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宋代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写道:“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从此,“各扫门前雪”就成为只顾自己的代名词,也是与现代文明相悖的经验。
不过我倒是在素以富庶著称的德国,亲眼见过一场“各扫门前雪”。
有一年晚冬,旅途中暂住德国小城科堡。早上闲着没事,便出门溜达。酒店在山脚下,沿坡而上,便可抵达山顶上的科堡。这是德国第二大堡,虽然游客不多,但名气极大。山坡两侧及横向延伸的巷弄都是民宅,一栋栋小别墅加上小院子,安静悠然。
走在这样的斜坡上,自然十分惬意。即使天气寒冷,路上的积雪也能为这景致添色不少。不过更让我诧异的是,有不少人在扫雪,有老头老太,有大叔阿姨、还有少年与孩子。他们当然不是清洁工,有些人从家里推门出来,有些人扫完了拿着工具便回家。装备也很齐全,不但有雪铲,甚至还有小型扫雪车。他们不仅仅扫自家院子,也会在人行道上铲出一条通道,我所走的路,便是由他们合力完成。
原来,这就是德国的“各扫门前雪”。
后来一查才知道,德国冬季多风雪天气,大部分州和城市都有相关除雪法律规定。在11月15日到3月15日的“冬季时间”里,市区居民需要准备雪铲、扫雪车以及沙土、锯屑、碎石子等材料,房主或租住房屋的人有义务清扫房屋附近的人行道,否则将受到相应处罚。
按照规定,扫出的人行道一般要有1.2米宽,以便足够让两个迎面而行的人通过。当然,各个城市具体规定不同,如波恩就规定为1.5米宽,杜塞尔多夫则仅需1米宽。
法律甚至还规定,居民在清扫时只能使用扫雪工具,禁止使用融雪剂,以免对道路旁的青草和树木造成伤害。如果路面出现冰冻,还需撒上沙土或锯屑等。更多使用的则是质地粗粝的化雪盐,这东西不需要民众自己购买,当地市政部门会提供。我就在科堡的这片居民区里,见到一些放置在路边的黄色箱子,里面装的便是化雪盐。人们可以自行取用,下雪时洒在自家门口和路边,可防止结冰。市政部门有专人负责这些箱子,随时放置新盐,整个冬天都不会空箱。
其实在科堡所见也揭开了我内心的一个谜团:原来这种黄色箱子是装化雪盐的。要知道,我在其他城市第一次见到并打开这黄色箱子时,还以为它是垃圾桶呢,正打算把手里的垃圾扔进去,才发现里面有袋子,装满了白色颗粒。虽不知是干什么用的,但总还是知道绝非垃圾桶,才没闹笑话。
如果自家门前的道路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及时清扫,就将面临罚款。如果房主没有扫雪而致使他人在自家门口摔倒,要负法律责任并承担受害者的医疗费用。
一般来说,扫雪的义务归房屋拥有者。如果是独栋别墅,那就得负责其门前和周围的人行道清扫。如果是多家共住的房子,邻里之间就要约定,如按次、按天,或者按星期轮流。如果雪非常大又下个不停,就得几家人共同出力。
如果是租房,房东可以把这个义务委托给房客,但必须要在租房合同中写明。房客也可以预缴扫雪费用,房东会请冬季服务公司扫雪。房东也可以通过减少房租的方式让某一家住户来扫雪,这在有很多家庭共住的公寓房里比较普遍。我所经过的科堡半山住宅区,基本都是中产阶层的独栋别墅,就少了这一层环节。
既然是“各扫门前雪”,当然不会出现什么“某某起大早扫清街上雪”的好人好事。扫雪者扫到自家与邻居院墙时,便不再扫下去,邻居同样如此。也正因此,你走在路上,总能见到有一条条打横的雪线,也就是每一家的界线。
老实说,我一向不相信被刻意宣传的好人好事,“某某起大早扫清街上雪”这种事情如果被刻意宣传,只能说明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在等着占好人的便宜,反而说明社会风气极差。相比之下,我更相信契约精神,就像德国这样,各扫门前雪,但就这样扫出一条干干净净的无障碍之路。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亮瞎眼,原来大家真的误会川普了 |
2 | 重大变革!川普刚刚签令 |
3 | 一片萧条 房子连租都租不出去了 |
4 | 太子党密会 陈一新发文另有内幕 |
5 | 重病? 故意示弱? 习满头白发 网:重大政治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中国经济再传重大利空信号 |
2 | 中国痛失140亿美金超大订单 |
3 | 直击上海南京路世茂广场 冷清景象令人震惊 |
4 | 何卫东最新消息流出,习前景不妙 |
5 | 惊叹!这则“谣言”又兑现了 |
6 | 中国经济永久衰退?美女经济学家:大错特错 |
7 | 习自曝要退位 或已身不由已 |
8 | 突发!传火箭军新司令王厚斌被抓 |
9 | 中国大爷大妈们这下慌了 |
10 | 亮瞎眼,原来大家真的误会川普了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