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快乐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症候,人们时而焦虑,时而抑郁,想要逃离所处的生活。
作家安德鲁·所罗门在《正午之魔》里写,“焦虑发生于想要自己没有的东西却又不努力获得的时候;而忧郁则发生于想要什么东西,努力争取却失败的时候”。如此看来,抑郁似乎更容易成为人们当下的困扰,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努力也没有用。
今天的文章,我们将着眼于抑郁本身,如何确定自己的情绪状态?如果抑郁了,要怎么做?抑郁不该是一种讳莫如深的情绪,当它不再是需要被保守的秘密,“这个世界也许才会更快乐、更健康一些”。
01.
《正午之魔》
一部关于抑郁的优美“史诗”
抑郁似乎就是这样,虽然这些人就在我们身边,却很容易被人忽略。很多患者把抑郁当作一种秘密,不愿意把自己的境况告诉他人,甚至不愿告诉自己最亲的亲人。
与癌症、心脏病这些纯粹的身体疾病不同,抑郁首先面临着如何界定的问题。所有人都有情绪的高低起落,那什么时候是正常的,什么时候是抑郁呢?
我们可以这样概括情绪与抑郁的关联:“有情绪起伏是正常的”,甚至“没有情绪起伏”可能是危险的。但是我们同时必须认识到,情绪只有在一定范围内起起落落才正常,太大的起落或者太长时间的“落”,就很可能不是常态,而已经是一种疾病了。
也正是由于抑郁本身在生理特征上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以及人们在心理上有意地隐瞒,因此大部分人对抑郁都了解得不多,但它在我们的生活里却又那么常见,所以通过《正午之魔》这本书来对抑郁有更深入的了解,很有必要。
《正午之魔:抑郁是你我共有的秘密》,作者是安德鲁·所罗门。他大学和研究生念的是英语文学,博士则是心理学。因此对于这本书,作者在开篇就跟读者强调:“我不是医生,也不是心理学家,更算不上哲学家。这是一本极度个人化的书,不应被强加更多的意义。”
之所以是一本“个人化”的书,很重要的原因是作者本身就是一名抑郁患者,他的病史将近三十年。
这本“极度个人化”“没有更多意义”的书篇幅宏大,读起来却一点都不费劲。除了“抑郁”话题本身比较吸引人之外,作者的文艺修养其实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整本书有很浓的诗意。
例如他会这样来描述抑郁:“抑郁是爱的瑕疵。我们是会爱的生物,也就一定会因丧失而绝望,抑郁正是这种绝望的机制。”
而在描述重性抑郁者崩溃的场景时,他写道:“如果把灵魂想象成一块铁,那么悲痛会令它风化,轻性抑郁令它锈迹斑驳,而重性抑郁则会使这块灵魂之铁的整个结构轰然崩塌。”
当他正经历着重性抑郁时,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抑郁在我身上生长时,就像这藤蔓征服老橡树——这东西整个地裹缠上来,吸走我生命的活力,它丑陋,却比我更鲜活。它有自己的生命,一点点地让我窒息,排挤掉我的生命。”
很多抑郁的人说,这样的描写非常精准地说出了他们无法表达出来的真实感受。
除了患者的感受,书里也近乎像一本抑郁百科全书,介绍了抑郁的成因与方方面面的研究,包括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如何影响抑郁的发生率、发现率和治疗程度,还有常见的一些治疗方法及其效果等等。
我们也得以跟着作者的脚步,从多个维度深入、全面地去探索关于抑郁的秘密。比如,作者对柬埔寨、塞内加尔、格陵兰岛等三个非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抑郁相关对策进行了采风,“试图用这些记述来抵消掉一点抑郁有文化特异性的观念”。
用作者的话来说,这本书的叙述逻辑就是“以自己的抑郁开始”,“然后写别人相似的抑郁,再然后是别人不同的抑郁,最后是处于完全不同背景下的抑郁”。
相比于其他有关抑郁的书主要在讲病因与治疗而言,这也是《正午之魔》最独特的地方。
02.
抑郁症患者的两难处境
没有经历过抑郁的人,可能大部分在听到消息之后,才从别人口里零星听到患者之前的一些行动,或把患者的一些反常状态、行为和疾病联系起来。只有遇到双向障碍患者,即抑郁和躁狂状态会交替出现的人,可能才会发现得更早一些,因为他们的表现会更鲜明一点。
很多企业对这类患者会有隐性的歧视,而从患者的角度看,他们除了要应对外界对他们的不解、恐惧乃至歧视之外,还要承受自身强烈而痛苦的内在折磨。从最基础的衣食住行,到自己过去喜欢的活动和事务,他们的兴趣都会慢慢下降,甚至彻底丧失——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哪怕勉强去做了,也体会不到快乐。
安德鲁·所罗门说,抑郁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在最严重的时候,他根本没有办法吃东西、起床,甚至也不愿意睡觉,连闭上眼都变成了一种折磨。
对于季节的流转和气候的变化,他们也会格外敏感。一般冬天就是发作高峰期,因为缺乏充足阳光的日子可能增加抑郁的情绪。
幸运的患者或许可以通过改变居住环境,比如从四季分明的北方去到夏季比较长的南方,又或者从复杂喧闹的都市搬到简单清净的乡村来改善病情。但离开原本的工作生活环境,是要付出相当代价的,越是在一定领域内有所成就的人,越难与原有的环境脱离。
我们往往很难体会,为了维持表面的形象,需要一个人付出多大的代价。
03.
