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每日文摘 > 正文  

上海照亮或熄灭的道理

www.creaders.net | 2022-05-04 08:55:49  方 强/强道世事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我一直认为,以地域的文明程度来区分的话,上海一定是大陆文明的顶端。但是一场混乱的防疫,“上海滩”瞬间变成“上海瘫”,流光溢彩的魔都,变成了黑白色。这场防疫浮世绘,毫无疑问,让许多人自我构筑的“岁月静好”生活状态地动山摇。上海疫情终究会过去,那么,这场上海往事,能照亮或熄灭哪些道理呢?

永远都不要回望和留恋“计划经济时代”,这种经济模式,早已被中外悲惨历史证明,只会带来社会溃败。

李大眼说,上海预示着未来一百年的长河。我没那么悲观,认为历史总是缓慢向前迈进的。就像俄乌战争,战事开始谁都会对孱弱的乌克兰产生悲观情绪,但是人间之所以值得留恋,正因有着道义存在,乌克兰被这种力量加持后,所向披靡,那些看上去坚不可摧的东西会如俄一样溃败。同样,计划经济这种已被历史证明的落后经济模式,无论谁企图开历史倒车,都是螳臂当车,很难再大面积推行。

不知道从何时起,这土地上有些人吃了几天饱饭,就开始犯贱了,留恋起计划经济时代,这种人既贱又蠢。他们的二极管脑袋里认为,计划经济就是别人给你无偿统管一切,多么美好的新世界。但我告诉你,上海这次防疫,就是一次“计划经济”的具体实践,所有人的物质由某些人分配,那些乱象,还不够熄灭你对计划经济的迷恋吗?

哈耶克认为:“计划经济严重违背物质供求关系规律,最终会导致商品短缺和经济崩溃”。在这种物质计划配置下,由于部分人掌握分配权,首先会导致权力寻租,那些人会“有意”或“制造”物资短缺的状况,因为在他们看来,物资越短缺,他们手中分配权就显得越重要,就可以随意支配或要胁任何人。其次会导致黑市的诞生,商品价格会严重高于真正的市场价。生产资料一旦被垄断,自由竞争一旦被人为消灭,价格会因此被扭曲。

在计划经济中,物质不再是商品,而蜕变成一种“权力”。上海防疫过程中,你会发现社区群体间购买物质,价格会超级昂贵,一棵白菜能卖到上百元,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女人用身体换取物质”的新闻,还出现了丢掉捐助物资的事,这就是上面所述的“制造短缺”的现象。当物质变成一种权力后,就会伤害到大多数人的生存尊严。所以,但愿那种可怕的时代永不到来,上海在无声中证明了这种经济配置的可怕性。

自由市场才是最大的慈善,人性本无善恶,只有置身自由境遇下的人,才有施以善行的源动力。

我一位要好的上海土著兄弟说,他自出生起,直到现在才发现以“文明”为傲的某些上海人,在疫情中有人性中如此不堪的一面。他不愿意相信“拒诊而导致患者而死”的事件发生在上海,不愿意相信“将婴儿从父母身边拉走”的事件发生在上海……他突然发现,很多人之间没有共识、没有共情、没有怜悯、甚至也不打算互相了解,他的“上海骄傲”突然间土崩瓦解了。

我只能慰藉他,上海人从没变过,过去“文明”的上海人,与现在“冷漠”的上海人,都是真实存在的,甚至可能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记住,人性本无善恶,但都是自利的。人性的善恶,都是环境与制度的产物。好的环境,会激发人的善意,而糟糕的境遇,同样会助长恶行。人只有在置身“自由”境遇之下,才会施以善行。

当处在封控之下的物质匮乏时期,任何人都会将“自私”拓展到极致,当被物质等因素困缚在原地的时候,在这种境遇的迫使之下,就会激发出人性恶的一面,所以,你会发现,社会上那些“善良之人”,大多数都是生活体面,物质富足之人。而这种现象,并非他们道德有多高尚,仅仅是因为他们施展善行的条件比其它人要容易得多。如果你理解了这点,你就会发现,为什么文明总是偏爱富庶自由之地,历史上也从没有任何一个奴隶是慈善家。

而所有善行中,自由市场才是最大的慈善。在上海防疫过程中,从自媒体中可以看到,成吨成吨的外省捐助的蔬菜与肉,眼睁睁地看着腐烂丢弃,而有些市民却物资短缺,是那些接收的人道德败坏吗?很多人会潜意识地这样作出肯定式论断。

这样的论断显然是浅薄的。其实真正的原因是,那些捐助的蔬菜与肉,从被上海接收那一刻开始,就脱离了自由市场,变成了“无主之物”。当蔬菜与肉在农户手里时,农户会珍惜。当外省交给物流公司运输时,物流公司会珍惜,当到达上海后,接收的是“公家”,记住,“公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系统,当一个冷冰冰的系统接收之后,显然就没有哪个具体的人自发珍惜,看上去属于“抽象”意义上全体上海人的,却又不能具体指向何人。

这与浪费粮食是同理,你很少看到有人随意浪费自己家中的粮食,但是很多人会对“公款”铺张浪费。这就涉及到自由市场中的物权问题。商品只有置身在自由市场中,才会在任何环节都能找到物权归属,那些商品才能被每个所有者珍惜,并为下一个所有者义务保管。所以,永远记住,自由市场是人类世界最大的慈善,失去了自由市场,一切慈善都是空谈。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更没谁能偏安一隅,独享岁月静好,在泰坦尼克号上,所谓财务自由是没意义的。

通过这次疫情,还有某些值得商榷的管控措施,很多平常信奉“鸵鸟式”生存信条,认为埋首赚钱,对社会苦难与不公不闻不问,视而不见,认为这样能独享岁月静好的人,蓦然惊醒过来。他们发现,当历史的灰烬落下来的时候,他们竟然也无处可逃,当泰坦尼克号下沉的时候,瞬间抹平你一切自以为是的骄傲。

无论是涂脂抹粉的六六和郎咸平,还是联名写信要求物资的上海教授们,甚至是教育年轻人“要与黑暗和解”的鸡汤大厨陈果,这次也没能做到“与饥饿和解”,他们在疫情面前都开始哭天抢地,整齐划一地现出原形。我不知道这些上海“精英们”,遭此一劫,是否会与过去秉持的信念告别,还是会彻底瓦解其人生信条。

而更多的所谓“中产阶级们”,他们过去虽然还着房贷,每天仿佛过着预期的光鲜生活,他们过去不屑于去关注那些社会的破败事件,他们认为自己能偏安一隅,更有甚者,还会嘲讽那些勇敢发声的人,惊扰了他们岁月静好的美梦。而这次,上海用活生生的事例,给他们好好上了一课,他们引以为傲的生存方式,在大环境的巨变面前,通通失效,最后他们发现,自己并没有任何本领,他们过去的宁静生活,无非只是在泰坦尼克号上谋得了一个位置较好的舱位,当风浪袭来时,他们与下等舱同样摇摇欲坠。

这场上海往事,让很多人过往的生存经验失效了,确信的人生信条被动摇,坚持的信念也灰飞烟灭。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归结到一点,丧失了一种“基于确定性预期”的生活方式,我希望更多人明白这个道理,只有整个社会所有人都有义务地为困苦与不公站出来,共同维护这个社会的运转,因为,除了闷声生存之外,我们还需要活在某种文明之中。真正的幸福,不单单意味着财务自由,还包括过一种“可以预期”的生活,这样才能趟过大江大河。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