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每日文摘 > 正文  

治愈,浪漫?春池嫣韵,这届网友不好忽悠了

www.creaders.net | 2023-03-16 12:51:12  王犀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01

  这几天许多网友都在刷四个字:春池嫣韵,无他,只因为它长得实在太像一句骂人的话了。

  网友怎么了呢?因为一些当地媒体的视频。

  他们说:春天麦田有多治愈/大地上满是绿色写下的诗句/麦田充满了希望和浪漫

  ......

  但网友却有点不买账

  四万多条评论硬是找不到一条鼓掌的,反而是这样:

  “治愈嫩大个蛋,我爸妈浇水浇到半夜”

  “我爸妈浇水浇到半夜,凌晨起床就为了抢井,你跟我提治愈?”

  “我爸妈浇地排队一夜都不能睡,凌晨三点轮到我家才开始浇,我在井边守着水泵守一夜,你跟我提治愈?”

  “我浑身泥水,叹地没浇完。你一袭白衣,赞治愈麦田。”

  更多的则是简单的四个字:春池嫣韵。

  02

  坦率的说,未必如有人解读的是在歌颂苦难,春回大地,沃野千里,风吹麦浪,这确是份景致,媒体拍些美图也是想传播点暖光。

  但当地网友何以怒气值拉满呢?

  说到底,还是不同人看待的角度不一样,尤其今年当地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春旱。

  或许在旁观者看来,这是浪漫,是治愈,但对涉身其中的当地农民来说,却是实打实的苦痛。

  三月正是小麦返青稳穗的关键时期,中原大地历经数月的寒冬冻土,小麦要想获得丰收,急需水分的补给。

  若是以往年份,冬末的瑞雪,春耕后的绵绵细雨,当地小麦多半就稳了。

  但今年,春旱,农民就需要给麦田抢灌浇地,评论区也能看出来,为了浇地,全家老小齐上阵,有的干到凌晨,有的干到半夜。

  甚至抢井的时候,要在水泵边守一夜。

  注意,这还是平原地区,是有井可灌,有渠可走水,有机械化操作的阔田,有的远一点的,地势不那么平,条件不那么好的村庄,就要自行去抬水管,担水,挑水,纯人工灌溉。

  所以浪漫吗?治愈吗?

  你但凡见过农民挑水挑粪时被压弯的肩膀,见过打农药时被几十斤重的药桶磨得溃烂的皮肤,见过蹲在田间白水就馒头的情形,都不会觉得治愈。

  沃野千里,风吹麦浪虽然漂亮,但它更是无数农户惴惴不安,层层汗水,日日夜夜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酸和无奈。

  03

  是的,无奈。

  许多人为何越来越厌恶对底层人民勤苦辛劳的赞扬?

  试问,是他们愿意勤苦,喜欢辛劳吗?但凡有机会可以不那么勤苦,不那么辛劳,是他们不想吗?

  博主郑小旦说,当地的麦田怎么会不治愈,每一颗麦苗都是当地学子摞起来的高考线,是每年几万人有分无校的难关。

  是年方70的老汉依然要下地作活,黝黑皮肤上古铜色肌肉线。

  是日夜浇地,抢井,面朝黄土背朝天,最后一斤麦却换连一瓶瓶矿泉水都换不来的辛酸.....

  是的,情绪了点,发泄了一点,但她说的那一句又不是事实?

  如果可以,500分的当地学生是愿意如祖辈那样继续在麦田浇地还是愿意也去上个大学?

  我们当然知道地域有差异,知道情况有不同,知道粮价稳定的重要性,也知道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不易。

  但一斤小麦出价不过一块五六。这还没把人工、化肥、幼苗等成本刨过,真要细算,一斤小麦或许连半瓶矿泉水都买不到,这就是农民的现实困境。

  04

  这事不必要上纲上线,但就像老话说的,别人挨饿你吃香也就罢了,千万不要在一旁吧唧嘴。

  我们注意到说“治愈”,说“浪漫”的普遍都是当地媒体,其实比起浪漫和治愈,更多的可以报一报农民抗旱的不易。

  毕竟疾苦就在身边,其实在当地农户看来,遭遇旱情的庄家,苦战抢灌的麦苗,他们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在旁边说浪漫,说治愈。

  如博主“亮见”所言,哪怕能给多打几口井呢,哪怕把每月仅160元的养老金给涨一点呢?不比在一旁写诗鼓掌强?

  而说到给麦子写诗,其实也不是不可以,这是白居易写的《观刈麦》(节选)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人倍忙,炎天光,充饥肠,这才是真实的农民的诗,不治愈,也不浪漫。勿忘。

   0


热门专题
1
何卫东
6
中共两会
11
苗华被抓
2
俄乌战争
7
大S
12
美国大选
3
川普
8
中美冷战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AI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