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自从八十年代中国重新打开国门之后,有无数中国人移民海外,其中移民美国、加拿大的数量最多。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些人虽然身份已经是美国籍(也有些只是持有绿卡),身体在美国,但他们的社交圈却基本在华人群体中,很少与美国其它社群包括白人社群有交集。尤其是微信这样的社交媒体出现之后,他们更是“舒适”而又“自在”地生活在中文社交网络中。
这种现象背后透视出的深层原因是:大多数第一代华人移民都还没有进入美国政治的结构之中,他们只是美国公民(有些连公民都不是),而不是美国国民。 美国国民与美国公民的最大差异就是:国民不仅是在法律上成为了“美国人”,也在文化认同上成为了“美国人”,而更重要的是在深层的政治权力角逐中成为既“有资格”、也“有机会”的真正“美国人”。而第一代华人无论是主观上的“文化认同”还是客观上的“权力机会”都没有实现美国化。
华人移民中很多对于“白左”持激烈批判的态度,显现出一种认知的错乱。“白左”就是美国的进步主义,白右是保守主义。一个基本历史常识就是:如果没有白左,今天微信群里的华人移民不但不会有平等的法律权利,甚至根本没有机会移民美国,因为那样的话排华法案都不会取消。
第一代华人移民和黑人、拉美裔相比,处于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舒适圈当中。一方面他们或者是国内富人移民或者是留学移民,在经济收入上普遍属于美国中产或以上水平,不存在黑人和拉美裔的生存压力,这使得他们不需要通过政治斗争去争取权利。
另一方面华人移民适逢中国拥有开放的国际社交媒体,这使得他们在文化上不但可以继续生活在熟悉的中华文化中,还因为身处“自由世界”拥有更大的自由和“优越感”。所以第一代华人移民的业余生活普遍游离于“国籍身份”之外而身处于“文化国籍”身份之中。
然而这样的双重舒适圈既是舒适的也是有害的,就是他们既无法真正融入“国籍身份”,也在不断撕裂“文化国籍”身份,而他们的文化国籍身份却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处于一种“反对者”定位,因为这样才能让他们始终展现一种“优越感”。所以他们就既不被真正的美国人认同,也不被真正的中国人认同,而是处于一种双重疏离状态下的自我感觉良好,实则是一种“自卑的自恋”。
或许对于他们来说,真正做到两种身份的统一和协调:对于中华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双重认同,以独特、悠久、自豪而不是反对的中华文化身份成为多元美国社会的一个鲜明群体,同时开放地拥抱自由的美国文化,让自己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成为美国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从而实现美国身份的中华化,这样一种新文化中的传统个性,或许才是华人移民最佳的角色定位。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传四中全会敲定“三上三下” |
2 | 阳光禅意花园流水潺潺 温西现代雅居出售 |
3 | 重磅解密习内部讲话 |
4 | 两所大学官宣合并!又一所“超级大学”即将 |
5 | 近距离观察习 美高官发出惊人呼叫 |
6 | 习近平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地步 |
7 | 北京想瞒也瞒不住了 |
8 | 北京老妈花490万雇女儿辞职养老,结果意想 |
9 | 印度真正的敌人!莫迪挑明了 |
10 | 突发!身家31亿,50岁浙大教授被留置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