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每日文摘 > 正文  

中国永远的痛──复仇女神号

www.creaders.net | 2022-07-17 11:15:31  Robert B. Marks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茶、白银、鸦片、铁与蒸汽

一七六○年英国于印度击败法国,在印度的殖民地随之扩大,加上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失利,败给移居美洲的同胞殖民者,这两件事促使英国再次将目光转向亚洲及亚洲贸易。此时的英国尽管纺织业已经机械化,并且把极大量的棉织品销售到印度,却依然找不到任何可以大量销售给中国人的物品。更糟的是,英国人爱上了喝茶,开始向中国大量购买。幸好英国能取得许多新大陆的白银:一七一三年《乌得勒支和约》的其中一个条款赋予英国贩卖非洲奴隶的专营权(asiento),也就是供应奴隶给新大陆的西班牙殖民地,换取新大陆的白银。那些美洲白银就被用来购买中国茶叶─数量庞大。

中国人用某种常绿植物的叶子製作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挑选、烘乾、把叶子煮成一种轻度刺激性热饮(含咖啡因的茶)的程序也非常熟练。英国东印度公司发现茶在英国有市场,所以很快就开始把成箱的茶输入英国。起初主要是上层阶级人士才喝茶(这个习俗至今仍在,也就是“晚茶”),因为茶相当昂贵,但是随著英国东印度公司为英国购入的量增加,茶价也降到了一般人负担得起的程度。工人特别喜爱茶的提神效果,纺织厂和煤矿场的工人数量与工时增加之后,工人喝的茶也更多了。加上来自殖民地的蔗糖和本地牧场产的牛奶,茶就成为热量和咖啡因的一种主要来源,支撑著不断增长的英国工业劳动力。英国在一七六○年进口五百万磅的茶,一八○○年──纺织厂迅速发展之际──则进口了两千万磅以上,包含走私茶的话数量可能还会多一倍。到了一八○○年,纺织工人与煤矿工人光是买茶就花掉他们五%的收入(若加上蔗糖就是一○%)。

英国商人在中国沿海来回航行,寻找比透过官方管道购买便宜的茶叶来源,时而会冒犯到中国人的感受与习俗,所以中国统治者在一七六○年──英国人即将在七年战争中击败法国人、并且在世界各地巩固其帝国的那一年──把所有的对外贸易限制在广州一地,尤其是对英国人的贸易。接下来的八十年,英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就是由中国所建立的“广州体系”,按照中国单方面制定的规则来控管。

英国人不时设法协商,想要摆脱这个对他们来说很碍事的安排,但是没有用。规模最大、也最著名的一次发生在一七九三年,当时英国派遣马戛尔尼勋爵出使中国,尝试建立正常外交关係,争取中国对英国更加开放市场。在领略了都城北京与中国皇帝行宫颐和园的盛大璀璨,马戛尔尼就被打发走了。接著,中国的乾隆皇帝写了一封信给英王乔治三世。他在信中驳斥英国人进一步通商的要求,告诉乔治三世“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并且命令英国服从中国的法律和风俗。尽管乾隆对中国经济及其世界地位的看法,和中国需要输入白银及输出茶、丝绸、瓷器这一事实互相牴触,却也反映出他对中国与英国相对实力的评价。因为尽管英国的工业实力在增强,在亚洲依然不是中国的对手。然而接下来的四十年,情况改变了。

白银

随著茶在英国的消费量日益增加,加上美国革命等原因使得英国人对新大陆的控制减弱,重商保护主义者担忧白银持续流向中国会对英国的势力造成负面影响,这也促使英国人著手寻找中国人可以接受的东西替代白银来换取茶。中国人对钢琴和时钟的兴趣不大,中国南方亦无羊毛织品或河狸毛皮的需求。有别于其他国家,中国人也不需要印度棉织品,因为他们自己的棉纺织业很进步。到了十八世纪晚期,东印度公司能够用来取代白银运到中国的,大概只有产自印度英国殖民地的原棉。然而单靠原棉是不够的,白银依然持续流入中国,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英国政府不得不面对白银外流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62后来是印度的英国殖民者生产出另外一种商品,而中国对这种商品有可观的需求,使英国有了购买茶的资金。这种商品就是让人上瘾的毒品:鸦片。

