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每日文摘 > 正文  

总统刚刚遇刺的海地,究竟是咋混这么惨的

www.creaders.net | 2021-07-09 11:44:00  海边的西塞罗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它曾是加勒比明珠,

  它是第一个黑人共和国,

  它全文照抄过美国宪法,

  但它依然这么惨……为啥?

  1

  一个 “丐帮帮主”的意外死亡

  当地时间7月7日,一条消息传出,海地总统莫伊兹遇刺身亡。

  “都啥年代了,居然还有国家的总统能遇刺啊。”相信这是很多朋友在看到此新闻之后的第一反应。

  但现实中,这样的国家还真的有,比如海地就是这样。而且这个奇葩国家突破你想象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

  作为一个前国际新闻从业者,我对海地上一次印象。还是在今年2月,当时在新冠疫情非常严重的情况下,联合国特意召集了相关国家就海地问题搞了一次视频会议。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耿爽在会上,有过这样一段犀利至极的吐槽:

  “长期以来,海地政治派别争斗不休,政治人物毫不作为,滥权腐败屡禁不止,国家治理几近失败。联合国方面对海地累计投入了80亿美元援助,却收效甚微。海地乱局没有丝毫改变,民不聊生、疫情肆虐、黑帮横行、社会动荡、食物危机……

  海地当局一而再,再而三地辜负了人民的期盼和国际社会的帮助,联合国对海地的输血模式已经走到尽头。”

  如果你常读国际新闻,会知道咱们中国外交人员在国际场合说话一直是相当客气的,尤其是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甭管人家混的多惨,咱中国人基本都会给人家留三分薄面。

  所以,耿爽这段发言之直白、犀利,在我们外交人员的言行中是非常罕见的。

  但他说的确实是实话。

  对比一下时任美国总统川普,你会觉得咱太客气了——你看川普,直接在公开场合骂海地是“粪坑国家”。

  海地到底有多惨呢?

  非常惨。

  海地是拉丁美洲最穷的国家,2010年海啸过后,该国国民失业率一直维持在60%以上——也就是说,这是一半以上人口长年没有糊口营生的国度。

  该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一直是国际援助,于是得了个雅号,叫“国际乞丐”。

  如耿爽所言,仅联合国就累计砸了80亿美元下去。美国为了维护其“美洲大哥”的面子,私下里给的也不少。而海地的“施主”名单中,甚至包括中国的台湾地区,所以海地至今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交国——虽然我们的维和部队和援助都早就派过去了。

  海地人口只有一千万,相当于中国一个二线城市,即便当“国际乞丐”吧,讨来了这么多钱,按说怎么也该满足国民温饱了吧?

  却不,在海地,缺乏食物的时候,老百姓不得不靠吃土维生。我看过一个视频,描述海地人怎么把一丁点调料混在一大锅黏土里做成食物,让泥土便于下咽充饥,堪称“舌尖上的观音土”,这真的是一个老百姓“穷到吃土”的国家。

  那钱都哪里去了呢?回答是,都被海地那贪污的政府瓜分掉了。

  在海地,国内一百多个党派(没错,这小地方有一百多个参政党派)平素的要务,就是彼此相互攻讦,看谁能获得最高权力。但甭管哪派最后掌了权,接下来的做法都是一样:

  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贪污、截留国际援助,壮大自身力量,以进一步垄断这个已经烂到根子上的国家中唯一的那一点财源——外国援助,实现团体内部的共同富裕。

  而此次海地总统遇刺,就是这种“窝里斗”的新高潮。

  遇刺的那位莫伊兹总统,是在2015年总统大选中胜出,但剩下那一百多个反对党不干了,一口咬定选举存在舞弊行为,大家不停地闹,国家陷入瘫痪。于是在联合国的监督下,在2016年年底,海地又用国际援助款重新搞了一次。莫伊兹再次当选,于2017年初正式就任总统。

  但到了2020年,争议又出来了。反对派认为五年总统任期已到,你到点应该下台了。但莫伊兹认为自己是2017年才正式任职的,坚持要为海地人民再多服务两年,说什么也不肯走。

