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仗打完,俄乌战争的终局也许真的近了。
正式开讲前我们还是先说个历史故事。
1
今天(2月2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的转折之战——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的纪念日,80年前的几天,当刚刚升任帝国元帅的保卢斯代表德军第六兵团残部向苏军签字投降那一刻,德国彻底失去了在东线上击溃苏联,以胜利赢的这张战争的可能性。
但围绕德军为何要在斯大林格勒进行这场豪赌,后世的军事史家有很多疑问。
但斯大林格勒的鏖战却似乎是德军主动放弃这种“先手优势”的蠢招——150万钢铁机械化的德军及仆从军,选择在斯大林格勒的街巷中与苏军整整对耗了半年多,战役从盛夏打到严冬,一直拖到德军师老兵疲、补给不继,而苏联人则再次在海量援军与冬将军的双重加成下上演了翻盘。
德军这样的选择真的明智么?
于是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希特勒此时已经魔怔了,争夺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打到最后,已经纯粹是为了解决他和该城命名者斯大林之间的私人恩怨。
这种说法当然是小说家言,如果复盘1942年夏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时的德军处境,会发现虽然德军在军事上还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希特勒的这个选择非但不是头脑发热,而是德军迫不得已的唯一选择。
问题的关键,在于一种战争要素对德国人的逼迫——时间。
从1941年末到1942年夏,影响苏德战局最致命的因素其实并不发生在战场上,而来源于“场外”。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人加入了二战,并迅速与英国协调了意见,大幅增加了对苏联的援助力度。
本来,由于苏芬战争的爆发(事已至此,能拿芬兰怎么办?),英美等国对苏联是执行了非常严厉的制裁政策的,不仅贸易断绝,连国际存款也被冻结。
但1941年以后,尤其是苏联人在莫斯科战役中证明了他们可以拖住德军战争进程之后。西方开始开足马力进行对苏援助。
二战期间美国支援苏联的物资是一份长长的清单,有工业机床4万台、铁路货车1100辆、货船90艘、猎潜艇105艘、鱼雷艇197艘、战列舰1艘、锡2.94万吨、轮胎378.6万副、皮革4.9万吨、鞋子1700万双、高射炮7944门,反坦克炮5818门、冲锋枪108293支、机枪131633挺、反坦克枪4932支、各种口径炮弹2000万发、各种口径子弹4.5亿发、炸药345735吨。粮食600万吨等等等等……美国还直接援助了苏联25%的坦克、30%的飞机和一半以上的雷达、无线电通讯设备。
可以说,在苏德战争的中后期,苏联士兵很多时候是乘着美制卡车、吃着美国罐头、顶着美国生产的钢盔向德军发起进攻的。这意味就着苏联节省了大量原本需要服务于后勤的人力物力——据统计,苏联每接收到1吨美国猪肉罐头,就当于可以每年从国内生产岗位上抽调出两到三人成为士兵。而1941-1945年美国光是提供给苏联的肉类罐头就多达78.3万吨,相当于为苏联节约了将近7000万人/日的劳动生产时间。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二战当中苏联能够调动恐怖的千万士兵参战,而整个国家体系却始终没有像一战中的沙俄那般崩溃。所以二战时的苏军功勋将领朱可夫元帅才会在20世纪60年代与西蒙诺夫谈话时承认:“如果没有美国的援助,我们根本没有足够的物资将战争进行下去。”
当然,美国和整个西方在二战中对苏联的这种援助,客观上也给战后苏联挖了一个“头重脚轻”、国家经济支撑不起军事实力的坑,间接导致了其冷战的失败,但这是后话。
