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每日文摘 > 正文  

是谁害了硅谷银行 ?

www.creaders.net | 2024-10-28 13:08:27  印象与逻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640 (6).jfif

3月10号周五,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宣布硅谷银行SVB被关闭并接受破产管理。硅谷银行是自2008年Washington Mutual破产以来,美国最大的金融机构破产。美财政部本周末一直在寻找一家更大的机构来收购SVB,但最终没有成功。同样的情景可以追溯到2008年9月15日,投资银行巨头雷曼兄弟也发现自己无力偿还债务,努力寻找买家。在经过一个周末的争吵后,政府也没有成功,最终引发2008金融危机。

尽管按照华尔街的标准,硅谷银行是一家小型银行(美国第16大银行,资产约2000亿美元),但它在科技界占据了独特地位。该银行成立于1983年,在硅谷初创企业界享有盛誉。它以对初创企业承担风险而闻名,这是其他银行所无法企及的。让硅谷银行倒下的并不是向风险较高的初创企业放贷,也不是在加密货币上赌博,而是一次戏剧性的银行挤兑Bank Run。

发生了什么

自去年以来,美联储七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以对抗持续的通胀。高利率导致资金成本急剧上涨,这给硅谷银行的主要客户——科技创业公司带来了压力。随着增长放缓,风险资本和公共市场对初创企业的资金开始枯竭,硅谷银行的存款额迅速下降。由于较高的利率导致许多初创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市场关闭,私人融资成本更高,一些硅谷银行的客户开始不得不取出资金。这导致硅谷银行立刻开始寻找满足客户提款的融资方法。

3月8号周三,硅谷银行出售了210亿美元的债券组合,主要由美国国债组成。该投资组合的平均收益率为1.79%,远低于目前约3.9%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此硅谷银行损失18亿美元。周四,硅谷银行宣布将出售22.5亿美元的普通股和可转换优先股,以填补资金缺口。该公司股价当天收盘下跌60%。周四晚些时候,资本筹集工作宣告失败。周五,人们担心银行陷入了困境,大量风险资本投资者和投资组合初创公司,开始取出所有存款。其他客户看到这种情况,纷纷加入银行挤兑大潮。同时,硅谷银行管理层匆忙寻找替代资金,包括出售该公司。然而,当天晚些时候,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宣布硅谷银行被关闭并接受破产管理。

硅谷银行是超低利率时代结束的最新受害者。一年多前,硅谷银行凭借着初创企业的现金,购买了大量政府债券。在美联储去年开始提高利率之前,这种保守的投资做法一直很有效。然而在经历了十年的轻松赚钱之后,硅谷银行竟然忘记对冲利率风险。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硅谷银行900亿美元的债券投资占其总资产的56%,而Fifth Third银行为25%,美国银行为28%。当时被视为安全的赌注,由于利率突然波动,价值减少150亿美元。

对于大多数中型地方银行,硅谷银行发生的事情可能不会导致恐慌。硅谷银行遇到流动性问题,他们一直在出售资产并筹集短期资金来解决这些问题。大多数时候,银行客户从来不会注意到。

但硅谷银行的存款人不是普通客户。他们是初创公司的创始人和投资者,他们会仔细审查银行的证券文件,密切关注风险和波动性,更最重要的是,他们整天在互联网上交谈。一旦一些科技界人士对银行的偿付能力提出质疑,社交媒体上就出现了风险投资家发出的可怕警告,很快许多人都陷入了恐慌。人们应当还记得2021年疯狂的WallStreetBets吧。如果硅谷银行的客户是由餐馆老板和小业主组成的,而不是科技初创公司的创始人,这一切会发生吗?似乎不太可能。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也许这是硅谷银行故事的唯一寓意——如果你是一家银行,而且你的许多客户都是科技初创企业,他们的融资能力对利率上升很敏感,那么不要将存款投资于长期债券,因为如果利率上升,这些债券就会贬值。

美联储的原罪

著名经济学家Mohamed El Erian认为,在试图抑制通胀的过程中,美联储并没有一个最佳的软着陆的结果,而且美联储面临着一个双输的局面。El-Erian对彭博社表示:“美联储未来政策指导的重点是有序地推动市场”,但是“相反,我们看到市场进一步远离美联储,并以无序的方式行事,这就是政策失误风险如此之高的原因。”

El Erian解释说,市场对美联储在疫情期间称通胀为transitory inflation的判断力失去了信任。现在,美联储在对抗通胀、预测通胀或主导政策导向方面缺乏可信度。自美联储首次暗示将加息以来,市场一直处于波动之中,但央行发出的信息参差不齐,导致投资者变得更加胆怯。

