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每日文摘 > 正文  

从河南卫辉撤离的五天

www.creaders.net | 2021-07-30 12:25:33  看客inSight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牛羊与家,不愿离开的理由

  7月21日19时至21时,新乡市区牧野站2小时降水267.4毫米,超过郑州2小时最大降雨量。

  新乡下属的县城卫辉,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几个县城之一。截至7月28日12时,卫辉市城区积水仍有1600万立方米。

  从21日到26日,卫辉当地居民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撤离。

  

  7月21日,上乐村镇,

  为了牛羊不愿撤离的人

  “这一切似都在此时此刻找回了真实,却又无法触摸,只能触屏在微博上反复搜索一切可以与家乡发生关系的词语。”曹大哥在日记的开头写下这句话。

  他离开家乡已经二十多年了。卫辉市上乐村镇,这个名字只是如今他手机天气预报上的一栏通知,自从20日郑州暴雨后,就与大雨、暴雨等字眼捆绑在了一起。

  21日早上,曹大哥的姐姐发来消息。她家门前六米深的坑塘一夜之间被雨水灌满,旁边五万多斤没顾上卖出去的小麦,堆在旁边的铁棚下岌岌可危。

  河南省卫辉市积水严重

  好在那天下午村里又通了电,姐夫借了一台吸麦子的机器,一直干到晚上十点,才把麦子转移到母亲家的铁棚下。但那时水已经漫上来了,“最后的半车麦子还是给过水了”。

  转移完麦子,姐夫又想起来家里的二十几头牛,投喂、转移、安顿好以后,已过了22日零点。

  凌晨两点多,曹大哥终于收到了姐姐发来的消息,说妈妈跟着村里的老人们转移去镇中学。不过那时,水还没有漫过河堤,姐姐一家决定留下继续打点家里的农务。

  曹大哥也想打电话给妈妈,问问情况,但无奈信号不好,说不上几句就完全听不见了。远在兰州的曹大哥只能通过微博上的只言片语,了解一些家乡的情况。

  那天清早,他看到网上说下马营河段已经出现决堤,上游水库也开始泄洪,妈妈娘家的“骑河黄庄村”已被洪水横扫到屋顶。曹大哥想到自己的村子刚好被卫河和共产主义渠两条水道夹击,也提醒姐姐白天尽快撤离。

  幸好那天中午解放军84军赶到了长乐村镇,和当地政府一起组织群众撤离。白天趁着还通车,乡亲们有座拖拉机的有坐大巴车的,能走的都跟着走了。

  但下午的时候,水势就上来了,来来回回都要划船接送。曹大哥的姐姐自己带着两个孩子,直到当晚11点才被转移到了安置点。

  但姐夫没有跟着出来。“二十几头牛,放不下,不肯走”,跟着留在了没电、没粮的老宅里,等着水退。

  村里也还有十来个人没有走。有的是得了癌症,不打算走了;有的是心大,真不怕死的。但更多人还是放不下家里的牲畜和粮食。

  在上乐村镇,农民主要养牛羊,“走的话,就等于放弃,多则二三十万,小的也上万(元)”。曹大哥说,家里人都走了的,牛羊被冲散的冲散、死了的就死了,多少损失都追不回来。

  2021年7月23日,河南新乡,当地一养牛户在G107国道新乡段汲城附近将自家的奶牛赶上牲畜车 / 崔楠 / 中新社

  小纪的妈妈也是上乐村镇不愿意离开的村民之一。

  “她包了别人的20亩地,种了小麦和玉米。小麦前段时间收完了,但是玉米还没成熟。”即使守着家也无法改变泄洪淹地,“妈妈还是想待在家里。因为看着自己那几亩玉米地,她才安心。”据小纪说,这几亩玉米地的损失估计有几万块钱。

  22日,经过反复的劝说,小纪妈妈才答应去郑州的女儿家住着。离家的这些天,她时不时吵着要回家,“一楼有新被子,还有收好的小麦,这些都得往高处放啊。”

  二

  7月23日,后李良屯,

  两次撤离和长久离家

  孙明明的家在后李良屯,属于卫辉市城区,她家两层楼的自建房坐落于卫河堤岸附近。暴雨后,院子里的水漫过了膝盖,她还在“走与不走”之间徘徊:有人正在抢修河堤,他们尚未收到官方撤离通知,她和家人还寄希望于水能退下去。

  7月23号中午,卫河的水几乎已经爬升到了堤岸最高处。孙明明家的饭桌上只有一道冬瓜炖粉条,妈妈没注意到冬瓜已经被洪水泡过了一半,“冬瓜酸了,我们就吃了几口,最后就着剩下的粉条吃了一些米饭”。

  一家八口集结到一起,他们决定还是撤离。带着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充电器和几件小孩的衣服,之后,他们被卷入始料未及的生活——两次撤离与长久的离家。

  第一次撤离的目的地是2公里之外的表姐家。

  2021年7月26日,河南新乡,卫辉市区内涝严重,消防队员展开救助 / 人民视觉

  表姐家住超市上面的楼房里,比较安全。一开始,他们打算开越野车过去,但一段路后,水位高到车辆不能再行驶。6个大人只能带着2个小孩涉水前行。水的阻力和水中漏电的恐惧让2公里路程无比漫长。