  双方就这么吵了半年,这不,终于有人用“物理方式”请总统下了台。

  莫伊兹遇刺的整个过程,也非常魔幻——据目前海地官方公布的消息说,是有一伙人凌晨一点闯入了总统寓所,进去以后也不多话,直接一梭子子弹,就送了总统归了西,而“他身边的安保人员均未受伤”。

  堂堂一国之总统,死的居然比个黑社会老大还随便,都没人替他挡个枪。

  但在海地,这事其实也不奇怪,因为这旮旯总统就是个管国际社会要钱的摆设,政府职能部门基本也是摆设,该国内政工作已经被联合国和国际组织全面代管了。

  而黑帮、反政府武装盛行,总统府百米开外就经常有黑社会持械火并。联合国人道主义救援中心2019年的一份报告曾说,他们的救援队一次前往太子港近郊执行救援任务,途中竟遭遇了11次各派势力拦路收取“过路费”,跟莫伊兹政府反应,总统把手一摊:这种事儿,我可管不了。

  也是,如果说海地是“国际乞丐”,那总统就只相当于“丐帮帮主”。主业就是向国际社会讨钱,维护治安、约束帮众啥的,实在超出他能力范围了。

  你问海地为什么乱成这个样子?这里面就有点故事了。

  2

  加勒比海盗湾

  很多历史书上,一般都会讲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其实这话不准确,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西航时,发现只是加勒比海中的若干个小岛,而哥伦布在此行中看到的最大的一片陆地,就是海地岛。

  由于它最大,哥伦布兴奋的将该岛起名为“伊斯帕尼奥拉”(Española)意即小西班牙。

  我猜,如果哥伦布提前预知到该岛上后来会发生什么事,他绝不敢贸然这么命名,侮辱了资助他远航的天使投资人。

  1493年,哥伦布在结束第一次航行回欧洲前,在海地岛上留了点人,算是建立了欧洲人在美洲的第一个殖民地。

  据后世估测,在哥伦布到来前,海地岛上应该居住着100万印第安人,但在其后五十年内,由于欧洲人带来的旧大陆疾病和西班牙的扩张政策,岛上的印第安人急速缩减到只剩下500人。

  据说,当西班牙人捉住最后一个海地岛印第安酋长,在处死他之前,遵从自家教义,派了个牧师,要求酋长皈依上帝——这样你死后就能上天堂啦。

  人家酋长不解:啥是天堂啊?

  牧师就给他翻了半天圣经,解读了一番。

  然后,人家酋长是这么回答的:

  “哦,有西班牙人的地方啊……那我不去了。I”

  就这样,海地上的印第安人迅速灭绝了,但西班牙人很快发现这是个重大失误——原住民人死的太快,没人给他们在岛上干活种地了。

  是的,当时的黑奴贸易还不算特别兴盛,运来的有限一点黑奴,也要优先被送到美洲大陆挖金子。所以海地岛就这么慢慢的荒废了。

  在最后一批西班牙种植园主撤走后,它成为了另一批新大陆冒险家的落脚地——海盗。

  前几年有部全球大火系列电影《加勒比海盗》,我不知各位读者看过没。这个电影里其实有个很有意思的细节:那就是电影中人物们,从装束到做派,法国味儿都是非常重的。

  这一点倒真的符合历史实际:一般人的印象中,好像大航海时代的英国最以海盗立足。但如果具体到加勒比海地区,其实来自法国海盗也是很猛的,而这帮人的主要据点,就是西班牙人弃之不用的这个海地岛的西部地区。

  这里崎岖的海岸线成为了他们天然的隐身窝点,并成为后世无数文学作品中“海盗湾”的原型。

  到了166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可能觉得当地的法国海盗屯够数了,找了个借口,说自己的西班牙公主老婆有权继承娘家的遗产,宣布这个“海盗湾”要并入法国殖民系统。

  西班牙国王当然不干,妹夫你太欺负人了啊!于是两家开打“遗产战争”。

  最后的结果是西班牙大舅哥被法国妹夫“物理说服”,两家决定将岛一分为二,西部的叫海地,归法国;东部的叫多米尼加,仍归西班牙。海地历史在太阳王的领导下迈入新篇章。

  3

  东边来了个太阳王

  太阳王路易十四治下的法国,未必是法兰西历史上的巅峰时刻,但路易十四治下的海地,的确达到了它的巅峰。

  到十八世纪中叶,欧洲市场上40%的蔗糖和60%的咖啡都产自法属海地,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前,海地的蔗糖产量更击败了西属古巴,跃居世界首位。

