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文章,我想从一个日常生活的问题开始聊起:
我们为什么要旅游?
你可能会说:因为旅游可以让我们暂时忘掉工作和学习的疲惫,得以从日常生活中挣脱出来,恢复精力;
又或者:旅游可以帮助我们增长见闻,尤其是去观看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景点,可以更近距离地体会到浩瀚的艺术和时间之美。
这些当然都对,但有一个可能更为重要的原因,很容易被人忽视。那就是:
旅游,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充足的“空间感”,让我们得以从日常环境中脱离出来,感受到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更丰富的新鲜刺激和更多样化的环境。
这其实就是旅游能够起到疗愈作用最核心的原因。
许多喜欢旅游的人可能有这种感觉:很多时候你去到一个新的地方,哪怕你只是随便走走,或者索性在酒店里待着,不去什么热门的景点,你也会感到非常舒服,感到自己流失的热情和活力在慢慢复苏。
究其原因,就是:旅游能够为我们创造一个与日常不同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可以更加无拘无束地行动,因而会感到更自由、更舒展,更加能够确认对自己的控制感,从而重新激活对生活的热情和意义的感知。
它的实质在于:通过让我们“占据”更大的空间,来从中汲取活力与能量。
我想跟你分享的,是这么一个认知:人是需要更广阔的活动空间的。
为什么呢?一个简单的解释是:这是我们身上来自远古时代基因的天性。
生物都是需要充足的生活空间的。更广阔的空间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更丰富的食物,更多样化的栖息地,更容易躲藏起来的环境,更多的居住和生活的选择……
同时,这个广阔的空间也更容易成为一个小的生态系统,让一切在内部良好地循环起来,不容易因为变化或冲击而被毁灭。
因而,更善于适应广阔空间的个体,更容易留存下来,将基因传递给我们。
进一步的机制在于: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的智慧正是因为社会互动而充分发展起来,社会互动也成为了刻在我们基因深处的底层需求。
而相比起独居动物,社会性的动物需要的生活空间更广。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1)社会性动物需要形成一个种群,而种群的形式本身就意味着对空间和资源有更多的需求,因而需要的空间更广。
2)在社会性动物之间,不同的个体与个体有着复杂的交流和互动关系,这些交流和互动需要更丰富的空间来承载。
(简单来说就是:说悄悄话和八卦别人,总得找个地方躲起来……)
所以,我们都有这么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占据尽可能充足的空间。
如果这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你一定有过这种感觉:当你处于人群之中时,你会感到很难受、很压抑,会觉得喘不过气来,原因就在于:你感到你的空间被侵占了,你跟他人“平分”了这部分空间,因此你的空间需求被极大地牺牲和压缩了。
再比如,如果你在一间狭小、逼仄的房间里待太久,你一定会觉得非常闷,特别想到外面去透透气。但实际上真的是因为房间里空气不好吗?不是的。你实际需要的是更广阔的空间,来满足自己的空间需求。
反过来,当我们这种空间需求被充分满足时,它就会成为我们的一个能量来源,为我们源源不断地提供力量,恢复精力。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就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我们的进化过程塑造了我们的大脑,使得大脑会对树木、草原、湖泊、河流等空旷而开阔的自然空间,产生更为积极的反应。
近几十年,这个观点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许多研究都发现:在绿化繁茂的地方,以及有水的地方待一段时间,可以极大地提高心理健康,缓解包括抑郁、焦虑、压力等在内的心理问题,同时让我们感觉更幸福、更快乐。
比如:2021 年一项针对全球90个城市的研究发现:城市的绿地面积跟居民的幸福感呈高度的正相关。研究者提出的解释是:更多的绿地面积,为居民提供了更丰富的活动和社交空间,从而改善了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Kwon等, 2021)
再比如:2019年的一项研究提出了27种基于自然空间的干预措施,认为它们能够极大地改善心理健康,缓解心理问题。
这些措施包括什么呢?包括森林浴(在森林中呼吸和冥想),户外健身房(在户外环境中工作),户外运动小组(在户外锻炼,比如徒步),社区绿地,城市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等等。(Shanahan等, 2019)
甚至,这种自然空间产生的效应,很大程度是心理上的,而不是物理上的(比如更多的氧气含量,更多的步行和活动等)。不少研究发现,即使无法真正身处广阔的自然环境之中,看相关的视频、图片,听相关的音频,也能起到类似的效果。
这也许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底层需求,被满足所带来的幸福和安宁感吧。
不仅如此,除了对自然空间的需求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环境丰容。
什么叫环境丰容呢?简单来说,就是尽可能置身于更复杂、更多样化的环境之中,接收到更多的不同刺激。这有利于刺激大脑建立更丰富的神经元联系,从而提高大脑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这方面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47年。神经心理学之父唐纳德·赫布对小鼠的实验发现:在大房间里生活的小鼠,比起在笼子里生活的小鼠,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出许多。
60年代,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生活在更复杂环境中的小鼠,其大脑皮层的体积、密度和神经突触的数量都更高,正是这些导致了它们的认知能力更强。