至少在1942年,德国决策层通过他们的情报,已经惊恐的看到,一种“美国人出钱,苏联人出命”的战争合作模式,已经在这两个敌国之间形成。
而这种合作将让苏联战争潜力远远超出了德国先前的战略预期。苏联不再是一栋“一踹就倒的破屋子”,而变得越发不可战胜。德国想赢下这场战争,就必须赶在1943年到来前破坏苏联的战略支点,瓦解苏联接受和消化援助的工业体系。
那么想达成这个目的,可行的目标在哪里呢?只有将腰斩整个苏联物流体系的斯大林格勒。
所以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对于德军来说是一个拼了命也要拿下的要冲。
但问题在于,当进攻方在时间的逼迫下,不得不在不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地点、发动一场不合适的战役时。先手优势就已经转给了防守方——我能够轻易地预判你的预判,接下来不就是填人死守么,反正我是保家卫国,动员深度肯定比你大的多。
所以,早斯大林格勒战役在开始前,就注定是一场德军主动选择、却先天劣势的必输之战——虽然这个时候,在表面上,德军仍能保持军事优势。
但决定胜败的最关键要素——时间,已经不站在了德国人一边。这种卡点打的战役,注定胜算渺茫。
2
回到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会发现眼下的俄乌战局与当年这场战役开始前的格局,有很多相似之处。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与《卫报》2月1日报道,乌克兰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表示,预计俄罗斯最早于今年2月24日开始新一轮大规模进攻。该时间正值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乌方预计此次俄军可能调动50万军队,进行这次全线大规模进攻。
但非常奇怪的是,列兹尼科夫对整体战局预测却又是非常乐观,他在采访中同时称:“乌克兰方面将在俄罗斯发动潜在攻势之前稳定前线,为反攻做好准备。我相信2023年可能是(乌克兰的)军事胜利之年。”
如果乌国防部长的这个消息为真的话,那么俄军发动这场攻势时机选的其实相当尴尬。
因为恰恰是在一年之前,俄军曾用那场堪称手忙脚乱的“突袭”证明了乌克兰的二月末并不是那么容易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时间点。冬季进攻所制造的后勤压力,以及乌东地区有限的公路网,会极大的束缚俄军施展其手脚,尤其是当乌军能在北约的帮助下“开地图”的时候,成批量的坦克、后勤车队堵在公路上,成为活靶子的剧情不知会不会重演。
尤其是如果参战兵力真的是预计的五十万人,这就更将是一场后勤噩梦。且一旦战事拖延,冬雪融化,乌克兰进入春季泥泞期,而俄军的进攻还还没有达成目标,那么战局就会陷入一种打不上去、又撤不下来的尴尬处境。俄军最后一点机械化家底会陷在烂泥里。
那么既然如此,俄军为什么还是有可能选择发动这场攻势呢?
因为这场战争对俄罗斯来说拖不下去了——时间不在他们那边。
就像1942年批量到来的英美援助在催促德国人一样,如今,整个西方对乌克兰军援“切香肠”式的解禁,也在让俄军日渐焦灼。
从去年圣诞节泽连斯基访美获得了爱国者导弹系统的解禁之后,西方的解禁就在加速,上个月中,美国人答应给了M1坦克和步兵战车,上个月末一贯犹豫谨慎的德国人终于松口答应了给豹2坦克,而如今乌克兰又在积极谋求F-16战斗机和能威胁克里米亚大桥甚至俄罗斯本土的导弹……
当然,就像很多军事专家指出的,北约制式的武器库即便向乌克兰人开放,他们也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无法立刻形成战力。但问题在于,逐步加速解冻的军援,已经像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悬在了俄军头上。目前俄乌战场上的乌军兵力大约有70万人,俄军之前是30万左右,增兵后也只能达到50万。在兵力劣势又非本土作战的情况下,能保持攻势的唯一原因就是重武器优势。如果等到乌军彻底装备和适应了外援武器,抹平甚至反超了装备差距,那么俄军所剩的选择,就只有两条了——要么灰溜溜的撤军,要么继续扩军,继续用人海去填。