鸦片

包含中国在内,许多社会长久以来都将鸦片用作药品,所以鸦片有小型市场。一七七三年,英国的印度总督协助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取得鸦片贸易的独占权,以管理当地不断增加的鸦片产量,并且推动这种毒品在中国的销售。尽管中国政府禁止吸食鸦片,英国人依然做出了一些成果,接著他们又透过发送免费烟斗和低价出售鸦片给新使用者,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低价出售一段时间之后,鸦片的销量在一八一五年大幅跃升,一八三○年,另外一个地区的印度鸦片纳入东印度公司的销售体系,销量再次攀上高峰;一八三四年,转为支持“自由贸易”的英国政府废止英国东印度公司对亚洲贸易的独占权,民间商人开始投入这个行业,鸦片销售量因而再度增加。美国人也从土耳其运鸦片到中国,供应来源又多了一个。

无数中国人染上鸦片毒瘾:苏州多达十万人,而在港口城市广州则比这一数字多出几十万。随著数万箱鸦片(每箱约装有一五四磅鸦片)进入中国市场,换成中国的白银开始外流;一八三○年代时每年外流的白银多达三千四百万盎司。中国政府认知到毒品问题相当严重,朝廷也为了处理这个问题而发生争论。其中一派认为应该将鸦片合法化,贸易与分销就交由国家管制,还要开设戒治所来协助成瘾者戒除鸦片。另一派则主张鸦片贸易不道德且违法,应当停止输入鸦片,惩处非法贩卖鸦片的外国商人,以遏制歪风。后者在一八三○年代后期胜出,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有权以任何手段终结非法鸦片买卖。

林则徐南下广州调查案情,然后写了一封信给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要她管好自己的同胞;此举吓坏了他眼中那些缺德的英美贩毒者。那封被託给英国商人转交的信,并没有送出去。林则徐还决定把外国人关在他们位于广州旁边一座河上小岛的仓库里,坚持他们必须交出库存的鸦片并承诺不再走私鸦片入华,方可离开。外国人同意第一点之后,林则徐于一八三九年六月挖沟掘池,销毁两万一千箱鸦片,还在引入海水冲走销毁的鸦片前祈求海中神明原谅他,请诸神暂时离开海岸。

不幸的是,事情并未就此结束。中英两国势力在香港岛附近衝突不断,中国持续封锁外国人在广州的贸易仓库,加上代表对华贸易商人与兰开夏棉织品业者利益的集团在英国内部煽动,要求开放中国市场让英国商品进入(“有了四亿个顾客,曼彻斯特的纺织厂就能永远经营下去!”),最终导致英国决定派一支海军远征部队去中国。

铁与蒸汽

一八三九至一八四二年的中英鸦片战争因此爆发。虽然这场战争的细节很有意思,但是就本书的目的而言,有两点值得深入讨论。第一点是英国用一种新式战舰攻打中国,而其中第一艘叫作复仇女神号。

复仇女神号是史上首艘以蒸汽为动力的全铁壳炮舰,专门用来在亚洲的河道上作战,但是后来发现出资建造这艘军舰的是民营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而不是英国海军。英国海军部优先以木造帆船(和一些木造蒸汽动力船)作为海军的主力,英国人描述他们在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制海权时,称这支海军已经“统治海洋”。海军将官不相信体积比较小的蒸汽动力铁壳船能帮助他们在公海抵御其他欧洲人,所以是由东印度公司暗中委託利物浦的伯肯赫德铁工厂(Birkenhead Iron Works)建造那些新战舰。相较于其他战舰,这种新式战舰体积相当小:长一八四英尺,宽二十九英尺,深度仅十一英尺,吃水也只有五英尺。这种船以一具一百二十匹马力的蒸汽机驱动,新奇之处在于全船都是铁製的──完全没有用到木头。

