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昨天,一年一度的《南方周末》2025新年献词《用你的活法定义世界的算法》发布。这篇献词在舆论场上遭遇了“冰火两重天”:在公众号或头条号里,它得到了一致的赞扬,甚至被用来逐句分析写法;但在微博、知乎、朋友圈里,这篇文章则更多遭到了嘲讽和批判。
确实,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似乎出了问题,无论怎么换主题,跟潮流,它似乎写不进人的心里了,再也没有以前的力量了。问题在哪里?恐怕不是出在文字或主题上。说文字,《南方周末》的文字仍旧华美动人,尽管《南方周末》衰落的调子已经唱了二十年,但到了年底,仍然没有一家媒体的年终献词能比它更好;说主题,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岗位,算法影响人类思想、社会决策,也是十分紧迫的议题。例如萝卜快跑引发了要岗位还是要技术的争议,Sora、Suno还有 AI 绘图引发了音乐圈、设计圈的焦虑。《南方周末》选这个主题其实是没错的。
依我看,关键问题恐怕出在一个小问题上:《南方周末》的一个代词逐渐失去了魔力。这个词很简单,只有一个字:“你”。
不要小看这个“你”字的分量,“你”,虽然词汇短小,却力透千钧。尤其在那个多数媒体还将读者看作是群众的年代,在那个人的价值还没有被充分承认的年代。“你”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呼求,还有温暖、有态度、有动作、有公义。尽管“南方系”再后来有诸多争议,也有人怀疑它的政治倾向。但谁也无法否认,就像这个“你”字一样,它代表着一种其实非常正统的新闻价值观,甚至正统的政治价值观:新闻应该为普通人服务,尤其是那些陷于苦难和黑暗中的普通人。因为人们阶级不同,身份不同,但对于公义的渴慕是相似的,对于生活的热爱也是相似的。同时,再大的社会变革,政策走向,数字积累,都必须以提升普通人的幸福感和权利为最终依归。
这种价值观,正是《南方周末》当时让人感动的原因。也是这个“你”让人共情的原因。在《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里,当读者读到“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者,当你面对专横跋扈的恶人,当你面对足以影响人们一生的社会不公”,“我们看着你无奈下岗,我们看着你咬紧牙关,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我们看着你笑逐颜开”。这些句子时,他们想到的绝不是修辞的技巧,而是《南方周末》在一年里登载的那些报道,以及与《南方周末》的记者在一起见证的这一年中国普通人的每一天。他们清楚,南周说的这个“你”不是时代的弄潮儿,不是一掷千金的巨富豪商,而是下岗工人、是灾区移民、是蒙冤的上访者,是每天他们可能遇到,也可能成为的人。所以他们愿意和《南方周末》一起战斗。愿意给这“没有提供可供获利的消息,甚至也不提供什么消遣”的报纸付费。
然而,当我们翻开《南方周末》近几年来的新年献词。我们却没有这种感觉了。我们看到熟悉的“你”,却根本不敢相认了,读者疑惑了,这个你呼喊的人是我吗?你说的这个“你”,和我有关系吗?
