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林少华老师曾半开玩笑地对学生说:“日本文学不宜多看,越看人越小,容易内缩进“自我”的壳子里出不来。相比之下,俄国文学则越看人越大,越外向,越有使命感。”
几年后对这句话深以为然。
日本近现代文学不争的代表:夏目簌石,森鸥外和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和太宰治。
六个人中有四个自我终结:芥川龙之介35岁服安眠药自杀,太宰治39岁投水自尽,三岛由纪夫45岁剖腹自绝,川端康成74岁含煤气而死。
为什么如此?以下可看出端倪。
他们作品的笔触,总是深入到人物敏感,怀疑,悲观甚至虚无的一面;阅读过程像是陷入情绪化,矛盾,不明所以,却又无法挣脱。
表面上写的是书中的人物,实则写的同时代下的日本人,包括作者自己。
这在最近再读的《雪国》中不证自明。在川端笔下,自我构成的封闭空间注定与世隔绝,唯有死是救赎,凄美但自由。
村上的作品也继承了这种内在虚无感,例如《挪威的森林》。人物行走在崩溃边缘,悲伤寂静贯穿全书,却又克制到不着痕迹。
带上这种有色眼镜,再去看东野圭吾,江户川乱步,宫部美雪等侦探作家,也能嗅出这种味道。
也就不难理解文学为什么是特定历史,环境,政治意识的产物,日本文学让人“陷进去”,俄国文学让人“走出来”。
可以看,但不宜多看,特别是青少年。
以上随笔写于一年前,小红书和知乎收获了一百多万次阅读,很不可思议!过去这一年看了很多俄国文学大部头,虽少了很多锋芒,却愈加坚定以上想法。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等不及四中全会 中南海变局公开 |
2 | 习亲自指挥谋害 传遗孀程虹爆李克强死前心 |
3 | 习下台前兆 中南海突祭新规内幕 |
4 | 这一击 将成为压垮习近平的一根稻草 |
5 | 快讯!马兴瑞卸任新疆党委书记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人死后灵魂还在吗? | 骆驼 |
2 | 奇袭伊朗.高法裁决.外交内政. | 木秀于林 |
3 | 俺吃错过药 | 阿妞不牛 |
4 | 文明、优雅、格局 | 体育老师 |
5 | 伊朗问题能够一劳永逸吗? | 阿妞不牛 |
6 | 永生的三种结局:福斯卡的幻灭 | 万维网友来 |
7 | 走出中国城,走活中国人 | 解滨 |
8 | 2024回国:海南环岛游 | 马黑 |
9 | 人养金毛犬,我养白眼狼:伊朗 | 高伐林 |
10 | 相信固执己见可以治愈 | 施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