东印度公司有志开发内河炮舰,藉以在印度和亚洲其他地区扩大殖民范围。根据一八四四年发表的一则复仇女神号报导,和中国开战“被视为一个测试铁製蒸汽船优缺点的大好机会;而中国沿岸有多条河川迄今仍不怎麽为人所知,也几乎完全无人探勘过,正是绝佳的测试场地”。此外,英国东印度公司也想要展现这种新式船舶把商品、人与邮件从印度绕过好望角运送到英国的速度。承接的铁工厂主人则是想要向海军军方证明打造铁壳战舰的可行性,把订单拿下来。

复仇女神号耗时三个月打造完成,于一八四○年后期抵达中国海岸。因为具有逆流及逆风航行的能力且吃水很浅,这艘战舰很快就加入珠江的战事,摧毁了数艘中式帆船,并且在一八四二年封锁长江与大运河的交会处时发挥了极大作用;大运河承载著中国在华中与华北的大部分水上贸易。而后复仇女神号又在英国威胁轰炸中国南方都城南京时,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统治者知道自己打了败仗,于是求和。一八四二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终结了鸦片战争,但也开启了西方势力对中国长达一个世纪的侵略。

《南京条约》订定的条款为后来所称的“不平等条约”开了先例,西方国家(包含美国)在接下来六十年间利用各种不平等条约逼中国让步,削弱了中国政府的主权及其提高关税来保护国内工业的能力。中国割让领土(香港)给英国、以墨西哥白银支付二千一百万银元的赔款来补偿英国毒品商人的损失,并且对西方开放更多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并未包括鸦片交易合法化,不过在一八五八到一八六○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就合法了。

虽然使用复仇女神号并不是英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击败中国的唯一因素,但是这艘战舰确实象徵著一七九三年马戛尔尼勋爵被中国人打发走后的四十年间,发生在英国的巨大转变。复仇女神号固然代表铁与蒸汽这类工业革命的工具已被普遍应用于战争,但更重要的是被应用于欧洲人在亚洲与后来在非洲的殖民冒险活动。确切地说,欧洲人在十九世纪剩馀时间内侵犯亚洲、非洲政府与人民的那段历史,大部分都是那个主题的变体,美国在南北战争(一八六○至一八六五年)中也使用了铁甲舰与全铁壳战舰。

不过,英国炼铁与蒸汽业者的利益并不是促使英国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唯一原因,因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府和英国东印度公司都很仰赖鸦片收益。此外,欧洲政府(主要是其军队)也很想要在战争中发展及测试新技术,鸦片战争无疑就是一个明显例子。英国的棉织品制造商也大力呼吁政府开战,希望能迫使中国市场开放,让他们的产品进入。兰开夏的棉纺织业已经全面机械化并使用蒸汽引擎驱动,业者确信他们能把售价压得比其他国家更低,所以鼓吹“自由贸易”,想藉此证明他们的想法。最后,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府想要知道战争的后果是什麽。参与鸦片战争的“英国”士兵有三分之二是来自马德拉斯与孟加拉英国殖民地的印度人,这证明了原住民士兵能够在英国人的指挥下作战。事实上,有一位法国历史学家就曾说:“英国征服印度半岛,彷彿就只是为了用那里的资源对付中国。”

结论:进入人类世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工业革命的重要程度与农业革命相当,甚或超越农业革命。农业使人类能够利用太阳每年的能量流,促进人口增长与文明繁盛,尽管是被限制在旧生态体系的框架内。随著时间推移,工业革命则使人类社会得以摆脱旧生态体系的限制,依靠地球蕴藏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煤和石油,创造出全新的经济体和组织人类生活的方式。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看到,现在这个世界的生活方式,是工业革命导致物质生产大幅增加所促成的。

