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每日文摘 > 正文  

别君17载:她让世界知道南京大屠杀,至举枪自尽

www.creaders.net | 2021-11-21 16:55:34  作家文摘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她在如流星一般绚烂的一生中写下了历史纪实著作《南京大屠杀》,引起了美国乃至西方世界对这段惊天暴行的关注,也唤醒了华人世界对这段沉痛历史的记忆。

  她曾在美国公共电视台与时任日本驻美大使齐藤邦彦连线就南京大屠杀进行对质。

  她以生命的代价将这段被遗忘的大屠杀重见天日,自己却陷入了黑暗之中…

  张纯如(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已经离开17年了,但我们从未忘记她。

  “我要让全世界的人了解1937年在南京发生的事情,让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别君17载:她让世界知道南京大屠杀,至举枪自尽

图 | 张纯如

无法忘却的历史

  1997年,一本《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震惊中外,作者是远洋之外一位年仅29岁的美国华裔作家。

  闻悉这位女作家,脑海里第一反应就是“年轻”。二十九岁,一个正在褪去青涩的年纪,她的笔下写出了一段历史的泣血与深重,无法不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数年之后,她的命运走向,又无法不令人惋惜哗然。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她会选择在一个风华正茂的年龄饮弹自尽。

  至于她结束自己生命的原因,至今仍是个谜。但今日再忆起,只记得她穿越黑夜的长征,用尽一生去为战争受难者发声——她叫张纯如,一个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

往事入心

  1968年,张纯如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内出生,父母都是哈佛大学毕业的博士后。出身于这样不凡的知识分子家庭,注定张纯如也将拥有不同常人的一生。

  其实,张纯如一家祖籍是在江苏淮安,只是在她出生以前,张家就迁往了美国。“纯如”这个名字蕴含着家人对她的希冀,更是暗含了一家人对祖国的爱意。“纯如”取自《论语》:“从之,纯如也”,寓意“和谐美好”。

  因为身处异国,张纯如最初对祖国的了解都来源于家庭。她的家人无时无刻不关心着国家的安危,不间断的闲聊也给张纯如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于大洋彼岸的祖国,张纯如从家人的口中得知,中国过去遭受了太多苦难。人民颠沛流离,就犹如落花掉在水里,纷纭四散,飘到哪算哪。而她的祖父母也险些在这场战争中走散,这个幸福的家庭也差点就没了。

  除了好奇心,张纯如内心更多的是找寻真相的决心。她暗自决定:有朝一日定要踏上那片故土,亲眼看一看祖辈生活的地方。

别君17载:她让世界知道南京大屠杀,至举枪自尽

图 | 幼时张纯如(右一)与家人合影

使命,在路上

  1985年,张纯如考入伊利诺伊大学。眼看理工科的毕业证书即将拿到手,她却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转入新闻系。

  张纯如从小就热爱写作,或许在从小到大的学习过程中,她的内心就越发迫切要用文字来影响世界。

  后来张纯如也用事实证明了她有足够的能力去利用文字发声。尚未毕业之时,她就出版了自己的处女作《蚕丝》。这本书讲的是科学家钱学森的传奇人生。一经发表,该书就赢得了热烈的反响,这也支撑着她继续走写作这条路。

  正如张纯如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提到的:“我最大的希望是,今天在座的各位当中,有几个人能成为为真、善、美而战的斗士。我们需要这样的人,为人类的下一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并保证人类文明的延续。”

别君17载:她让世界知道南京大屠杀,至举枪自尽

  1991年,毕业之后,张纯如与大学校友布瑞特·道格拉斯组成了幸福的家庭。美满的婚姻也为她带来了好运。她先后在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获得职位,后来又顺利成为一个真正传播新闻的自由撰稿人。

  年仅23岁的张纯如已经是爱情与事业双丰收的大赢家。按照理想的安排,她的生活应该会迎着小风小浪,一帆风顺地走下去。

  1994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参观了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的图片展。

  腥风血雨,惨绝人寰。一张张惊人的黑白照片狠狠地冲击着张纯如的心灵。以往她只是从家人的言谈中听过南京大屠杀,而这次是她第一次看到当时的画面。即便已经过去很多年,但照片中的血腥仍然令人发指。

  作为一名作家,张纯如意识到自己必须为此做些什么。带着极强的责任感,她执意要成为一位替历史呐喊的斗士。张纯如决定以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作为她第二本书的选题。

别君17载:她让世界知道南京大屠杀,至举枪自尽

苦寻真相 痛写历史

  张纯如的心里对南京大屠杀事件有无数个问号,她想不通:当时的中国发生了什么?是什么造成了这些痛苦的记忆?为什么在别处几乎听不到相关的信息?