  走了2个小时,水已经漫到成人的大腿根了。他们站在路中间向来往救援的铲车招手,请求支援。坐上铲车的那一刻,孙明明长舒一口气,“终于可以歇一下了。真的太感谢这些铲车了。”

  表姐家里有四口人,加上孙明明一大家,家里满满当当住进了十三口人。家里有自来水,也有食物,楼下超市也把救出来的蔬菜分给了楼上的居民。

  停电才是最愁人的事。“一岁多的孩子受不了热,晚上一直哭,不停地在身上和头上抓挠。孩子太受罪了。”他们同样没办法使用电热水器,“人多不方便,也没热水。两天都没洗澡”。

  停电促成了他们的第二次撤离,7月25日晚上,孙明明一家、表姐一家还有住在楼上的表姐朋友一家,总共二十多个人开始撤离,目的地是表姐夫的老家——安都乡北关村,那里的受灾情况不算严重,水电供应正常。

  这一次的撤离工具依然是铲车。据说这辆铲车是周边受灾不严重的乡镇的村民开来的,“等铲车的人超级多,我们那辆铲车上有20多个人。大家都有不同的去处,铲车只能把大家送到南站新浦路没有水的地方”,孙明明回忆道,“在铲车上坐着的时候特别害怕,因为真的是人挤人,胳膊都是扭着的。有时候没办法抓住什么,特别害怕掉下去”。

  2021年7月26日,河南省卫辉市,民众陆续登上一辆重型卡车,准备从市区转移至安都乡太公泉镇 / 崔楠 / 中新社

  自发撤离两次,离家六天,目前孙明明一家的安顿情况还算乐观。但对于家里的财产损失,她很无奈,“朋友回去了一趟,她告诉我,我家的水已经漫过了一楼窗台。”

  “家里有三台电动车,一辆还是今年新买的,三千多。电视、空调、冰箱,全都报废了吧。一楼的两张大床估计也泡坏了。”过了几秒钟,她补充道:“对了,还有我的跑步机,应该也没法用了。”

  三

  7月26日,孟姜女河河堤,

  没有等到水退的撤离

  7月26日早上六点,嘉雯全家收拾好东西准备撤离。

  嘉雯家位于卫辉市旧城区南部的孟姜女河河堤一带,地势还算较高,水一直没有漫过来。但是家里的天然气已经断了,一连四五天不能自己点火做饭,电也会每天停掉3、4个小时。

  而看市区里的情况,已经有小区停电了,已经有人坐铲车转移了……嘉雯很怕,自己一家会被困在这里,成为一座孤岛。

  26日清晨,趁着水还没有漫延到家门口,嘉雯收拾好贵重的东西,带着表弟和父母去新乡投靠亲戚。“先出去再说,水落了我们再回来。”

  就在她们撤离的这一天,卫辉市中心的新乡医学院一附院也将9000名病患紧急转移。这家对当地人而言如同灯塔一般的百年医院,因为积水停电、关门,伫立在城区中像一块沉默的石碑。

  同样是在这一天,上午九点,市政府发布通知说“我市城区部分街区水位开始回落!”朋友把这条“喜讯”发给嘉雯的时候,她们一家正在曾经的仿古街口等船。

  “很多人趟在水里,只有救生艇才能把我们带出去。”这条才翻新没几年的主干道上,老老少少们正背着包、拄着木棍,站在没了大腿根的水里,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

  “大家都集中在这里,他们知道这里人多,就会过来搭救乡亲们。”嘉雯所说的“他们”,大多来自近两日各地驰援河南的民间救援队,比如搭救嘉雯一家的,就是来自江西的蓝天救援队。

  坐充气艇离开卫辉的路上,有的老人在默默抹眼泪,有的妈妈抱着孩子努力忍着晕船的感觉。

  越是雨过天晴,她越能清楚地看到街上的大水没过了多少车顶、淹进了多少店铺。“这个水位我们都不可能走出来,就连铲车都在熄火了。”

  她回忆那天是一路哭着离开了卫辉,直到出了市区的S101公路上,才被亲戚的车接走,去新乡避难。

  

  救援队员眼中的撤离

  救援人员也见证了卫辉的撤离。

  当听说家乡内涝,24日早上八九点,李卫楠就从新乡赶回了卫辉,水位已经到了肚脐,就连平时地势较高的向阳桥都是积水。25日,水位涨到了胸口,个别人行道的水位甚至能盖过他的头顶。

  李卫楠的任务是用皮划艇将南马市街里的居民拉到大礼堂南边的大堤上,那里是出城去往新乡的重要通道。这一路大概有四五百米,但水急、水深。李卫楠垫着脚,一只手扒住皮筏艇的把手,才可以勉强推动船。

  救援一直在持续,李卫楠称,到27日中午,卫辉大部分人都已经撤离,只剩一小部分老人或骨折的病患没法出来,由志愿者给每天他们送食物、水和花露水等生活用品。

  撤离的居民,被分别送到了亲戚家、政府安置点和酒店。28日,水位下降了大概5公分,李卫楠的心情也转好了一点,“肯定恢复不了原样,但我们有信心一定能建得更好。”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