不惊的口水歌,放到深夜里听就泪流满面,然后冲去网抑云评论区找共鸣的集体现象......

640 (4).png

  同时,影像学研究发现,保持清醒、不按时休息,会让大脑中负责奖励和动机的多巴胺受体减少,这暗示了多巴胺系统的“过度兴奋”,让人更冲动、容易寻刺激、思维偏差增多;

  应激系统启动,肾上腺素升高,压制住负责理性思考的前额叶,让负责情绪和本能的脑区更活跃,更容易做出冲动甚至后悔的决定。

  在午夜之后,我们更容易因小事情绪失控、做出白天绝不会做的选择,比如冲动删掉 100 个好友或试图回头找前任,等理智重新占据上风又懊悔不已.......

640 (5).png

  脑区活跃度的改变影响注意力与控制力

  不管出于失眠、噩梦、焦虑或者喝酒之后的难受,在午夜之后只要仍然清醒,大脑内部的神经网络也会发生明显变化。

  这个时候,情绪和动机相关的区域,如杏仁核、伏隔核和前扣带回前部,会被激活,使人对刺激更敏感、注意力和动机被扭曲,容易过度反思或放大风险。

  部分人的具体可以表现为不停反刍及放大过去人生中的错.......

  而大脑负责理性和自控的区域(前额叶、前扣带回背侧、前岛叶)活动则会下降,等于是“刹车变松了”。于是我们更容易冲动、更难权衡利弊,对错误和损失也不敏感。

  首先就是暴饮暴食。

  我们的吃饭行为,其实是由大脑里的两套系统一起决定的:

  ● 代谢通路:负责告诉自己“吃多少才够”。

  ● 享乐通路:负责告诉你“吃什么最爽”。

  正常情况下,这两套系统由大脑的生物钟来协调,所以我们一天的进食时间和食欲都会跟着昼夜节律走。但如果生物钟被打乱(比如熬夜、倒时差、轮班工作),晚上还保持着清醒,这种平衡就会失控:

  ● 人更容易晚上暴吃,特别想吃高热量、高油脂的东西;

  ● 长期可能发展成强迫性进食或食物成瘾,也会增加肥胖风险。

  类似的机制,也可能解释深夜“无意识下单”买买买的冲动,毕竟这时候的大脑变得很难权衡利弊,对金钱也变得麻木。

  夜间清醒的大脑还可能带来酒精和药物的滥用, 多项研究显示:

  ⚠️药物滥用在晚上 10 点达到高峰,夜间阿片类药物过量风险是白天的 4.7 倍;

  ⚠️青少年在夜间的饮酒概率比其他时间高 63%。

  更糟糕的是,夜间清醒的大脑可能会促使对于他人与自己的伤害行为:

  ⚠️暴力行为:超过一半(约 55%)发生在晚上7点到次日早上 7 点。

  ⚠️自杀事件数量在白天更多,但如果按照“清醒人数”来校正,凌晨 2 点的自杀风险是全天平均的 4.25 倍。

  总而言之,睡前的大脑处在“情绪驱动上行、理性控制下降”的阶段,促使我们的行为更容易偏离常规,甚至失控。

  这时候大脑指挥我们干不出什么好事来,不如老老实实睡觉。

  不要相信深夜的大脑相信第二天清醒的你

  首先,深夜你突然觉得某个决定“特别对”“我现在状态超好”,请先警惕:

  你的大脑并不是白天那个大脑。

  人类的大脑是按照昼夜节律运作,倾向于以特定的方式感受和行动。

  白天大脑的神经活动处于“清醒模式”,能够准确判断、分析、计划;而在深夜,则准备进入休息。

  你在凌晨 2 点想到的问题,等待早上 9 点再审视,可能会有全新理解的维度。

  如果非要做什么事情,可以先记在备忘录里,第二天回过神来再判断。

  其次,重要决定、深度思考尽量安排白天。

  研究证实,最佳心理功能,需要局部生物钟控制的神经元功能在睡眠和觉醒状态之间保持时间上的协调一致。

  简单理解就是,要想脑子运转得最好,决策最准确,得让身体里的大大小小的生物钟步调一致。该醒的时候一起醒,该休息的时候一起休。

  而早点睡觉,是深夜里最具有性价比的选择。

  可以提前调暗灯光、戴上耳塞、减少使用手机,或者准备一个眼罩。排除这些外界干扰,让褪黑素自然分泌,让大脑顺应自身的生物钟,轻松进入休息状态。

  不相信深夜的大脑,相信第二天清醒的你。

  那些在午夜显得无法跨越的坎、翻涌成潮的情绪,往往只是生物钟错位后的杂音。

  等睡一觉醒来、天亮了,让身体里的无数个小小时钟再次合拍,许多事就会悄悄变得微不足道,被晨光一照就烟消云散了。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突发!川普:习近平已经同意了
2 军方传来惊人消息
3 中美再传重磅消息
4 军报最新发文 罪名更严重了!
5 全面下架 六大国有银行率先发出了信号
热门专题
1
俄乌战争
6
四中全会
11
中共两会
2
中日关系
7
美伊冲突
12
大S
3
中美冷战
8
以伊战争
13
洛杉矶大火
4
万维专栏
9
何卫东
14
叙利亚
5
川普
10
AI
15
苗华被抓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