  在写作之前,张纯如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她发现:二战后关于纳粹的研究文献浩如烟海,却几乎找不出描写中国抗战的权威著作。世界上过去发生过的众多悲惨事件当中,为何偏偏南京大屠杀鲜有人知。

  每当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事件了解得越多,她就越痛恨过去的日本。更让她愤懑的是,日本右翼不仅坚决不承认曾经对中国的伤害,还一度在教科书上篡改历史,企图掩饰自己的不耻行为。

  张纯如痛心地说:“如果我出生在那个年代,那个地方,那个时间,我也就是其中的一具尸体了,一具无名的尸体。在半世纪之后,没有人会关注,犯罪者甚至会说,这些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过,这尤其让我感到恐惧。”

  为了看清真相,张纯如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档案馆反复核实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日复一日的努力,终于让她发现了两本有价值的日记。一本是《魏特琳日记》,另一本是《拉贝日记》。这两本日记后来都成为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

  根据当时金陵女子学院院长魏特琳在日记里写的:“日本兵不断地光顾她们的家,从12岁的少女到60岁的老妇都被强奸,丈夫们被迫离开卧室,怀孕的妻子被刺刀剖腹。”

  可见,那时的国人经历的都是些什么非人的残害。

  而另一位日记本的主人拉贝亲眼目睹了日军的疯狂杀戮行为。他不仅拯救了许多南京人,还记录了真相:“我开车到下关去勘查电厂,中山北路上都是尸首。城门前面,尸首堆得像小山一样,到处都在杀人,有些就在国防部面前的军营里进行。机枪声响个不停。”

  张纯如想起小时候说要去大洋彼岸的祖国看看的心愿,她要即刻启程。她太想找出真相,还历史一个公道。

别君17载:她让世界知道南京大屠杀,至举枪自尽

  1995年,张纯如不远万里飞到香港,坐上了开往南京的火车。一下火车,她眼前的南京早已不再是那场战争后的狼狈模样,而是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不过,张纯如明白,在这繁荣昌盛的景象背后藏着多少南京人的苦痛。旧时的南京,从前的南京人,他们的存在使当下的南京无法避免地多了一丝悲凉和沧桑。

  张纯如来不及休息,就顶着盛夏的酷暑,跟着向导到处采访。每到一个地方,她就要细致地拍下每一处屠杀遗址和掩埋地点。要是遇到当地人讲方言,她就一个个录音,再拿回去听。

  每天高强度的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这让张纯如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南京大屠杀的内容实在惨无人道,张纯如天天看着这样的图片,听着各种悲惨的经历,再加上体力上的消耗,她经受着心灵和身体的双重折磨。

  但是张纯如以其顽强的毅力继续记录着受难者的过去。当她拿着相片去到受难者家中时,相片里的19岁女孩,已然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别君17载:她让世界知道南京大屠杀,至举枪自尽

图 | 张纯如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家中

  再一次,张纯如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她体会到:大屠杀不仅仅是发生在60年前的往事,这些痛苦的记忆至今还折磨着每一个人。种种不争的事实,更坚定了她想要告诉全世界真相的决心。

  经过严密的考证,张纯如得到了一串触目惊心的数字:仅仅42天,南京城发生了集体屠杀28起,零散屠杀858起,强奸和轮奸2万余起,30万人被屠杀,平均1天就有近1万人死亡。“到处血流成河”——“好像天上一直在下着血。”

  除此之外,张纯如不得不直接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施害者。她采访过一个当年的日本兵后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接受了军国主义的洗脑教育。在他们的认知里,中国人是最劣等的生物,是不配被当做人看的。

  据张纯如回忆:“我曾经和一个日本军人交谈,他告诉我:他被教导,除了天皇,任何人的生命都毫无意义。任务重于泰山,而自己的生命则轻于鸿毛。进入了中国之后,他们突然间拥有了比神还要大的权力。在南京,他们把过去几个月甚至一辈子所受的压抑,以不可遏制的暴力形式爆发出来。”

  现在想来,张纯如在创作的那几年里,每天都要直面这惨淡的人性,她的内心该是多么地绝望和悲伤。因为写作,她常气得发抖、失眠多梦、体重减轻、头发掉落。甚至忍不住在键盘前哭泣:“在世界历史中,很少有哪种暴行能与二战期间的南京大屠杀相比。”

  张纯如的母亲担心张纯如无法承受这一切,她却劝母亲说:“我现在所承受的这些,与大屠杀中的那些遇难者的遭遇,完全无法比拟,作为一名作家,我要将遇难者从遗忘中拯救出来,替那些喑哑无言者呼号。”

别君17载:她让世界知道南京大屠杀,至举枪自尽

揭露真相 不留余力

  皇天不负有心人。1997年,张纯如终于完成了那本撼动世界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书中的文字和图片深刻地揭露了日军当年在南京的所作所为,当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

