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同样在写“底层互害”,它们差在哪儿。
各位好,最近天有点冷了,不想多写稿子,窝在家里看了两集全球热播的《鱿鱼游戏》。
老实说,看完以后我感觉不是很喜欢。这个感觉跟我当年看完刘慈欣的《三体》后有点像——故事扣人心弦也算扣人心弦,但说不出为什么,总感觉怪怪的,三观有哪里不太正。
让我把这事儿理一理。
所有游戏参赛者被封闭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进行六个小游戏,“一二三木头人”、“椪糖”、“拔河”、“弹球”、“玻璃桥”和“鱿鱼游戏”,赢的人进入下一轮,输的人直接死亡,每失败一人,奖金就增加1亿韩元,456人参加游戏,奖金总额最高可达455亿韩元(约合2.5亿人民币)。
其实严格说来,《鱿鱼游戏》的创意并不新鲜,近年来最常见的大逃杀。剧集中的智斗也不烧脑——大多数游戏都是儿童游戏改过来,从规则到画风都呈现一种低幼而又诡异的“少儿气氛”。
但这部剧上映后却异常火爆,据说在目前全球剧集榜单上已经冲上首位,有望成为最成功的现象级网剧。
毫无疑问,韩国人又成功搞了一个世界级的文化爆款。而上一次他们出这种文化爆款,还是几年前风靡全球的“吃鸡”游戏——《绝地求生》。
想想非常有意思,《鱿鱼游戏》和《绝地求生》虽然一个是网剧、一个是游戏,但故事的内核竟是高度一致的——都是在一个封闭环境当中一群人你死我活的大逃杀,赢者通吃,败者食尘。
最早想出这种极端故事点子的其实不是韩国人,而是日本电影《大逃杀》系列,可韩国居然在讲这种故事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出风靡世界的爆款,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出,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个民族在编这种故事上是不是有什么种族天赋。
但仔细想想,其实也可以理解,在全球内卷化的当今,韩国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你别看日本人成天吆喝他们少子高龄化,日本妇女总和生育率好歹维持在1.4左右,2020年中国是1.3,而韩国这几年的这个数据是多少呢?0.9,全球人口千万级以上的国家中生育率最低——内卷卷的平均每个女性一辈子都生不下一个孩子了,这个国家,其实就在经历一场慢性的大逃杀。
所以作为全球冒尖的“内卷先进国”,韩国人对那种你死我活的社会竞争压力感觉是最贴切的。无论《绝地求生》还是《鱿鱼游戏》,你可以觉得它们在同类竞品中创意不是最好,做工不是最细的,但残酷感一定是最高的。韩国人编这类故事,不玩什么智斗、也不讲什么暴力美学,就是突出那股子“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内卷残酷感。像《鱿鱼游戏》里面,失败者死了就死了,导演一般连个死者的特写镜头都不给,直接脚不点地的就去拍下一场博弈去了。
这抓住了“大逃杀”类故事能够给受众刺激感的最关键内核,也是为什么韩国在这个细分项目中总能做的最好的原因所在。
文化心理学认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流行,往往反映了一个时代受众的群体心理。所以现象级的文化作品往往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时代,人们就爱玩什么样的“游戏”。
你看,古罗马人开始疯狂迷恋竞技场中角斗士们搞的“原始版大逃杀”,是在罗马帝国整体陷入扩张停滞之后。
而十九世纪末欧洲文明的黄金期,流行的现象级文化作品是《鲁滨逊漂流记》这种拓荒类文学和《福尔摩斯探案集》这种推崇理性的侦探小说。
20世纪中叶,美国国力达到巅峰的时候,时兴的科幻小说都是幻想宇航员跑到外星上去“开门,送民主”。
以此观之,《鱿鱼游戏》在当代风靡全球似乎也不是一个偶然——可能全世界民众,现在都有“大逃杀焦虑症”,时刻准备着在一个封闭的存量世界当中彼此拼个你死我活。