美联储曾在2020年和2021制造过美国和世界信贷市场泡沫。它不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利率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还购买了令人震惊的4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使市场充满了流动性。最终不得不从疯狂印钱到疯狂加息。 Jerome Powell 是二战以来美国最缺乏领导力的美联储主席。美联储之所以搞得一团糟,就在于其抛弃了沃尔克/格林斯潘(Volcker/Greenspan)的旧框架(该框架认为美联储通过提供价格稳定来尽其所能实现最大就业)。

美联储与政府在原则上往往是矛盾的:当朝者注重短期效应和当下的局势,美联储则注重长期效应和未来的走向。老布什总统尽管漂亮地赢得了中东战争,连任选举时却输给了克林顿。在日后接受的电视采访中,老布什抱怨格林斯潘不肯更多地降息,从而导致了他的败选。世界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公司的创建人瑞·达利欧(Ray Dalio)特别推崇的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在1979年至1987年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保持独立,成功地化解了通货膨胀的危机,在塑造和引导以美元为基础的货币体系方面贡献卓著。达利欧称沃尔克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能力、影响力和谦逊的人。而我们这个时代却缺乏英雄和榜样,尤其在经济公共服务领域。

硅谷银行的倒闭,是糟糕的货币政策助长的信贷狂热代价的又一惨痛教训。当美联储必须纠正错误时,清算就会到来。这是2008年的故事,也是经济历史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在《狂热、恐慌和崩溃》中所讲的永恒一课。我们在去年的加密货币崩溃和英国养老基金的流动性紧缩中看到了恐慌的最初迹象。

政府的纾困bailout

为了阻止损失并避免更大的危机,美联储和财政部制定了一项紧急计划,利用美联储的紧急贷款权限支持硅谷银行的存款。美联储还宣布了一项新的银行短期融资计划,旨在保护易受硅谷银行倒闭造成的市场不稳定影响的金融机构。这项250亿美元的新贷款——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向银行、储蓄协会、信用合作社和其他合格的存款机构提供为期一年的贷款,以美国国债、机构债务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及其他合格资产作为抵押。不同寻常的是,这些资产将按票面价值估值,而不是按市场价值估值,忽略了这些证券的未实现净损失。

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保证硅谷银行存款人将有权获得他们的全部存款,而不受25万美元的存款担保限制。 财政部官员强调。“这不是纳税人的资金。” FDIC的存款保险基金将用于支付存款人,存款保险基金DIF正在承担风险,DIF目前有超过1000亿美元的存款,这笔资金完全足够支付硅谷银行的存款人。虽然DIF为各银行支付,但银行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什么时候华尔街为美国买过单呢?最终银行还是可以将费用转嫁给所谓的纳税人。

《华尔街日报》在周日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将DIF存款救助计划和BFTP称为两个单独的“bailout”计划。但拜登政府官员强烈驳斥了银行计划构成“bailout”的观点。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纳税人资助的对华尔街主要银行的bailout引发了公众的愤怒。拜登政府回避The B Word,使用DIF来支持存款人被视为避免重复相同过程的一种方式。 硅谷银行主要为硅谷的初创企业和风险投资家提供资金。而这些硅谷精英们的政治倾向大多是靠向拜登的民主党,加上硅谷在美国经济上的无可替代的位置, 拜登政府必须救市。至于是bailout与否,就交给财政部官员们去忽悠吧。

未来的影响

由于硅谷银行主要是一家普通银行,而不是一些不受监管的加密市场或风险高的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它的失败很可能是一种不便,而不是一场长期危机。虽然如今的大银行比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资本状况要好得多,但一些存款基础不那么多样化的地区性和小型银行可能容易受到冲击。

银行系统内的风险似乎有限。但在每一次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时,金融系统都会出现一个开始崩溃的阶段。这些破坏,无论是轻微的还是严重的,都会削弱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增加经济衰退的可能性。硅谷银行的失败并不预示着另一个2008年,但它确实标志着破裂阶段的开始。即使硅谷银行崩溃的后果得到控制,仍有许多问题。如果一家大银行收购了硅谷银行,它会对初创企业友好吗?初创公司的创始人都会再次信任另一个硅谷银行吗?硅谷科技创新的融资环境何时会重现昔日辉煌?

海曼资本管理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凯尔·巴斯(Kyle Bass)表示:“当美联储在制造了如此之多的通胀之后,采取这种激进的加息政策,自然就会一地鸡毛。他们加息的速度和印钞的速度一样鲁莽。”

在过去的十五年中,美国的经济体系和金融运作已经围绕着低利率、充裕的流动性和政府承担风险的潜规则而发展。硅谷银行的崩溃突显了为什么要摆脱这种状态绝非易事。硅谷的精英们,当盆满钵满时,称赞资本主义;当投资无果时,想念社会主义。然而,The chickens are coming home to roost !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