失衡的人群与失序的大脑
依据安德鲁·所罗门的观点,无论是社会差异还是生理差异,都会对人产生影响:“在每一个(抑郁)案例中,两者都在起作用。抑郁的整体问题无法由一个整体上的回应来解答”,它“依赖于情境,必须在其发生的情境中去解读”。
比如书里详细讨论了抑郁患者的性别差异,在青春期以后,女性抑郁患者的数量约为男性的两倍,而女性患病率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她们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权力显著低于男性。
除了女性,同性恋也是高抑郁罹患人群。在一项以双胞胎为对象的调查当中,如果其中一个是异性恋,一个是同性恋,等到他们中年的时候,曾有过自杀行为的概率分别是4%和15%,而在这15%的同性恋当中,很大部分有抑郁问题。
而他们患上抑郁的原因,书中说:“最显见的解释就是恐同现象。同性恋者比一般人群更容易被家人排斥,更容易出现社会适应问题。”
这两类人群的例子都表明,处于社会弱势地位、遭遇不公平的对待,是抑郁的一个重要成因。但也并不是占有很多的社会资源,拥有富足的生活就能逃离抑郁,甚至那些物质上优越,在精神上还被爱填满的人也可能患上抑郁,这本书的作者本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他出生在富足的家庭当中,父母的感情很好,给予他的关爱也十分充足,但即便是成长于如此“完美”的家庭,作者还是在事业的高光期因为各种人生扰动、特别是母亲的死而患上了抑郁。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不公就不是关键的致病因素了,而是要归结于患者本身的内在认知。这种认知失调的情况,可以借用演化论的知识来帮助理解和分析。
在《正午之魔》里,作者提到,在他写作当时,即世纪之交,演化学家正在研究一个叫“三重脑”的理论。
“三重脑”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指有三种类型的脑,其中最低等的是爬虫脑,大约就是低等动物所具备的功能,接着是对应于演化程度较高的动物的脑子,最后是高等哺乳动物所具有的脑功能。
根据这种演化路径,可以想见,只有像人这样的灵长类动物才能同时具有“三重脑”,因此把这“三重脑”的功能集合到人的身上,就分别对应于人的本能、情感和理性,而当三者的运作不能同步乃至产生矛盾的时候,就会产生抑郁。演化学家保罗·麦克林有些夸大地说:“抑郁是专属于人类的烦恼。”
那么这“三重脑”的运作是如何脱节而导致抑郁的呢?作者在书里做了解释:比方说,在面对挑战和逆境时,人在本能层面上是想退缩的。但是对于喜欢挑战的人而言,他们在情感层面会觉得异常亢奋,这时本能和情感就产生了矛盾,人可能就会因为纠结于要不要去接受这个挑战而产生抑郁情绪。
再往下,如果这个人在意识层面做出了决定,要接受这个挑战,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他就不得不承受随之而来的压力,这个时候也容易导致抑郁情绪的累积。
不过,“三重脑”的协调运作虽然很容易发生断裂,但也不是那么困难。当本能、情感与理性能协调运行时,往往就能摆脱抑郁。
04.
