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每日文摘 > 正文  

双一流教授造假 20 篇文章后竟怪“电脑中毒”

www.creaders.net | 2024-01-11 11:15:13  生物学霸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2023 年,河南大学一教授的 19 篇文章在 Pubpeer 网站上被质疑存在图片重复使用等学术不端行为。

  近日,论文的作者在 Pubpeer 上对一篇被质疑的论文进行了回应,表示已经向期刊方面提交了勘误。截至目前,这些被质疑的文章有 2 篇遭到了期刊的撤稿,有一些还在陆续进行勘误。

  不过,比起这些常规操作,最让人记忆犹新的还是当年一位作者面对质疑的回应:“我们的数据库遭到了病毒攻击,图片因为标签丢失而造成了混乱,真是太糟糕了。”

  图片来源:PubPeer

  但网友对此并不买账,提出了一个灵魂问题:“几篇论文的第一作者都不一样,他们是同时在实验室工作,共用一台电脑吗?”

  不得不说,为了解释自己的图片误用,作者们也是拼了,连电脑中毒这种奇葩理由都想得出来。但比起电脑中毒,有些人为了圆谎,给出了理由更是让人哭笑不得。

  “老师我寒假作业被狗叼走了”

  比起“电脑中毒”这样的理由,在科研圈里,“电脑丢失”可能是一个被更广泛使用的理由,毕竟电脑一丢,原始数据全无,也就没法调查是不是数据造假了 ~

  2016 年,期刊 Science 发表了一篇题为“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concentrations of microplastic particles influence larval fish ecology”的文章,探讨了海洋中微塑料对海鲈鱼幼体的影响。

  图片来源:Science

  本来这事就到这了,作者顶刊留名,后面前途一片大好,但很快就有人发现了这篇论文存在问题。

  根据新闻报道,论文一作的同事在拜读了这篇大作后,发现论文中描述的实验规模与实际情况差了很多,这里头肯定有猫腻。于是,他向期刊方面举报了自己的同事。

  但论文的一作 Oona Lönnstedt 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就想好了理由,对质疑进行了回应:“不好意思,记录实验的 3 张照片随笔记本电脑失窃而丢失了。”

  显然,这样蹩脚的理由注定站不住脚。造假始终是造假,期刊方面在进行调查后,确认了论文存在造假,并撤稿了这篇论文。

  不过,比起电脑失窃,还有更加离谱的丢电脑案例。

  2022 年,日本名古屋大学发布了一份针对学术不端的调查报告,报告中提到一位博士生发表了包括一篇 Nature,一篇 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以及一篇 JACS 文章在内的三篇论文,但这三篇论文无一例外都涉嫌造假。

  但比起学术不端,更让人震惊的是,他在被造假被发现后的行为:这位博士生将实验室的 Mac 笔记本给丢了,以此来掩饰自己的造假行为,只能说,他这一手“死无对证”玩得很溜。

  图片来源:报告截图

  后续的调查显示,这位博士生一早就开始伪造数据了,而且伪造数据的数量极大,难怪可以发那么多好文章。

  不管是电脑失窃还是电脑被遗弃,这都算人祸,事实上,还有些作者在回应质疑时,还会用天灾当做借口 ~

  洪水、地震:对对对,这也能怪我!

  都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话在科研圈也不例外,比如来个洪水啊,地震等“不可抗因素”,论文数据就会不见,所以图片误用什么的就没法更正了。

  大家别笑,这话可不是学霸君自己编的,而是出自几位教授之口。

  2019 年,期刊 JMCA 批量撤回了 7 篇中国学者的文章,这些文章被撤稿的原因是因为存在大量的一图多用。

  图片来源:期刊官网

  按理说,论文被质疑图片误用后,作者第一时间应该去查找原始数据,然后进行勘误,但这些文章的作者却给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理由。

  根据媒体报道,这些被撤稿论文的通讯作者都是成都理工大学的童东革教授和四川大学的储伟教授,童东革教授在回应期刊的调查时表示:文章中的部分图像由第三方公司完成,但由于该公司的实验室发生了洪水事故,已发布的 EM 图像的原始数据被破坏。不仅如此,因为第三方公司仅保存了一个月的测试数据,原来是数据已经遗失,因此无法对文章进行勘误。

  当然,大家都知道这个只是借口,后续基金委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发现童东革等发表论文中的图片/谱图(含电镜图片、XRD 谱图)存在抠图、复制粘贴、旋转、缩放、图形拼接及涂抹等造假问题,并给予童东革通报批评。

  图片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中国有洪水毁坏数据,日本自然少不了地震(功德-1),今年就有位科学家在面对质疑时表示,地震让自己的原始数据被毁。

  2019 年,日本冈山大学的 Atsunori Kamiya 教授在《自然 · 神经科学》上发表了一篇题为“Genetic manipulation of autonomic nerve fiber innervation and activity and its effect on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的论文。

  图片来源:Nature

  然而,后续的调查显示,这篇论文中有不少于 113 处伪造,一些图片也存在问题。但当调查人员询问论文原始数据在哪时,Kamiya 表示 2018 年 6 月大阪北部发生的地震导致存储数据的硬盘摔坏了。不仅如此,因为地震,冰箱和货架上的化学液体还掉在了实验记录本上,所以纸质版的数据也没有了 ……

  如此这般,真是让人感慨,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

  有人想方设法伪造数据,有人用命保护数据

  对于科研人而言,论文原始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论文被质疑,这些原始数据就可以帮助我们去回应那些疑问。

  相比于前述那些数据造假,还为了糊弄调查找各种利用的反面案例,一些科研狗的行为就堪称勇敢了!为了捍卫自己的原始数据,他们甚至可以不惜拿命与歹徒搏斗。

  2017 年,有新闻报道了一位南非研究生的事迹。

  在一起发生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抢劫案中,一位名叫 Noxolo Ntusi 的医学研究生遭遇了抢劫,歹徒抢走了她装午餐的包包,但当他们试图去抢另外一个包时,遭到了 Noxolo Ntusi 的拼死抵抗,即便被用枪指着脑袋,也绝不撒手!

  原来,这个包里放着 Noxolo Ntusi 的 U 盘,里头是她的数据和论文。为了自己的原始数据和论文,Noxolo Ntusi 几乎是拼尽全力!

  图片来源:微博

  当然,学霸君举这个例子,并不是想让大家去和歹徒搏斗,而是想说,科研人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原始数据,多做备份。

  科研路漫漫,想要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还是得坚守住道德的底线,做好该做的事 ~

   0


热门专题
1
苗华被抓
6
美国大选
11
台湾大选
2
川普
7
以哈战争
12
李克强
3
俄乌战争
8
巴黎奥运
13
中国爆雷
4
中美冷战
9
三中全会
14
李尚福出事
5
万维专栏
10
中共两会
15
秦刚失踪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