  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科比为其作序:“这是60年来首次,有人让美国人知道这项罪恶暴行的存在。她做的是美国无数以英文写作的男性作家,或历史学者都没做到的事。”的确,在张纯如之前,还没有一个人敢去写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著作。

  之后,许多美国作家纷纷推荐这本书,让该书在一个月后就跻身于《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被评为年度最佳书籍之一。

  从市场的表象来看,起码能够看出世界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情况还是很在意的。想要知道实情的大有人在,只不过在张纯如写这本书之前,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去触碰到这段历史。

别君17载:她让世界知道南京大屠杀,至举枪自尽

  当时,《纽约时报》对此还表示:“这是60多年首次打破中、日、美的沉默,用英文向全世界,详尽地揭露日本当年的兽性。”

  然而,对于张纯如来说,书籍的出版仅仅是个开始,她觉得自己还能做些什么。为了重新唤起更多人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她不惜牺牲一切,带着作品到世界各地演讲。

  在演讲中,张纯如决绝地说道:“我相信最终真相将大白于天下。真相是不可毁灭的,真相是没有国界的,真相是没有政治倾向的。我们大家要同心协力,以确保真相被保存、被牢记,使南京大屠杀那样的悲剧永不再发生。”

  张纯如一系列的举动彻底惹恼了日本右翼分子,他们开始对她展开恶意的诋毁和攻击。但她顶着巨大的压力,仍旧在世界各地“战斗”着。

别君17载:她让世界知道南京大屠杀,至举枪自尽

为此消得人憔悴

  与此同时,日本右翼对她的威胁和恐吓仍在继续。张纯如有一次还从信封里倒出两枚子弹,甚至有人劝她最好给家人雇几个保镖来防止日本人的报复。在那之后,她的状态几近崩溃。后来还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她在最后的那段时间里,和母亲述说了自己的感受:“打开旅馆电视,屏幕上全是恐怖血腥的照片,还有战争中小孩子被残杀的景象,就像第三次世界大战来临,地狱就在眼前。”她还觉得窗外有人窥视自己,怀疑有人在房间里放了窃听器。

别君17载:她让世界知道南京大屠杀,至举枪自尽

  2004年11月9日,17年前的今天,张纯如独自开车到一条荒芜的公路上,最终饮弹自尽,结束了她36年的短暂人生。

别君17载:她让世界知道南京大屠杀,至举枪自尽

  如今,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84个年头,而将其公之于众的张纯如也已经离开我们17年了。

  我们不会忘记她。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世界舆论一片哗然!习近平突然愤怒了
2 出现这一幕 人民币首先遭殃 跌到8.3
3 暑期回国请注意!这类华人回国必须申报
4 1亿硕士博士....中国社会将现新型重大危机
5 筹码这么快失效!北京开始自食苦果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中国男持2本护照入美 遭盘问10小时 只许停
2 世界舆论一片哗然!习近平突然愤怒了
3 毫不留情!法国大咖撕破习皇帝的新装
4 他把胡锦涛架出会场!得习重用 今与王毅肩
5 现场曝光!气氛紧张,习与冯德莱恩针锋相对
6 事关三中全会 最新内幕流出
7 定调了!下半年,物价或会超出想象
8 出现这一幕 人民币首先遭殃 跌到8.3
9 暑期回国请注意!这类华人回国必须申报
10 彭丽媛热传照片 刚刚得到确认
热门专题
1
以哈战争
6
中共两会
11
秦刚失踪
2
中美冷战
7
台湾大选
12
火箭军悬案
3
乌克兰战争
8
李克强猝逝
13
台海风云
4
万维专栏
9
中国爆雷
14
战狼外交
5
美国大选
10
李尚福出事
15
普里戈津
一周博客排行 更多>>
1 灭掉胡锦涛团派 邓江习一脉相 胡亥
2 吕洪来: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 老陆
3 三峡风光 闲士9264
4 毛主义的幽灵——我看美国挺哈 高天阔海
5 重庆谈判 – 第二个“鸿门宴” 赵大夫话室
6 Woo!990万! Winston Sm
7 有一种自由叫车厘子自由 体育老师
8 东升西降与百年变局 周汉卿
9 突破“茧房”还是自我“觉醒” 寂静之声
10 二战后,但凡涉及大国的战争, 随意生活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更多>>
1 二战后,但凡涉及大国的战争, 随意生活
2 为何有反言论自由、反人人平等 不合群
3 马斯克的无人驾驶系统即将修成 雷歌747
4 有一种自由叫车厘子自由 体育老师
5 毛主义的幽灵——我看美国挺哈 高天阔海
6 川普比他的支持者们精明得多! 右撇子
7 灭掉胡锦涛团派 邓江习一脉相 胡亥
8 俄乌战争何时了,军援值多少? 随意生活
9 选举公正和司法公正,哪个更重 白草
10 达娃是谁?女,2009年注册,15 老農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