2013年的研究发现:把一群小鼠放在丰富的环境中生活六周,可以显著地提高它们的工作记忆能力和空间记忆能力。(Birch等, 2013)
原理很简单:大脑是一台预测机器。它不断地通过摄入和理解周围的信息,来判断我们可能需要应对什么样的环境,从而决定如何编织和构造我们的神经网络。换言之,对大脑来说:你感受到什么,你的大脑就会变成什么样。
因此,当环境足够复杂时,大脑就会获得更丰富的刺激,这会促进它将更多的资源用来构建和优化神经突触,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多变的环境。
反之,如果长期处于封闭、狭小的环境之中,大脑接收的信息过于单一,它就会以为“随便应付一下就够了”,从而弱化对神经元联系的构建。
神经科学家丽莎·巴瑞特发现:在孤儿院中长大的孩子,由于成长的环境非常单一、封闭,也缺乏足够的社会交往和刺激,他们的大脑发育往往更迟缓,容易出现一些精神和行为上的问题 —— 这就是环境丰容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结果。
所以,可以说:更广阔、更复杂、更多样化的环境空间,不仅跟我们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也跟我们的认知和思考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但是,遗憾的是:在这个高度城市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空间,往往都变得十分狭小和逼仄,至少,变得高度的单一。
许多人的生活都高度千篇一律:上班,吃饭,回家。同样的路线,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活动空间,同样的人群,周而复始,日复一日。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去过陌生的地方了?有多久没有走过不熟悉的道路,到新奇的地方去走一走、晃一晃?
你有多久没有在线下认识新朋友,结识新的陌生人,接触不同的人群,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
你有多久没有脱离开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参与一些新的活动,动手做一些不同的事情,让大脑接受新鲜刺激?
城市化使我们的生活变得高度单一。我们被束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重复着相同的路线和模式。久而久之,我们的视野被束缚,内心被束缚,勇气被束缚,探索的欲望、热情和动力也被束缚。
我们每个人被高度原子化,人与人的相处也隔着隔阂,线上的交流代替了线下的见面。
我们的生活模式被高度统一化和机械化,在做许多事情之前都必须问一句“它有什么用”“会不会浪费时间”,我们不允许自己单纯为了快乐去做什么事情,甚至连休息都视为一种浪费。
我们物理上的空间被限制,心灵上的空间也被限制。
这可能就是现在许多人感到压抑的原因所在。也是“都市现代病”的病症所在。
所以,我想跟你分享的就是:释放自己的心灵。
把它从狭小的束缚里释放出来,给它更广阔、更延展、更舒适的空间,给它更丰富和多样化的环境刺激,为我们的大脑和心灵,重新注入活力。
如果有条件的话,不妨多让自己走到大自然中,去接受“自然疗法”。
试着暂时关闭城市里的喧嚣,关掉手机、电脑和无穷尽的琐事,打开自己的感官,让它们在自然之中慢慢被治愈。
试着闭上眼睛,去感受风吹过树叶的响动,鸟扑动翅膀的声音,空气湿润的味道,阳光晒在石头上的热气,四野无人的寂静……
不妨试着暂且关闭自己的思想,不让大脑时时刻刻处于高速运转之中,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感官上,去听,看,闻,触摸,体验,感受,应和,融入。
试着仔细地去感受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嗅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让自己沉浸在这种安静的氛围里,尽量不要多想。
如果没有这个条件,那么,看一部关于自然的片子,也能起到类似的效果。(Valtchanov等, 2010)
可以是关于自然生态的纪录片,也可以是风光、旅行、美食、人文……只要是能够让自己沉浸其中的,都可以。
当然,里面的元素越丰富越好。如果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纪实,既能了解到当地的景色和风物,又能具体地去体察到当地的生活里面,那就更好了。
除了自然疗法,另一个建议,是多到外面去走一走。
试一试,来一个“City Walk”:背上背包,带上手机,跳上地铁或公车,随便在一个不认识的站下车;或者随便报一个地名打车过去。然后在附近闲逛,钻各种大街小巷,漫无目的地漫步。
你也许会走到各种极具烟火气的传统民宅里,也许会挖掘到几家口味很棒的小店,也许会发现一些人迹罕至但很有意思的地点,抑或拍到一些很有生活气息的照片……
这是一种“散步疗法”,也是我一直非常喜欢的放松方式。
在我工作非常忙的时候,我也会见缝插针,抽出一点时间下楼去散步。通常在下午和傍晚时分,在公司附近走走,晒晒太阳,看看周围的景色,让思维放空,沉浸在安静的想象里。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我最常用的娱乐放松方式,也是出门散步。一般会到离家稍微远一点的地方,随便选一个区域闲逛。走累了,就钻进一家小店坐坐,跟店员和老板闲聊,顺便记录一下途中有趣的所见所闻。
或者,逛一逛新开的商场,看一看来往的人群,走一走平时较少涉足的地方,再找一条路线回去。
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感受到空间在延展,环境在变化,让自己感受到“其实我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去的” —— 仅仅只是这种感受本身,就足以为我们带来疗愈。
第三种方式,则是“活动疗法”:
除了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你是否可以抽出一点时间,去做一些平时不会做的事情?接触一些新鲜的活动方式?认识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陌生人?
