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融入主流社会
中文世界流传移民不能“融入”主流社会的说法。在人生半途迁徙到陌生的国家生活,对任何人来讲都是个挑战。有人能很快适应,有人能缓慢适应,有人终其一生都不适应。从现实中观察,有些觉得自己难以融入的人实际上融入的不错,只是期望值太高,没有达到。相反,一些觉得自己融入得不错的人,其实才摸到美国社会生活的边。
对于很多仍在墙内的人来讲,“移民无法融入主流社会”的说法反映了一种小农意识对异域的想像;对于中文世界很多背着井和墙移民来讲,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他们不学习现代文明价值观的一个借口。固步自封不需要努力,靠生活的惯性就可以了。不幸的是,不少移民成了这种生活惯性的奴隶。
我在中国生活了30多年,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到现在也搞不清中国的“主流社会”和美国的“主流社会”是指什么。三线以上城市有套公寓,有个稳定工作,两口子城市户口,收入在平均线以上?更搞不懂中文圈讲的不管在美国过得怎么样都融入不了主流社会,具体内涵到底包括哪些。
一个普通人,如果有正经职业,在工作中与同事相互提携,乐于成人之美,工作之余大家吃喝玩乐,分享五花八门的人生乐趣,哪个社会不是这样?人不是生活在想像的“主流”或非主流社会,人是生活在朋友、同事和社区中间。如果没有开放的心灵,互助的德性,在任何社会都不会有朋友,都不入流。
生活世界的一个基本现实是,让一个人能做朋友的那些德性在任何社会都会有朋友,反之,在任何社会都缺少朋友。到了一个新环境,心灵封闭着,不愿放下虚荣去虚心学习,没有朋友了,按照以往的惯性生活又不能像在墙内那样顺风顺水,自然会产生“不入流”的感觉,想象出一个排斥自己的“主流社会”自我安慰。大致如此吧。
看一下那些纠结“不能融入主流社会”的,大部分是家传小农意识作怪,畏惧外面的世界,不是把远走异国当成上进,而是当成不得已,觉得在二线以上城市弄套房子,过上新时代的老婆孩子热炕头才是正途。得过且过是种自然生活状态,靠惰性和惯性过就可以了,但要为惰性找个理由,就有了不能融入主流之说。
现实生活中,第一代华人移民过于看重表面文章,比如说英语口音。很多年前,跟一位芝加哥法官有过短暂交往。谈到英语口音,他对我说,你听听鲍威尔将军的口音,他的能力比那些字正腔圆的强多了。那位法官是犹太人,口音也比较重,当然很多第一代大陆移民听不出来,他们天然以为白人都是“主流”,说的都是标准英语。一些留学生相信口语决定论,做出些浮皮潦草的举动,比如模仿本地人的口气讲话,甚至假装自己是橄榄球迷或棒球迷,但精神世界却全是神州传家宝,让当地人觉得行为有些怪异——就是Tim Walz说JD Vance那个词"weird"。
语言可以构成交流障碍,但只是一种外在障碍,而且是通过努力学习可以克服的障碍。不少第一代华人移民因虚荣心成了语言障碍的囚徒。语言是为了清晰表达想法、意见和感受,而不是表现纯正口音。
近二十年前,我搬到得州后感觉更强烈,天天听各种口音包括本地土话,没人在乎你什么口音,只在乎你说的是否清楚。貌似国内来的人比其他族群更注重一些外在的华而不实的东西,比如口音。中国文人在这方面没起多少好作用,尤其是那些不入流的文人,捧某某在英国留过学的大师,就说那人说英语有“标准伦敦口音”,把这种子虚乌有传成美谈。这不是什么美谈,这只是反应了他们内心的自卑和虚荣。
做个正经人,有正常的现代文明价值,常情常理都是相通的,人同此心,心通此理。所谓融入,无非如此。
文字|得州老刘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连续三天 北京又传重磅消息 |
2 | 传中央军委已经瘫痪 习在国外时亲信被抓 |
3 | 薄瓜瓜婚礼发言:父母为人民、为大局牺牲.. |
4 | “习近平不会束手就擒” 大变就在眼前? |
5 | 问题严重了!是哪个党中央做的决定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