《鱿鱼游戏》最血淋淋的展现了这种焦虑,所以它成功了。
但《鱿鱼游戏》的这种出彩中其实藏着一种深深的悲哀。
这部剧有两个讽刺意味非常浓厚的设定:
第一,这些负债的穷人们拼了半天你死我活,原来只是为了供富人们取乐。富豪们像赌马一样在看着穷人下注。
第二,根据游戏规则,穷人们其实是有权随时终止这场残酷的底层内卷的——只要半数以上的幸存参赛者们同意,游戏就可以终止。然而直到游戏进行到最后一刻,这个本可以停止互害的机制都没有发动过,因为所有底层人都觉得自己可以在游戏中侥幸得胜,独占那笔巨额的奖金,实现一夜暴富。
这个设定其实暗示了一个很讽刺的现象:在一个社会当中,上层对底层的剥削,其实是经过了底层群体的同意的。
套用另一个大逃杀故事《赌博默示录》里的话说,在这场与富豪们的博弈中,穷人唯一一次能在这场赌局中获胜的机会,其实就是拒绝参与这次赌博。
但几乎所有人,都拒绝了这个选项。剧中,每死一个人,给胜利者的奖金就会增加1亿韩元。胜者最终获得的奖金,其实是靠同为底层的其他人的生命累加出来的。
所以在这场富人对穷人的玩弄中,阶层之间的互斗反而是最缺乏的。我们看到的只有一群底层人在拼命地彼此互斗、拼杀,努力踩着同类的尸体,让自己脱出这个天坑。而富人们看着这个场景,在开怀大笑。
而对这种现实,主角到最后也没做出什么真正强有力的反抗。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看完之后都觉得它烂尾的原因吧。
我不知道,因为我自己还没看完,实在看的太憋屈了——憋屈的就像现实一样。
我觉得艺术应该表现现实,但总不应该跟现实一模一样,总得提点出路。而这个问题韩国导演好像一直比较欠缺,他们拍的大多数影片,都是结局很绝望,然后就完了,一点光明都不给观众留。
其实《寄生虫》最后也是这个感觉。
而我想起了我大学时看过的另一部片子《饥饿游戏》。
同样的大逃杀类爽剧,甚至片名同样带着“游戏”。可是那部片子让我感觉好很多。
想想不为也不为别的,可能只为了女主角大表姐对着镜头抛出,促使民众觉醒的那不屈的那个手势吧。
我后来特地去看了小说,看到小说对这个手势这样写道:
“我左手高举,将中间三个手指放在嘴唇上,指向对方——这个手势是第12区的古老传统,只有在葬礼上才会偶尔见到。它意味着感谢、意味着崇敬、意味着向所爱的人说再见……
我就是要羞辱他们,我就是要告诉他们不管他们做什么、不管他们迫使我们做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东西是他们永远不能占有的。
饥饿游戏是一个逼人做野兽的制度,拒绝让自己被制度扭曲,拒绝抛弃真诚、信任和关爱,为一个被规则设定为自己对手的不幸的生命哀悼祈福,这就是人性的苏醒和崛起,这就是对这个吃人的游戏最深层最强烈的抗议。”
我将这些话抄下来,至今仍能默诵。
虽然已经过了若干年,但我始终觉得,在所有的大逃杀作品中,只有这段话。是最让我感动的。
假若有一天,生活化作一场大逃杀,你我被驱赶着被迫“上疆场彼此弯弓月”,请别忘了,我们至少可以对上这个“暗号”——那个证明我心尚存的“暗号”。
向所有我的读者推荐《饥饿游戏》,同是商业爽片、爽文,我觉得它比《鱿鱼游戏》好太多。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大逆转!韩国政坛一夜变天? |
2 | 美情报部门证实:何卫东被罢免 曝习新一轮 |
3 | 董军突然消失 美情报证实重磅“谣言” |
4 | 逼习退位 这三人接掌“党政军” |
5 | 川普恼火 曾当众怒斥他:“下流贱人”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一片萧条 房子连租都租不出去了 |
2 | 亮瞎眼,原来大家真的误会川普了 |
3 | 重大变革!川普刚刚签令 |
4 | 太子党密会 陈一新发文另有内幕 |
5 | 中共军方传出新消息 |
6 | 重病? 故意示弱? 习满头白发 网:重大政治 |
7 | 不顾反对 万斯宣布… |
8 | 挡不住的大萧条来了 |
9 | 又一重击,习的军中支柱全倒下了 |
10 | 惊传林向阳被抓 习嫡系31军全军覆没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