抑郁的治疗:“多管齐下”
“三重脑”的运行毕竟不是人完全能靠意志力掌控的事,每个人也都难免有抑郁的时刻。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最近处于抑郁的状态比较多的时候,非药物治疗,比如谈话、做一些放松身心的事情、包括运动等等的介入,是会有一定的帮助的。
但如果抑郁的状态持续,并且影响到了睡眠、工作、人际关系等等,那就一定需要去医院看看了,达到了临床上的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是需要接受正规治疗的。
不过,和一般的疾病治疗不同,总体而言,谈话疗法,也就是从心理层面进行治疗,仍然是当前治疗抑郁的重要手段。它的原理是让患者通过讲述当前的感受和经历,促使患者以一种较为理性的态度对自己的问题或需求进行梳理,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除了常规的与心理咨询师面对面沟通之外,有些患者也会选择去参加治疗团体。通过当众分享自己的患病与抗病经历,一方面达到梳理自我、疗愈自我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鼓励了那些处在低潮期的团体成员,因此可以收获双重的效果。
在谈话疗法之外,生理干预也是控制抑郁的有效手段。如果在心理治疗的同时,有药物治疗协同共进,往往会取得更好的疗效,它们并不是互斥的。
但是提到药物疗法,有些人可能会感觉自己在服用了一段时间的药物之后,比之前没服药时的状态更差,不仅变得反应迟钝、没精神,甚至偶尔还会出现失忆的情况。
很遗憾,这并不意味着医生开错了药,事实上,抗抑郁药物的起效周期一般至少需要一周,而要达到最大效果,最少也需要6周。不同的药物可能有所差别,大部分都遵循这种相似的规律。
整体而言,抗抑郁药还是比较安全的药物,成瘾风险也不高,一般不会有大的问题。但是如果副作用严重到难以忍受,还是要尽快告知医生,再看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调整剂量、换一个药物品牌乃至换一种药。
另外,服药初期病人的状态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密切监察患者,直到病情有显著改善为止。
再来,抗抑郁药的服用需要维持一定的周期,所以未经医生许可也不能贸然停药。最重要的是,抗抑郁药物必须经医生处方,未经许可不能改变剂量或混搭其它药物,否则很可能有难以预测的风险,甚至会危及性命。特别是看别的病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医生正在服用抗抑郁药,以免出现不良后果。
我们要正视、提醒服用抑郁症药物可能会有的问题,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忽视药物的必要性和作用。作者也在书里提到:“没有什么抑郁全是患者的过错,而几乎所有的抑郁也都可以通过努力得到缓解。抗抑郁药物帮助自助之人。”
无论是心理治疗还是药物治疗,都是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来治疗的工具,而药物会帮人更好地接受心理治疗,有助于开启持续改善的上升螺旋。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里也能靠养成一些好的习惯来帮助缓解抑郁的症状:例如保持充足的睡眠,维持固定的生活作息,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食疗”等等。
“食疗”是一种既方便又很有效的方式,例如多吃钙片、鱼油这类富含 DHA 的产品,能帮助促进患者脑组织的生长。水果类的,香蕉富含色胺酸,能够帮忙制造血清素;奇异果则富含维生素 B6,能够促进体内合成多巴胺和正肾上腺素,有助于舒缓情绪、改善睡眠。
再来,主食类的,像糙米的营养价值就高于白米,它富含叶酸,能够帮助稳定情绪;它还富含泛酸,也就是维生素 B5,和香蕉所富含的维生素 B6 同属于维生素 B 群,对于促进细胞再生、维持脑部及神经的正常运作都有很大的益处。
总的来说,与抑郁抗争的方式是很多样的,这个抗争过程可能是一场短暂的风暴,也可能是一场持久的拉锯战,除了患者自身的努力之外,也还需要很多来自家人、朋友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今天的医学上,针对于抑郁的治疗,谈话疗法与药物治疗双管齐下,仍是最好的方式。抑郁是可以治愈的,只要我们早点察觉到、并且知道如何改善它。
尾声.
让抑郁不再是秘密
在当前的社会里,抑郁依旧具有相当的隐秘性,很多人对抑郁患者抱持一定的偏见,而抑郁患者也经常宁愿忍受内外的双重折磨,也羞于发出求救信号。刚刚拿起《正午之魔》的时候,我们就曾经被那个“魔”字和副标题“抑郁是你我共有的秘密”所刺痛,因为抑郁,它不应该是秘密。
如果想让抑郁患者积极寻求治疗,首先要做的,就是让抑郁不再成为一个需要隐藏的秘密。 这件事情之所以十分迫切,是因为抑郁被忽视、轻视的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例如农村地区的自杀率,特别是农村女性、老人的自杀率是非常高的。而农村的闭塞,还有文化和家庭的原因,医疗设施与城市相比又差了很多。农民的抑郁问题就更不受重视,很少人真正去了解。
当然,抑郁波及的群体又远不只社会弱势群体,抑郁存在的广泛性远超想象,涉及不同的性别、年龄、种族、地域、贫富等众多维度。遗憾的是,大部分人对抑郁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经常认为是患者本身的性格问题。大众层面的意识缺乏,政府层面的缺少重视,都无形中让抑郁患者相较于其他病患更难获得康复、重回正常生活。
其实,抑郁的早期症状是容易被发现的,大多数人会透过行为或言语表达出来,也希望寻求帮助;而当问题或需求没有被解决或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失望、失落、无助,最后放弃一切挣扎的希望,让自己的心下坠到无底深渊。
环视周围,我们都能感觉整个社会在大踏步地向更高的科技文明迈进,但在今天这个时代下,个体的痛苦似乎并没有太多减少,尤其是在精神层面。虽然我们今天可以有各种抒发情绪的途径,但没有被确诊抑郁的人难道真的就健康、快乐、幸福吗?
除了让抑郁问题受到更多的关注,我们每个人或许都应该从此刻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聆听自己;同时也关注家人和朋友的情绪健康,尽可能地给予他们陪伴与关爱。
当抑郁的情绪与抑郁的病症都能晾晒在阳光下,不再成为需要保守的秘密,这个世界也许才会更快乐、更健康一些。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全面禁止中国手机?无数华人手机突然全变砖 |
2 | 35岁女子上班一直出现“性高潮” 看医生才 |
3 | 反正已经不要脸了,索性直接不要脸到底吧 |
4 | 蔡奇吹捧习近平,也降调了 |
5 | 朱镕基两字炮轰央视:“狗屁!”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