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9月10日,美国保守派活动家查理·科克在犹他谷大学的一场校园活动中不幸遇害,这起枪击事件震惊了整个国家。作为NGO组织“美国转折点”的创始人,科克长期致力于推广保守主义价值观,并在年轻人中推广自由市场、宪政和传统信仰。他当时正在参与一场关于枪支暴力的问答环节,却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一名持枪者射杀身亡。
这起悲剧不仅夺走了一位知名公众人物的生命,更暴露了当代社会中极端思想如何腐蚀年轻一代的心灵。查理·科克被杀是巨大的悲剧,但这个悲剧恰恰证明了他所从事的事业有多么重要。如果不扭转美国社会向左转多年的现状,这样的悲剧只会越来越多。美国病了,而且病得很重,这种病就是“左毒”,需要刮骨疗毒、彻底重启,才能拯救美国。
据警方透露,嫌犯是犹他州当地居民、年仅22岁的泰勒·罗宾森。事件发生后,FBI迅速发布了嫌疑人照片,并呼吁公众提供线索。令人意外的是,正是罗宾森的父亲首先认出了自己的儿子。他没有选择隐瞒,而是第一时间联系了当地的教会牧师,寻求指导。牧师在了解情况后,立即通知了警方。这位父亲随后花费数小时与儿子沟通,苦口婆心地劝说他面对现实,最终说服罗宾森同意自首。父亲亲自开车,将儿子送往警局。这一过程充满了人性化的温情,却也凸显了家庭在危机中的关键作用。
警方在获知信息后,并未立即采取突袭行动,而是选择和平解决策略,以避免潜在的暴力冲突和升级风险。FBI建议父亲让罗宾森“待在原地”,并继续通过沟通说服他自首,确保逮捕过程安全无虞。这符合美国执法的标准程序,尤其在涉及潜在武装嫌疑人的政治暴力案件中,优先考虑“积极解决”。整个逮捕过程从枪击发生到罗宾森自首,仅耗时不到36小时,犹他州公共安全专员博·梅森赞扬罗宾森“非常顺从”,并称其家人协助“功不可没”。据犹他州长斯宾塞·考克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抓住了他,这多亏了嫌疑人家庭成员的协助。”
总统川普也公开评论称,嫌犯父亲的举动“体现了真正的勇气和责任感”。同时也有声音认为父亲的行为是大义灭亲,这种说法不能说不对,的确是一种大义灭亲,但我个人认为更多的是出于他作为资深警察的职业算计。他拥有27年警龄,知道如果儿子选择硬抗或逃亡,很可能当场被击毙。与其那样,不如自首,或许能落个终身监禁,或者至少通过法律程序多活一段时间。
政治谋杀的证据与动机
犹他州的记者会虽因案情仍在侦办中,许多具体细节如犹他州长、FBI局长卡什·帕特尔(Kash Patel)以及当地警长并未透露,但从已公布的内容可以明确看出,这是一起政治谋杀。罗宾森在枪杀案发生之前,与家人一起吃饭时提到查理·科克即将前来演讲,并明确表达了对科克的仇恨。他声称不喜欢科克的政治观点,认为科克在传播“仇恨”。
罗宾森的家人告诉警方,他近年来变得非常政治化,但令人费解的是,在罗宾森公开表达对科克的敌意时,他的家人为什么没有及时制止?这种沉默极有可能表明,他的家人与他观点相近,也深受激进左派思想的影响。例如,她母亲会容忍他与丑化川普的道具合影,还进行网上转发。
罗宾森并非什么职业罪犯,从早期照片来看,他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美国青年:中等身材、干净的短发、穿着休闲的T恤和牛仔裤,没有一丝“恶魔”的痕迹。他的社交媒体记录显示,他曾是当地社区的一员,偶尔参与体育活动和家庭聚会,甚至在高中时还被评为“友好学生”。然而,被逮捕后的警局照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形象:眼神冷峻、面容憔悴,不再是媒体最初公布的那种年轻清纯模样,这张照片揭示了极端思想如何扭曲一个人的外在与内在。
更令人震惊的是,罗宾森曾获得犹他州立大学的一笔价值超过三万美元的奖学金,这本该是他通往光明未来的阶梯,却最终成了悲剧的注脚。他在大学的学习成绩也非常出色,是典型的“好学生”。保守派评论家伯尼·约翰逊指出,罗宾森很可能在左派主导的校园环境中被左 疯思潮彻底洗脑。证据之一是罗宾森在“万圣节”拍摄的照片,他骑在一个丑化川普的玩具之上,这种行为明显透露出对保守派领袖的嘲讽和敌视。初步调查显示,罗宾森的弹夹上刻有字迹,涉及反法西斯和捍卫跨性别者权利的内容,这进一步证实了他自认为是在“正义”旗帜下行动,却以最暴力的方式剥夺他人生命。
罗宾森的家庭背景更是令人扼腕: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中产阶级家庭,却寄生出一个安提法社会主义分子。他的父亲是一位拥有27年警龄的警察,并长期服侍教会;母亲在照顾残疾人的机构工作;他们有三个孩子,住在价值60万美元的房子里,堪称美国中产阶级的典范。可偏偏是这样的家庭、大学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培养了一个如此冷酷的杀手。这不禁让人质疑:美国的社会环境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无独有偶,这位犹他州枪手的落网,让人立刻联想到去年企图刺杀现任总统川普的凶手。他们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首先,大概同样的年纪,都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其次,两人都是成绩出众的好学生,没有任何犯罪劣迹;再次,他们突然成功或几乎成功地射杀了最有影响力的大人物,且表现出顶尖专业狙击手和职业杀手的水平,心理素质极佳;最后,看起来都有些木讷,平凡无奇。这些相似点令人生疑:他们真能单独做出如此大案吗?这种模式化的极端行为,或许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左疯势力操控。
