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每日文摘 > 正文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抑郁症?附:四种治愈方法

www.creaders.net | 2023-07-09 00:32:48  丹尼尔先生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近日,知名艺人的意外离世,让“抑郁症”再度走到聚光灯下。

  其实在今天,抑郁症已经成为影响当代人身心健康,最普遍也是最严重的心理问题。2019年,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就发布数据:中国每16个成年人,就有一个人具有罹患抑郁症的风险。

  也就是说,每个人的一生中,几乎一定会接触到抑郁症患者。

  如何判断抑郁症?如何面对抑郁的情绪和感受?如果在生活中遇到抑郁症患者,作为非专业人士,我们可以怎么帮助他们呢?

  本期我们特别分享专业医生对于抑郁症的建议。愿你有所启发,以更有效的方式,帮助所爱之人,顺利度过生命的至暗时刻。

  学会掌控和与情绪共处

  是获得内心和谐的关键

  ▼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depression

  明确诊断抑郁症,是治疗的基础。

  针对抑郁症,目前世界通行的是两套高度融合、但存在细微差别的诊断标准:美国的DSM-5标准,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ICD-11标准。

  中国目前对于抑郁症的临床诊断,一般会同时参照这两套标准。

  简单而言,如果一个人出现持续的抑郁情绪,或者丧失兴趣和快感,而且持续时间超过2周以上;

  同时还出现了一系列诸如消瘦、失眠、疲劳、注意力衰退、感觉自己毫无价值、企图自杀等症状,就可以在临床上被诊断为抑郁症。

  必须承认,直到今天,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仍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抑郁症的核心表现

  Core manifestations of depression

  抑郁症的典型表现,其中有两个形容非常准确,能够让普通人,真切的体会到这种疾病的内心感受:

  第一个形容是,抑郁症患者眼里,整个世界都是灰色的。那是种极其单调沉重,甚至让人绝望的颜色,如同傍晚时分乌云密布下的大海。

  第二个形容是,对于重度抑郁症而言,身体就如同被掏空、彻底放气的皮囊。哪怕最简单的挪动手脚,都要付出巨大的力量才能做到。

  在有些抑郁症患者的体验当中,自己的心智,甚至已经彻底脱离于身体之外,会以旁观者的视角,冷冰冰地审视着自己无力的身体。

  这些形象化的描述,虽然无法代表所有抑郁症患者,但已经足够说明:抑郁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状态,必须认真且严肃的对待。

  世界卫生组织科普动画《黑狗》

  抑郁症的可怕,看完你就知道了

  帮助抑郁症患者的四种治愈方法

  The best way to help with depression

  STEP 1 表达关切和认真倾听

  如果留意到身边亲友出现抑郁的迹象,重要的是以非评判的方式,冷静地表达关切。同时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自由的谈论他们的感受。

  倾听是开始帮助的关键。你可以先分享最近观察到的,让你担心的变化 —— 避免评判,而是以客观方式陈述事实,并给他们回应的空间。

  让对方尽情的表达内心感受,同时避免说出类似“看看你生活中的许多好事”,或者“另一个人处境更糟,但她不会因此而沮丧”的话,这样反而有害无益。

  许多抑郁症患者,因为相信自己能够“振作起来”或应该“更加坚强”,反而妨碍寻求专业的治疗。

  STEP 2  即时寻求医学帮助

  最重要的一条:首先是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抑郁症是一种病,生病就要就医。在医院精神科,病人可以获得标准化的诊断和治疗,包括抗抑郁药物的医学和心理治疗。如果抑郁发作期有生命风险,还需要住院监护。

  你可能觉得这是常识,但事实是:到2021年,抑郁症患者寻求精神心理专科治疗的比例只有4.7%。

  并且就诊患者中只有7.1%接受了完整治疗,其他人都在没有充分好转的情况下,自行停药或停止就诊。

  背后的核心问题,是对于抑郁症或精神心理障碍的污名。人们不愿意从“疾病”角度看待情绪的痛苦。

  如何才能推动他们寻求医学帮助呢?除了需要普及医学和心理学常识,也要回到他们自身的感受上。

  面对在精神类疾病上“讳疾忌医”的朋友,最好的方式是告诉对方:

  医院会提供标准化、有证据支持的治疗方案,即验证过的方案。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如果有自杀风险,住院能提供妥帖的安全保护。

  特别强调:心理治疗不同于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但无法取代标准化的医院治疗。

  很多病人偏好在医院之外获得“治疗”,除了心理咨询,还有冥想,甚至通过其它方式“自愈”。但这些都不是标准意义上的“治疗”,因此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

  是否存在可能:有人不看医生不吃药,仅凭自己思考人生的意义,某天就大彻大悟了?或者都不知道自己患病,稀里糊涂就扛过来了?