  蔗糖是18世纪的“白色黄金”,所以法国人赚翻了。

  今天咱中国有钱人低调炫富,一般会说我山西有矿或者我雄安有房。当年法国贵族,在凡尔赛宫里喝茶聊天时,应该怎么搞“凡尔赛言论”呢?——哎呀,一般一般吧,我也就在海地有那么几块种植园。

  但法王路易十四能把西班牙人手上玩不转的海地变废为宝,是有代价的,他靠的是黑奴的血汗。

  1681年,为了配合法国对海地的开发,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世发布了《黑人法令》,规定种植园主必须黑奴提供足够的衣食和住宿,但种植园主在给黑奴一口吃的前提下,被允许对黑奴施行一切非人道的肉刑,以逼迫他们干活。

  在血腥的《黑人法令》的保障下,海地黑奴们过上了“真007”生活,平均每天劳动18个小时以上,平均劳动寿命不足7年。

  也就是说,黑奴在海地是纯粹的消耗品,18岁从贩奴船上被赶下来,平均干到25岁就能“退休”——去当年西班牙人说的那个天堂。

  到18世纪,美洲每年要从非洲进口五六万奴隶,其中三分之一去了海地,但海地人口却一直恒定维持在50万人左右。你仔细品品这个数据,真的挺渗人的。

  最严酷的压迫,当然带来最激烈的反抗,1789年巴士底狱一声炮响,给海地送来了法国大革命。这边的黑哥们立刻就乱了。

  1791年8月22日,海地黑奴以击鼓为号,起义造反,20万黑奴冲入白人聚居的法兰西角,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屠杀了两千多名白人居民。

  此后的近十年中,海地进入了完全无秩序的“大逃杀模式”当中,白人、黑人、混血人种,保王党、革命党、独立党,各派打的不亦乐乎。

  如果你觉得同时代法国本土的大革命内乱是“恐怖十年”,那请看看海地这边现状,对比之下,你会觉得边的法兰西简直河清海晏。

  于是,能回法国那两万多名白人们就跑光了。当海地迈入19世纪时,它成为了美洲独一无二的纯黑人国度,种植园奴隶出身的海地国父杜桑·卢维杜尔横空出世,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

  4

  “黑人共和国”的奇幻漂流

  在我们的教科书中,谈到杜桑·卢维杜尔,只是笼统的说他“打响了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第一枪”,但其实教科书没告诉你,杜桑·卢维杜尔这一枪,居然主要打的是英国人。

  由于法国大革命之后,海地从“加勒比海的明珠”一下子变成了“加勒比海的弹珠”,引发了当时海洋霸主英国人担忧。

  英国人对海地的态度,跟小布什时代美国人对阿富汗一样。都是戏精上身,觉得自己有能力演世界警察了:这个地方是个乱源啊,我身为大哥,我得管啊!

  于是英国就派了干涉军去海地维持秩序。

  但英国人这一插手,原本内斗的已经顾不上海地的法兰西和当时刚刚独立的美利坚,都意识到这是个拖住老冤家的好机会。拼命给钱给枪,扶植卢维杜尔跟英国人打游击战,最后逼着英国佬跟今天撤出阿富汗的美军一样,乖乖退出了海地。

  于是海地成了全球第三、美洲第二个、拉美第一个获得独立的现代宪政共和国,更是世界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

  更何况,有美利坚和法兰西这当时世界上唯二的俩民主国家在其背后撑腰,两大列强轮流伺候他一个,海地这福气还能小得了吗?

