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每日文摘 > 正文  

苏轼:人到中年,怕过中秋

www.creaders.net | 2024-09-17 15:14:04  每晚一卷书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人生路漫漫,秋月几回圆。

  9月17日,农历八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秋节。

  古人常感慨: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惧中年岁惧夕。

  对于迈入中年的人来说,中秋不再是印象中的团圆和欢乐,取而代之的,是数不尽的思念与惆怅。

  就连一向豁达的苏轼,在中秋节这一天,也免不了心绪凄凉。

  在密州的中秋,他举杯问月,书写形单影只的落寞;

  在儋州的中秋,他对月独酌,心系千里之外的亲友。

  自中年之后,苏轼就一直在四处流离,与亲人十数年才能相聚一次。

  每到中秋节,苏轼与我们如今的很多人一样,盼着团圆,却又总是独自品尝着人月两难圆的滋味。

  原来从古至今,中年人眼里的中秋,都是年复一年的离愁。

640.jfif

  1  中年人的中秋最怕是月圆人不圆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对于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中年人来说,每到中秋节,心底的思念永远会比喜悦更盛。

  有家难回成了好多人的心病。

  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身处密州的苏轼也在望月兴叹。

  彼时,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苏轼一边赏月,一边饮酒。

  随着一杯又一杯清酒下肚,他的愁绪却越来越浓,脑海里渐渐幻化出弟弟苏辙的身影。

  他多么想和苏辙像从前一样聚一聚,然而他们都已成家立业,都要为了生活劳碌奔波。

  距离他们上次见面,也已过去了七年之久。

  这七年间,他曾数次梦到两人对床夜雨的场景。

  可梦醒了,仍是天各一方,他只能万般无奈的感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身处尘世间奔波的人,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错过与亲人相聚的时光。

  总会安慰自己,这次不能团圆的遗憾,来日总能找到机会弥补。

  却不知,在等待时机的过程中,多少光阴已经悄然溜走。

  更让人痛心的是,天上月可以千古常圆,但人相聚的时间却是弹指而逝。

  我们年岁不断增长的时候,孩子在一年比一年大,父母也一年比一年老。

  能聚在一起过的中秋,更是一年比一年少。

  至此,我们的心底,也终于生出了和苏轼当年一样的期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如果相隔千里难以相聚,不妨拿起手机,与亲人拉一拉家常,道一声问候。

  如果所隔不远,请一定趁着这个中秋节,抽点空闲,回家聚聚。

  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也不要辜负了那些没说出口的思念与等待。

  2  中年人的中秋最怕是满腹心酸无人诉

  北宋词人晏殊在《中秋月》中写道:“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写这首词时,55岁的晏殊正孤身一人仕宦他乡。

  到了中秋佳节,他也只能独自望月,陪伴在他身边的,只有庭中的一棵梧桐树。

  他心中的思念与惆怅在此时达到了顶峰,想找个人倾诉一番,却是茫然四顾,欲语还休。

  最后只能将所有心酸,诉诸笔端。

  太多的心酸和无奈,压在每一个中年人的肩头。

  为了家庭,为了父母,为了生计,我们不得不和晏姝一样,承受离别、扛住压力、背井离乡。

  在每一个团圆的中秋夜里,我们同样只能咽下满腹心酸,跟亲人打个电话,寒暄几句。

  然而,说不出的痛才最是无奈,没人懂的苦才最是心酸。

  苏轼也曾在中秋夜里感慨道:“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如此良辰,谁能听听我内心的愁苦,谁能与我一起欣赏这美妙的月光?

  没有人。

  他自43岁起,就遭遇了中年危机,此后的人生也一直在走下坡路。

  他失去了官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俸禄。

  生存成了他最大的难题。

  为了活下去,他只得脱下文人长衫,亲自躬耕;或去菜市场买些别人不要的骨头,自己烹饪。

  虽然他嘴上说着这样的生活也别有一番风味,但个中的辛苦与艰难可想而知。

  每到中秋的团圆时刻,其他人家欢聚一堂,他却只能咽下愁苦,拿着酒杯,凄然地望着北方出神。

  这世上,有一种不为人知的心累,叫人到中年。

  在中年人的世界里,受了委屈,只能忍受;心有苦衷,谁也不能告诉。

  可不论生活有多么残忍,我们都无路可退。

  既然无路可退,无人可诉,那就趁着这个中秋节,好好敬自己几杯酒。

  而后,收起委屈,藏好情绪,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与担当,继续大步向前吧。

  3  中年人的中秋最怕是岁月催人老,白发已渐生

  小时候过中秋,我们喜的是能吃到好吃的月饼,能见到想见的亲人。

  可人到中年才发觉,过中秋原来也是一件伤感的事情。

  恰如苏轼所说:“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

  中秋一过,一年就过去了大半;中年一到,人生的一半光阴也付诸了流水。

  我们都曾以为老去是很遥远的事,如今却发现,年轻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此种心境下再过中秋,谁又能再有儿时的欣喜。

  公元1090年的那个中秋,55岁的苏轼,也在感慨白发渐生,年华老去。

  他举杯望月,回顾自己二十多年宦海生涯。

  一直饱受排挤无法施展大志,两鬓如霜却还在四处辗转,不禁悲从中来……

  但随即他的思绪又变得豁达起来。

  他想到,人生无论悲喜,抬头一笑即已是空,又何苦纠结再三,自惹没趣。

  于是,他不再苦恼自己年华老去还没有建树,而是抛下了所有俗务,去山水间做一自在闲人。

  今天的我们,也是年华渐老,也在抬头望月,却未必能有苏轼那样超然的心境。

  看着镜中的自己两鬓白发渐生,看着皱纹渐渐爬上眼角……

  我们会抑制不住地对人生悲观、对生活迷茫。

  于是我们常常叹惋:“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每逢中秋,总会有许多人在悲喜交集中感慨:又老了一岁。

  可是,光阴弹指老,岁月不待人。

  时间不会因为有人悲观就倒流,它永远在匆匆而逝。

  与其这样消耗光阴,在时间的长河里留下太多的遗憾和沧桑。

  不如忘却年龄,活在当下,像十五的月儿一般,活出生命该有的光亮与圆满。

  ▽

  听过一句很有感触的话:中年人的中秋,注定是耽搁半生的飘零,激情难再,疾病缠身,家在那里,默然不应。

  孤身在外,匆匆饮一杯浊酒,扒几口饭菜,都是寂寥的味道。所以说,人到中年不敢过中秋,怕抬头看的是明月,心头泛起的却是思念。

  可无论中年人对中秋怎样又爱又怕,他们最想要的,还是团圆。

  此刻,就让我们一起在月光下,再次默念出苏轼的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以哈战争
11
李克强
2
俄乌战争
7
巴黎奥运
12
中国爆雷
3
中美冷战
8
三中全会
13
李尚福出事
4
万维专栏
9
中共两会
14
秦刚失踪
5
美国大选
10
台湾大选
15
火箭军悬案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