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以哈人质交换的三天,许多媒体在标题上,有意透露出一种朦胧的信息:双方释放的都是妇女与儿童。
言外之意,以色列与哈马斯旗鼓相当,谁也别指责谁更不文明。
甚至于,哈马斯经过对释放场景与情境上的精心包装,不少茧中哈趸居然借此痛斥以色列。
与此同时,他们还酷爱拿“哈马斯对人质的关怀,与人质微笑合影纪念”与“以色列对加沙平民无差别轰炸,死亡者多是妇女儿童”来比较。
结果无疑充满荒诞:哈马斯是文明的,人性的;而以色列,代表野蛮与残暴。
该怎么说呢。茧中哈趸的特点,是不具备现代逻辑思维,但凡他们脑袋被植入一种立场,就会根据立场,全盘接受“喂投”信息。
有了这个前提。正常人,但凡想要和他们客观叙事,指认善恶边界,绝无成功可能。你无法说,所谓以色列关押的人质,都是哈马斯罪犯;而哈马劫持的全是文明世界的无辜平民。
他们就像主动钻进哈马斯专门用来驯养笼子,做精神上的哈马斯孩子——无关现实年龄,他们因为在成长的时候,内心得到的营养只有“立场与仇恨”,以致出现不可逆改的畸形:
为了立场与仇恨,可以抛弃规则;为了得到胜利,可以不择手段。
多么讽刺,加沙地带的平民绝大部分都抛弃了哈马斯,但是他们,哈马斯眼中该被诛杀的异族,却在舆论战场充当起哈马斯的铜墙铁壁。
实际的哈马斯如何,就算用来做正面宣传的照片,也透着邪恶:蒙面不敢以真面目见人;带给孩子的只有仇恨教育,极端宗教催眠的复仇,而不是在孩子的年龄段需要的运动游戏,新奇的玩具。
这些话只能说给理性的老铁听——穿过被刻意复杂化的“巴以冲突、以哈战争”迷雾,只需一个简单的标准就能衡定正邪、善恶,那就是,战争,不能将孩子卷入进来,充满复仇利器。
谁在行如此邪恶之事?答案不言自明。我们在以色列找不到一个孩子在校园里放弃人性与知识的教育,转而训练如何向“仇敌”扔石块——中东石刑的入门课程。
有着铁娘子之称的以色列前总理,梅厄夫人对向巴勒斯坦有句出自文明人的肺腑之言:
我们可以原谅他们杀害我们的孩子,但是我们不会原谅他们逼迫我们去杀他们的孩子;“只有当他们对自己孩子的热爱”超过了“对我们的仇恨”,那时候,和平才可能出现。
而往更高的视角看,哈马斯,或者泛阿拉伯世界不断冒出的极端武装,它们何尝不是幕后金主驯养的孩子——拒绝文明教化,享受文明的同时,又企图毁灭文明。
往乐观的方向说,既然我们都知道问题在哪,那么文明力量更加知道,大的历史进程不会脱轨,悲剧覆灭的,只会是“不幸的一小部分”。
而我们能从中领悟到的价值也在其中,如何避免成为那些不幸的部分。
譬如,虚伪如白左,就知道只能在欧美高喊支持巴勒斯坦或哈马斯,不能真跑苦难之地去——当然,我们不能如此虚伪。
真诚必不可少,也最简单,只需要我们不断强调,将哈马斯视为一种象征,它意味着邪恶,时时警示值得警示的人们——请不要做“哈马斯”的“孩子”就可以了。
哈马斯没有孩子,只有韭菜与炮灰。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东部战区真出大事了 |
2 | 土木工程师发文,中铁十局的事越闹越大 |
3 | 网传新冠疫苗之父杨晓明被判死刑 官媒沉默 |
4 | FBI突袭搜索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恐引发新一波 |
5 | 军队主动求战 一尊怕自己人“挥师北上”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