而这里要纠正一个中文网络上普遍存在的谬误,即认为俄罗斯地大物博、人口1.4亿有的是人可以动员,而乌克兰人口“只有”4300万(其实这个差距也不大),所以再这样消耗下去,“乌克兰兵源将会先枯竭崩溃”。
其实这种想当然的计算是相当错误的,参考苏德战争中苏联的“过度动员”我们就可以发现,在有外援支持的情况下,一个国家能够调动的兵源将远远多于其单打独斗时。
比如在俄乌战争当中,乌克兰不仅在接收西方军援,更获得了大量生活物资援助,它的后勤体系已经接入了欧洲的供应链,这决定了乌克兰必要时可以让几乎所有适龄男子(甚至女性)拿起武器,参加战斗。
与之相反,俄罗斯不仅要在打仗的同时尽量维持民生,甚至还在忍受着制裁,被隔离在国际贸易圈之外。这对两国的战争动员深度的影响,是非同小可的。
而这还没有算,乌克兰人是在本土作战,先天享受“保家卫国”的buff等问题。
所以两国“兵源池”的差距没有很多人想象中那么大,至少目前的乌军不仅没有“兵源枯竭”的忧虑,甚至还在打“富裕仗”——目前,有近20万乌军目前尚在北约国家接受训练,他们将在训练完成后轮替前线乌军。而虽然已经作出了“俄军要打大仗”的判断,甚至不断以此向盟友“哭穷”,乌克兰却并没有试图召回这些现成的战略预备队。
所以时间在乌克兰一边,而俄军则必须利用尚存但所剩无几的装备优势、以及上一轮扩军刚刚形成的兵力优势,趁着冬季土地冻实这个窗口期“再试一次”。
这一次,真的是不行也必须行,因为时间不在他们那一边。
但目前乌克兰在整个乌东地区并不存在斯大林格勒那样“丢不得”的战略支点,除非俄军能在攻击中一路打穿到西边的利沃夫、或者在北线搞一次成功的突袭,拿下基辅或哈尔科夫,否则都不足以瓦解乌军的抵抗意志和已经成型的援助体系。
与斯大林格勒尚存在决定全局的“劫争”不同,在俄乌战场上,我们甚至看不到俄方能凭此一战走通的“棋路”。
所以,这次“周年进攻”即便真的会打,成功希望也是非常渺茫的。比之于八十年前的“蓝色方案”之于德国,它可能更接近一次优势融化前的死马当活马医。
2024年是俄罗斯的大选年,我想俄方不会想将俄乌战局拖入下一个“周年”以影响国内。那么一个显而易见的推测就是:这次希望渺茫的“周年进攻”无论搞还是不搞,在时间进入夏季,俄军在彻底失去常规战的主动权之后,可能会动用一些其他筹码,尽量体面的结束战争——比如,目前更多停留在口头上、暗示性的核威慑,也许会真有一部分会明确说、甚至做一些显著示威。到时候,才是全球核警报真要拉响的时候。
而无论如何,如乌国防部长所言,我们有望在2023年看到俄乌战争的终局。
至于是不是就一定是乌克兰的胜利……考虑到国内挺俄派朋友们的心情,我们不做评判。
而当和平重新降临,世界格局必然会发生很深刻的变化。留给世界各国对这种变化进行准备的时间,其实也不多了。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无论美欧、日韩还是中东各国,进入二月份以后都正在迎来一轮互动的高峰期——大家都正在为已经能看到的终局进行准备。
“国家是时间河流上行进的航船”,这是俾斯麦的至理名言,判断一场博弈输赢的最终标准,不是强弱、也未必是道德、而最终要看,时间与希望,会站在谁那一边。
祝贺那些还在受战火煎熬的人们。开战一周年,俄乌战争,终于迎来了“开始的终结”和“终结的开始”。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火爆全网:付鹏汇丰演讲(内容梳理 & 全文 |
2 | 惊传:轮到蔡奇了?儿子被中纪委带走调查 |
3 | 苗华落马 意在习近平?传背后主谋是他 |
4 | 巨震!全球巨头濒临破产 美国1.7万员工前途 |
5 | 美国宣布:终止与该国战略伙伴关系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