  可能性微乎其微。在一切未知的前提下,如果要找有效的方法,建议先从最大概率有效且安全的方法入手:就是寻求正规医学帮助。

  此外,医学治疗需要坚持。有人吃几天药,看不到效果就放弃;也有人相反,状态刚好就自行停药。

  可无论哪种情况,都要建议他们:最好不要自己决定,跟医生讨论之后,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STEP 3 创造利于康复的环境

  治病可以放心交给医生,但如果身边的人已经接受了治疗。在他们康复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做点什么,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呢?

  这时候我们真正可以做的,是为病人创造更有利于康复的环境。

  通常意义上,我们的经验是:充分休息、加强营养、多运动、去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

  不过,这些因素只是外在表现,而从个人的感受出发,真正有利于抑郁症康复的环境,是让对方感觉到安全、自主、可掌控的环境。

  因此,与其说我们能做什么,更重要的也许是“不要做什么”。

  举例而言,当我们刻意鼓励抑郁状态的人:“开心一点!事情没想的那么糟,一切都会好的。”不但不会让他情绪好转,反而会更烦躁。

  因为你的积极乐观并不能感染对方,反而还会给他带来负面暗示:“你现在的情绪,是有问题的。”甚至病人还要强打精神反过来安抚亲友:“我没事的,不用担心。”

  其实,如果想要帮助抑郁的朋友,最合适的安慰是告诉对方:“你现在难过,没关系,我陪着你。”

  很多人在抑郁发作时都喜欢独处,你可以在一旁安静地坐着,不说话,这本身也是在提供支持。

  虽然他的抑郁不会瞬间缓解,却知道自己的状态是被接受的,有人在陪着他、支持他,而且随时准备好为他提供帮助。这已经很好了。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也可以试着用合适的方式,推动他们做点什么。

  比如,你觉得运动对病人有好处,但他始终没有迈出第一步的动力。就可以适度提议:“咱们出去走走,散散心,可能心情会好点。”

  也许他勉为其难地被你带出去,启动了向上的螺旋,就会越来越愉快。但你也要注意分寸,如果对方真的抗拒,也不要一味固执己见。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抑郁情绪有一定传染性。长期跟抑郁者相处,也容易被负面情绪影响。所以照顾别人的时候,记得留意自己的情绪。

  STEP 4 帮助患者回归正常

  最后,如果病人已经从抑郁的状态好转,没有明显症状。此时,他们需要的是在面对抑郁威胁的同时,回归正常工作状态和人际关系。

  围绕这个目标,作为身边的亲友,我们可以调整对待他们的方式,不再将他们视作病人看待。

  虽然他们还在生病,也确实需要关心。但我们需要关心的关注点是对方的“人”而不是“病”。

  我们会习惯性询问:“最近有没有好点?注意身体,别太累。”

  但如果代入对方立场,就能感觉这种关心带着隐形的压力:好像你们最重要的联结,就是对方的病情。

  如果不把对方当病人,你们还可以聊很多:工作、家庭、兴趣爱好、最近读的书、看的电影等等。他的很多方面,都可以和你有共鸣。

  我们可以关心他的症状,但这绝不是对方唯一值得关心的话题。

  有时,我们会对抑郁症者的交流有顾虑。这种出于好心的谨慎隐含着担心:好像认定对方格外脆弱,以至于不适用正常的社交法则。

  其实,更舒服的态度是把他们视作普通人,想说什么说什么。即使说错话惹得对方不开心,也没关系。你可以向他道歉、解释。

  记得将他视为一个普通的人,而你在回应的,是一个真实的个体。

  所以去病理化的交往方式,就是不把“抑郁症”视作对方的首要标签,而是看到完整的朋友、爱人或工作伙伴,在这个前提下互动。

  他像普通人一样有优点和缺陷 —— 比如时不时地出现情绪,需要一些时间和空间照顾身心。但你只要能接受这一点,彼此都会更舒服。

  最后,要记得从心底意识到:抑郁可能表现为易怒或愤怒,这往往会对家人和其他亲人产生影响。

  要记得时刻提醒自己,是疾病让你所爱的人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尝试不要责怪,而是以爱、宽容和理解,对待在情绪旋涡中挣扎的人。

  这虽然很难,但却是避免悲剧发生,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