农业兴起所带来的结果与重要性,可以根据人类数千年的经验来评判,而工业世界的历史目前仅两百年,但有一点愈来愈清楚,那就是工业化正引领人类进入一个新纪元,在这个新纪元中,人类行为对环境造成极大衝击,导致人类与全球环境之间的关係改变──我们已经进入了人类世,即人类行为的力量已经压倒了自然的力量。这部分在二十世纪变得特别受到瞩目,也是第六章的重点。

当然,我们也是后来才知道燃煤蒸汽动力开启了我们现在所谓的“工业革命”,而我们必须记住,工业革命并非必然。事实上,在其他地方与不同时间出现过的类似发展,也有可能创造出工业与能够自给自足的经济成长,只是那些火苗不是闪烁不定,就是熄灭了。因此,那场“成功”的、与民族国家一同开启现代世界的工业革命,不仅具有偶然性,也是某种全球性局势的产物。而理解世界如何走到那个局势,相当重要。

从全球角度看,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纺织业者在印度与中国的竞争者面前处于劣势,因为印度和中国的棉布、丝绸品质都比欧洲人做出来的任何纺织品更好,价钱则便宜多了。有愿意使用军力和武器保护国内制造商的政府支持,加上在新大陆的殖民地立法,使英国棉织品业者得以将印度棉织品排除在英国之外,为自己的商品抢得市场和便宜原料来源。

从生态角度看,因为毁林造田和大量砍伐树木作为燃料,从中国到英国这些旧大陆(以及旧生态体系)的经济体,都开始面临土地匮乏的问题。实际上,那些行为就连在当时也造成了某些物种灭绝。举例来说,市场规模扩大与劳动分工使中国和英国得以从旧生态体系的经济体榨取出更好的生产力(主要是在农业上),但是生活所需的一切都依赖土地。中国人没有煤或殖民地,只能耗费更多劳力与财力去提升土地的产量,英国人则因为拥有新大陆的资源及容易取得的煤而免除了那一层限制。

无可否认,英国制造商与发明家勇于面对他们遭遇的挑战,尤其是在开采煤矿与研发蒸汽机方面,而英国政府也支持他们的付出。然而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中国人或印度人(或者其他拥有先进旧生态体系经济体的民族,例如日本人),当面临同样的全球与生态挑战时,不具能力以类似的方式将那些问题解决。那些地方的人和他们的政府面临的挑战与英国不同,也没有殖民地或容易取得的煤矿供给─而英国有,这才是造就了完全不同结局的关键。

不过,人类在跨入工业世界的最初几步并未在地球大气中留下许多痕迹。我们现在知道,过去两百年来人类燃烧的化石燃料释放了大量全球温室气体到大气中,尤其是二氧化碳与甲烷。而其中大部分是累积自十九世纪晚期之后;当时的全球竞争压力促使世界上某些地区成功工业化并富有起来,与此同时,拉大贫富差距的温床也形成了,其他地区逐渐衰落并堕入贫困的深渊。

 

※本文摘自《现代世界六百年:15-21世纪的全球史与环境史新叙事》第四章<工业革命及其后果,一七五○至一八五○年>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排队结汇!人民币大跌
2 落下帷幕!中国崛起,全剧终
3 兵败如山倒全家出逃 习老朋友倒台?
4 中国突传重大经济信号
5 罕见硬刚,中国这次再无可退,历史性强硬
热门专题
1
苗华被抓
6
美国大选
11
台湾大选
2
川普
7
以哈战争
12
李克强
3
俄乌战争
8
巴黎奥运
13
中国爆雷
4
中美冷战
9
三中全会
14
李尚福出事
5
万维专栏
10
中共两会
15
秦刚失踪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