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马德里谈判之后,中美双方对协议的理解再次出现了巨大偏差。
近期贝森特等人的发言透露出美国政府的核心态度:他们认为马德里会谈后双方并未达成所谓的全面停战,只是达成了一个临时性的技术性共识,即美国不升级关税,中国不限制稀土出口。换言之,在美国的视角里,这是一场有限停火,而不是战略和解。于是当中国近期宣布新的稀土管控措施时,美国方面立刻认定中方率先违约,认为这是对马德里谈判精神的破坏。
但中国方面的理解完全不同。北京认为自己在马德里谈判中已经释放了最大的善意——允许TikTok交易落地,事实上是在向美方递出缓和的信号。而美国政府此后依旧不断制造摩擦:从船舶费用的提升,到技术出口的收紧,再到对中资能源企业的隐性制裁。中方的判断是,美国不仅没有兑现承诺,反而在消耗中国的耐心。稀土管控因此被视为必要的防御措施,同时也是一种警告,提醒美方回到谈判时的承诺轨道上。这就是双方的第一层误判:同一个协议,两种理解。
美国政府现在的诉求非常明确:中国必须撤销稀土管控。川普团队甚至在内部讨论中认为,北京不敢真正执行,因为他们坚信自己可以通过协调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盟友国家,短时间内重建一条“去中国化”的稀土供应链。一旦完成这个布局,中国的稀土管控就会变成一场自伤行动,到时候美国再配合制裁,中国将承受更大压力。
而北京方面当然不这样认为。中国判断美国高估了自身产业替代的能力,也低估了中国的战略决心。双方在稀土议题上已经进入零和状态,任何一方的让步都会被视为软弱。
类似的分歧,早在芬太尼谈判中就已埋下伏笔。那时中国要求先取消关税,再谈药物管控;美国坚持先看中国执行六个月的药物控制,再考虑取消关税。双方的分歧不在技术,而在信任。美国不信任中国的执行力,中国不信任美国的兑现力。互不信任叠加对后果的错误判断,就构成了第二次误判。
第三层误判,来自对彼此经济状况的判断。
美国政府坚信,中国正处于经济崩溃的边缘。他们引用通缩、失业、地方债、老龄化等指标作为证据,确信中国的唯一出路在对外贸易上,只要美国联合盟友加征关税、扩大脱钩,中国经济就会被压垮。
但中国显然有不同的判断。北京认为自己经济韧性仍强,外贸转向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市场后,出口结构更稳。而美国的财政与政治结构正在崩塌,债务上限问题反复出现,政府关门风险加剧,通胀重新抬头,股市泡沫累积。中国认为,在这样的内部撕裂下,川普政府不会为了一个选举周期冒险挑起全面冲突。
现实确实如此,美国的政治运作早已脱离理性轨道。党派斗争掩盖了战略思考,冷战思维再次主导决策。美国把一切竞争视为意识形态之争,而不是利益再平衡。于是中方原本寄望的理性博弈,演变为情绪化对抗,这是最致命的一次误判。
从近期的一些迹象可以看出,美国政府正在向盟友与媒体同时传递两个信号:一是美国是受害者,一切都是中国的错;二是美国仍然给中国最后机会,只要撤销稀土管控,美方还愿意给中国“留一口气”。
美国今天的对华态度,很像古罗马元老院每次辩论结束时都要高呼的那句话:迦太基必须毁灭。美国把自己视为罗马,把中国视为那个必须被消灭的对手。问题在于,中国并不接受这种叙事。中国有自己的历史逻辑和文明底气,在“谁是罗马、谁是迦太基”这个问题上,双方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交流。
罗马与迦太基的故事,是人类文明中最经典的权力寓言。
迦太基是一个由商人建立的海上城市,依靠航海、贸易和雇佣兵崛起;而罗马则是一座内陆共和国,靠纪律、军团和法律体系扩张。一个是典型的海权国家,重视商业和财富流通;另一个是陆权国家,以秩序、制度和征服为核心。
两种体系注定会发生冲突。他们在地中海先后爆发了三次布匿战争。第一次战争,为争夺西西里岛的控制权;第二次战争,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率军跨越阿尔卑斯山,对罗马本土造成沉重打击;第三次战争,罗马彻底摧毁迦太基,将其夷为平地,撒盐于地,使其永不复生。
迦太基被征服的过程异常残酷,巷战持续了六天六夜。许多市民宁死不做奴隶,纵身跳入火海。那一幕让人想起千年后的崖山,同样的海边,同样的绝境,同样的选择。
五万迦太基居民,包括孩子,沦为奴隶。
这座有着七百年历史、比罗马更古老的城市,被彻底抹去,只剩一片灰烬。
据波利比乌斯记载,罗马统帅小西庇阿在目睹迦太基的毁灭时,神情悲恸。面对烈焰,他引用了荷马史诗中的句子:“特洛伊迟早会与国王普里阿摩斯以及追随他的所有战士一起灭亡。”然后又轻声补了一句,“或许有一天,我们罗马也会迎来这样的时刻吧。”他是对的。五百多年后,罗马也走向了同样的命运。
战争结束后,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湖,罗马取代迦太基成为地中海的唯一霸主。
从表面看,这是秩序战胜了流通,但罗马在消灭对手后,也吸收了迦太基的商业基因。它继续扩张,却越来越依赖贸易和财富来维持帝国的运转。权力与经济的关系,在那时形成了一种新的循环:征服带来财富,财富反过来维持征服。
今天的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又回到了这种结构。
美国延续的是罗马的逻辑,它相信秩序只能由单一中心维持,并且对任何可能威胁这种中心的力量采取压制。
中国的逻辑更接近迦太基,它依靠互联互通、供应链和市场网络推动发展,通过合作与经济联结扩大影响力。
所以,当罗马与迦太基在今天的世界格局中再次相遇,结果会是怎样?