我们以《用你的活法定义世界的算法》为例,在这篇文章中的核心思想是“你”应该在人工智能时代坚持人文主义,坚持人的价值和尊严,例如:它赞扬“经历命运的无常,你在力挽狂澜;看到弱者的无助,你正奔走呼告。”;它建议“AI高速运算,你毅然抉择;AI排遣心事,你伸出援手;AI给出建议,你拼尽全力。”;它提倡“用你的活法定义世界的算法,将你的真实汇成世界的真相”;它歌颂“因为你无法计算,所以无可估量;因为你并不完美,反而独一无二”。
这话对吗?如果你从语文的角度,没有错。但这里的“你”却不能让任何读者带入,这个“你”实在太强大,却又太虚空了。仿佛轻飘飘的一句排比,一个动作,就解决了许多人终生难以面对的难题。这个“你”可以“力挽狂澜”,可因为萝卜快跑下岗的网约车司机却不可能挽救自己的饭碗;这个“你”可以“无可估量”,可在车流中穿行的外卖员却必须要从系统的审判里讨得一日三餐;这个“你”可以用“你的活法”定义世界的算法,汇成世界的真相,但实际上毕业生们近年来感受到的却是在Boss直聘里随波逐流,在社交媒体的极端情绪中左摇右摆;这个“你”正在奔走呼告、伸出援手、拼尽全力,姑且不说奔走呼告、伸出援手与 AI 究竟有什么关系,单说普通人“拼尽全力”真的能够解决目前的困境,能战胜不断进化的 AI 吗?更重要的,《南方周末》又怎么在它一年的故事里让我们看到这些伟大的“你”的呢?《南方周末》如何报道默默的为AI做数据标注的“电子富士康”,设计AI外卖算法却被AI排挤离职的程序员,因为AI生图而再也接不到活的草根设计师,被 AI 洗稿却维权无门的自媒体作者呢?说实话,这样的稿子不是没有,但《南方周末》的我是真的想不出来。
更何况,这个“你”究竟是谁?它是 AI 的控制者、开发者、监管者,还是使用者?相信以《南方周末》的新闻眼力不会看不出,实际上 AI 不仅仅是人与机器的斗争,更是人与人的斗争。AI 背后那些深层的问题:数据的垄断、规则的僵硬、平台的贪婪,监管的缺失,实际上是长期以来的社会问题、分配问题的延续,而不仅仅是因为套上了技术的壳子就变成了一个新问题。普通人也绝不是去“选择”新技术,而是一次次的被强加、被投入到这种环境中,被迫挣扎求存。不谈具体的解决方案,甚至不提真正的责任归属,用一个笼统的“人性”来指代受 AI 受影响的所有人,让食利者逃脱社会责任,却要受害者守卫人性尊严,这种高调真的有价值吗?这难道不是和《南方周末》应该有的价值观相悖吗?
“你”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在宏大叙事的年代里敢于直面时代的灰色,又在灰色的人生中打出了人性的旗帜。然而,如果不敢直面矛盾,混淆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得利者与付出者。甚至不敢去具体的描述利益受损者的情况。“你”本身就会蜕变为一种新的宏大叙事,而且是一种更华美但也更令人不适的宏大叙事。它用抽象的人性之恶、技术之恶合理化了现实的社会矛盾,用空洞的温情话语去对普通人做貌似合理的规训。无论“你”字用的如何之多。其本质不过仍然是三十年前的老套路,用最高亢、最动人的调子,唱得却是让下岗职工“从头再来”。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刚刚,突传利好!美国、欧盟,大消息 |
| 2 | 结束“一尊” 还得是温家宝这个“狠角色” |
| 3 | 北京高材生惨遭4男性侵 复仇连屠6人 |
| 4 | 女大学生自焚惊悚画面曝光 系主任逼她上 |
| 5 | 她色诱高僧“拍8万张裸照” 多名高僧还俗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1 | 汪洋接总书记 张又侠不答应 | 胡亥 |
| 2 | 后习近平时代的“静音模式”与 | 文庙 |
| 3 | 包子学歇业公告 | 阿妞不牛 |
| 4 | 当年举报毕福剑的张清遭天谴 | 体育老师 |
| 5 | 709 与 404 | 谢盛友文集 |
| 6 | 中国抗战胜利的最关键原因:令 | 赵大夫话室 |
| 7 | 2024回国:华东行-黄山杭州 | 马黑 |
| 8 | 张大帅治国与党指挥枪 | 文庙 |
| 9 | 去了趟台湾,一生怀念 | 弓长贝占郎 |
| 10 | 赵晓:国难神学:从耶路撒冷的 | 万维网友来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 1 | MAGA主旋律.对等关税很正常.美 | 木秀于林 |
| 2 | 同志—称谓残简 | 阿妞不牛 |
| 3 | 包子学歇业公告 | 阿妞不牛 |
| 4 | Wow,今天MRNA疫苗股一枝独秀 | 体育老师 |
| 5 | 俄乌战争:阿川第三张牛皮又吹 | 随意生活 |
| 6 | 两岸统一将会是一场腥风血雨的 | 山货郎 |
| 7 | 汪洋接总书记 张又侠不答应 | 胡亥 |
| 8 | 张大帅治国与党指挥枪 | 文庙 |
| 9 | 当年举报毕福剑的张清遭天谴 | 体育老师 |
| 10 | 说一下阎润涛 | 席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