极端思想的腐蚀与极左作用
罗宾森并非天生就是恶魔,没有人是。人类的恶念往往是被外部力量灌输和放大而成的。就像一颗种子,如果落在肥沃的仇恨土壤中,就会迅速生根发芽,最终结出毒果。
特别值得警惕的是,极左思想在其中的作用。这种思想体系往往通过制造虚构的“敌人”来煽动无端的仇恨。它将社会问题简单化,将对手妖魔化,让原本理性的人相信“暴力就是正义”。例如,在一些激进的在线社区和媒体平台上,保守派如科克被描绘成“法西斯分子”或“白人至上主义者”,而忽略了他们实际主张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罗宾森可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迷失了自己:从浏览激进帖子开始,到逐渐接受“行动主义”的号召,最终拿起武器“伸张正义”。这不是孤例,近年来,美国多起针对政治人物的袭击事件,都与类似的思想洗脑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极端左翼团体引发的暴力事件占比显著上升,许多参与者都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本该在大学里追求知识、探索人生,却被意识形态的漩涡吞没。
正如《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女士为查理·科克的去世仗义执言所称:“如果你认为言论自由只属于你自己,而不属于你的政治对手,那么你就不是自由主义者。”
“如果你认为政治对手应该受到暴力或死亡的惩罚,那么你就是恐怖分子。”
这些话直击极左伪善的核心,他们高喊包容,却用暴力扼杀异见。甚至荒唐攻击对手为纳粹?什么是纳粹?因为立场不同、观点不同、意见不同就剥夺别人生命的才是纳粹。
言论自由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而不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就用子弹让你永远闭嘴。这两天我们见识了很多真正的纳粹。
年轻人易受影响的原因与警示
为什么年轻人特别容易受影响?一方面,社交媒体算法推波助澜,将极端内容推送给易感人群,形成“回音室”效应。另一方面,教育体系的缺失也难辞其咎。有些学校过度强调“社会正义”而忽略批判性思维,导致学生无法辨别事实与宣传。
罗宾森的案例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警示:如果不守住常识、信仰与自由,任何普通青年都可能在仇恨中迷失自我,变成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常识告诉我们,暴力从来不是解决分歧的途径;信仰提供道德锚点,让人坚守人性;自由则确保多元声音的存在,而非一言堂的霸权。
有人试图将此案归咎于“枪支问题”,但真相是,罗宾森这个青年完全被左派势力当枪使了。左派媒体和激进势力才是真正的祸根,他们通过歪曲事实、煽动分裂,将无辜青年变成政治暴力的工具。
最新消息显示,罗宾森已被犹他州以加重谋杀罪名起诉,这将使他面临死刑审判。此外,还有待处理的联邦指控,也同样携带死刑可能。行刑队即将到来,这不仅是对凶手的正义回应,更是对政治暴力的严厉警告。
对左派极端的愤怒批判
这起悲剧呼吁我们行动起来。首先,家庭和社区应加强教育,帮助年轻人辨识极端思想的陷阱。其次,社会需要更严格的媒体监管,遏制仇恨言论的传播。但我们必须直面左派极端的丑陋本质:这些伪善的“正义战士”一边高喊“包容”和“反法西斯”,一边用子弹和谎言扼杀异见!他们的洗脑机器像毒瘤一样腐蚀社会,制造出像罗宾森这样的怪物,却从不反省自己的罪行。这种双标和虚伪令人作呕、愤怒至极,他们不是在捍卫权利,而是在摧毁文明的根基!如果不彻底铲除这些左派毒瘤,更多无辜生命将白白牺牲。
查理·科克的离去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但他生前致力于的价值观,自由、责任和理性,正是我们对抗黑暗的武器。只有以雷霆之势批判和打击左派极端,我们才能防止更多“罗宾森”出现,让社会重归和谐与正义。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你们这样玩死我” 于朦胧死前被吊窗外哭 |
2 | 阳光禅意花园流水潺潺 温西现代雅居出售 |
3 | 诡异!习张终于同框 习拍完照转身就走 |
4 | 两大灭顶之灾 习不敢再嘴硬 |
5 | 秘密出兵?曝 18000解放军抵俄参战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