现在的中美关系已经处于一种“无声的战争”状态。战争不一定有枪炮。而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哪一方的误判更少,哪一方的误判更致命。未来一两年,世界都将在这种错误叠加的轨迹中震荡。
战争的本质,是财富的重新分配。当财富过于集中,系统需要一场外部冲击来释放能量。真正的停战,并不一定靠谈判,而往往是在双方都筋疲力尽之后自然发生的。此刻的中国显然更有准备。自2018年以来,中国就在为掀桌子做准备,从产业链自主化到能源储备、从供应链重组到金融去杠杆,七年积蓄的韧性,正是今日的底气。
这几年,中国当然也犯过一些错,但高手对决,比拼的是谁犯的错更少。
美国的最大问题在于内耗,这个是无解的。政令朝令夕改,党派恶斗,行政与立法相互掣肘。唯一能达成共识的议题,是继续对中国强硬。美国目标很清晰,不允许出现能威胁其霸权的力量。这不是意识形态问题,哪怕中国换成日本的体制,美国依然要搞死中国。对中国而言,退让无益,因为退了也换不来和平。只有坚守原则,在反复拉锯中维持平衡,才能争取有限的缓和。
再把视角放到更大的世界格局。
今天的世界,正在经历从全球化向地区化的转折。欧洲在疫情与俄乌冲突后元气大伤,火车头德国陷入衰退,法国只有一个空架子。欧盟内部裂痕加深,曾经的人类共同体的模板,很可能会早早夭折。取而代之的,是民族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回潮。波兰、土耳其这些国家在趁势崛起和扩大影响,非洲则进入新一轮资源争夺。西非国家接连政变,年轻人口爆炸、工业扩张欲望强烈,殖民时代划出的笔直国界很可能会被撕裂。因为膨胀的年轻人口和工业增长需求,一定会带来对自然资源的争夺。
中东的棋局同样复杂。野心勃勃的沙特新王、伊朗的临界核状态、要求美国撤军的伊拉克以及四面楚歌的以色列,都构成了新一轮火药味。
在南亚与东南亚,印度、越南、印尼、菲律宾正接棒中国的部分制造业,而中国的品牌、供应链和文化输出,从比亚迪到小米,从拼多多到抖音,也在反向进入这些国家。那是一种从制造业到文化层的再分配。不同于欧洲或非洲的冲突,这些新兴国家更务实,它们明白暴力并不创造繁荣,因此更可能在竞争中维持脆弱的平衡。
美洲大陆的格局也在变化。墨西哥、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都在观察美国的衰退。对他们来说,美国就像一个迟暮的汉唐王朝,当中央权力衰弱,藩国的本能是各取所需,有人会协助平叛,有人会趁机咬下一块血肉。这是地缘政治的必然规律。
从2018到2025,世界正在告别一超多强的格局。周天子不再存在,旧道德与规则开始崩坏,人类重新进入战国时代。自由与民主不再是唯一的叙事,民族主义与现实主义成为新的语言。
未来很多年,世界的主旋律已不是合作,而是博弈。中美的误判,只是新一轮全球重组的序章。真正的风暴,正在逼近。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习无奈妥协 胡海峰迎关键晋升 |
2 | 党媒喊“胡春华掌舵” 胡锦涛彻悟 须解决习 |
3 | 央视员工重磅爆料:内部已翻天覆地! |
4 | 曝这国已向美国输出首批稀土 北京跳脚回应 |
5 | “高人”指点?胡锡进突发“习退位”强烈信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川普宣布加沙战争结束.议长痛 | 木秀于林 |
2 | 中国今天走到如此地步,根源是 | 老莘 |
3 | 中共政权垮台只是中国建设现代 | 老陆 |
4 | 神州神咒“解放后” | 阿妞不牛 |
5 | 一亿大学生的闹剧与噩梦 | 溪边树下 |
6 | 中国对抗美国四张牌:稀土大豆 | 随意生活 |
7 | 诺贝尔和平奖跌至谷底 | Jinhuasan |
8 | 骗子遇到傻子 | 阿妞不牛 |
9 | 逮着机会就酸两句,谁让你欠我 | 体育老师 |
10 | 老钱:我看诺贝尔和平奖 | 老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