随便举几个例子:
简单一点的,比如足球、篮球等对抗类运动;
复杂一点的,比如桌游、剧本杀等游戏;
也包括比如沙龙、聚会、培训班、俱乐部等社群活动;
或者参与到一个项目里(比如公益、志愿活动或其他线下活动),共同去做一件事情,也可以。
尽量去参加线下的活动,认识线下的人,这比单纯停留在线上的效果要好得多。
或者,陪家人一起出去游玩,去一直想去的地方逛一逛,一起去做一些能够留下共同回忆的事情,去探索和发现新的地点、新的乐趣……
这会让你感到:我的生活空间,不是只为工作和生存服务,它也是有着延展性和多样性的。
它是柔软的、舒展的、自由的,像流水一样,淌过每一个内心所指的方向。
把生活从溪流变成大海,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幸福。
—— 闲聊时刻 ——
今天的文章,可能有点抽象。但其实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我们是需要充足的活动空间的,缺乏活动空间,就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们感到压抑。
尽量给自己更多的活动空间,让自己感到更高的自由度、支配性和控制感,这会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也欢迎你分享自己平时“提高更多活动空间”的做法。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排队结汇!人民币大跌 |
2 | 落下帷幕!中国崛起,全剧终 |
3 | 兵败如山倒全家出逃 习老朋友倒台? |
4 | 众院高票通过:中共身上的那张皮,要被扒下 |
5 | 罕见硬刚,中国这次再无可退,历史性强硬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排队结汇!人民币大跌 |
2 | 习与军方“平起平坐” 党媒不慎爆其重病缠 |
3 | 画面曝光!习孤零零独坐 全程黑脸 |
4 | 落下帷幕!中国崛起,全剧终 |
5 | 苗华惹恼彭丽媛 中央军委要动大手术 |
6 | 在美国,你得挣多少钱才能算中产阶级? |
7 | 以色情内容著称,中国突然解禁这家平台 |
8 | 兵败如山倒全家出逃 习老朋友倒台? |
9 | 猛料!丁薛祥王小洪联手要扳倒他 |
10 | 美国宣布起诉中国公民暨美国合法永久居民孙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习家军若被一锅端,中国会发生 | 文庙 |
2 | 共产党更名的时候到了 | 施化 |
3 | 何与怀:《致命中国》对中国相 | 万维网友来 |
4 | 老习接见军队照片:军报编辑们 | 胡亥 |
5 | 付鹏演讲为什么火? 一席话惊 | 胡亥 |
6 | 何宏军是贾廷安马仔 是习张博 | 胡亥 |
7 | 美国历史上最丑陋的总统 | 体育老师 |
8 | 高层内斗 底层自救 | 施化 |
9 | 2024年感恩节夏威夷邮轮旅游记 | WillyRong |
10 | 付鹏的馊货 | 三都瓠瓜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华夏伪概念.华人虾扯蛋;总统 | 木秀于林 |
2 | 乌克兰战争:三分天下局势已定 | 随意生活 |
3 | 如何彻底清除拜登赦免令的恶劣 | 鹿见不平 |
4 | 拜登赦免自己儿子意义非凡! | 鹿见不平 |
5 | 美国历史上最丑陋的总统 | 体育老师 |
6 | 从三毛到琼瑶 | 席琳 |
7 | 共产党更名的时候到了 | 施化 |
8 | 民主党政府怎么就成了不能下台 | 倩影 |
9 | 美国大选段子集锦之十七:真要 | 爪四哥 |
10 | 美国大选启示录:丑陋的美国人 | 爪四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