  所以海地建国时宪法写的那是相当漂亮,什么主权在民啊,三权分立啊,言论自由啊,居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啊,私人财产不可侵犯啊……

  总之美法两国宪法有的词儿它都有,海地还宣布永远废黜了奴隶制,这还领先了隔壁落后的美利坚半个世纪。

  但口号很高尚,执行很拉胯。由于白人已经跑光了,剩下的黑人们几乎都是奴隶出身,种植园主们只教过他们咋种甘蔗,可没教过他们怎么办议会,搞民主。所以海地在一些具体制度设计就非常亮瞎眼。

  比如国父卢维杜尔操纵宪法,直接规定了自己这个大总统可以任职终生,且有权指定他死后的“唯一选举人”,权力跟皇帝几乎没差……

  想在共和国里当皇帝,袁世凯总统点了个赞。

  当然,卢维杜尔后来因为激怒了法国爸爸,没能走完袁大总统的历程。他的继任者、海地的二代总统让-雅克·德萨林完成了他的未竞事业。

  此公听说宗主国法兰西那位拿破仑在准备称帝,觉得“拿破仑摸得,我凭啥摸不得”。于1804年拿破仑称帝的同年在海地称帝,具体时间还比拿破仑早了那么几个月。

  但这位“雅克一世”皇帝显然没人家拿破仑一世那人格魅力。他一称帝,手下人又都觉得“雅克摸得,我凭啥摸不得”。不到两年之后就把他刺杀了,也算开创了海地人闲着没事儿杀总统的先河。

  此后这种闹剧不断重演。总统上台后不是迅速被推翻、遇刺,就是“化国为家”,直接称帝。

  最搞笑的是,这个领土不足三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居然还曾出现过南北朝,“北朝总统”亨利·克里斯多夫不仅毫无创意的也称了帝,还一本正经的大封“帝国贵族”,共册封了亲王四名、公爵八名、伯爵二十二名、男爵三十七名、外加骑士若干……

  才得半壁江山,就这么大封诸王,洪秀全天王也点了个赞。

  总之此后的一百年,海地就这么翻来覆去的来回折腾着,一百年里换了近90位总统,平均下来年年都在闹政变。太子港市民盖街垒闹革命的热情,青出于蓝胜于蓝,让巴黎人民都望尘莫及。

  直到1915年,隔壁羽翼渐丰的美国在围观许久后,终于插话:你看看,跟着法国混不行吧,来吧,开门,送民主,送美式民主!

  5

  美国爸爸离开的日子

  1915年,海地再次爆发内乱,美国派出海军陆战队登陆其首都太子港,进行武装干涉,控制了海地局面。

  那年头正值美国史上最后的领土扩张期,美国人插手管海地这闲事,打的主意也是若条件合适就把这地方吞并算了,反正在夏威夷和波多黎各也不是没干过,海地离美国又这么近……

  但海地残酷的现实,很快就教育了美国野心家们——

  从1915年到1934年,光替海地还外债,美国就花出去2400万美元,此外还用了更多的资金、军事力量帮海地平息内乱、恢复生产、建设了公共卫生机构、公路、公立学校,美国还首次帮海地建立了一支警察部队,结束了海地百年来军队只管闹政变、社会治安基本靠狗的历史……

  连海地这个塌了的总统府,也有美国国会山的神韵。

  总之,美国这个侵略者当的,都快当成活雷锋了。这么干了快20年,美国人终于幡然醒悟,咱是来干嘛来的?这么赔钱的买卖,咱不能干啊!

  所以到了1934年,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坚决力推下,美国干净利落的结束了对海地的托管。

  但公道的讲,美国人也不算提起裤子不认人。如前所述,海地的宪法和配套政治法律体系,基本就是美国那一套改了个名字,总统任期四年,参众两院议员任期为六年和二年,年满21岁的公民有选举权……更关键的是,海地此时的经济、教育、政治体系,都是能跟美国无缝接轨的。再加上该国本来就是“加勒比海上的明珠”,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可是,美国人一走,海地的诅咒就又重现了。美国人走时,给海地留下的那个总统叫文森特,陆战队前脚刚上船,他后脚立刻把总统任期从四年改成五年,并用多出来这段任期时间加紧贪污。他的任期内,隔壁多米尼加曾赔款海地75万美元,文森特总统抹了个零,把其中70万抹进了自己的腰包。

  当总统这么致富,大家当然抢着干,都上去就赖着不走了,于是到了20世纪四十年代,海地就恢复了总统轮替基本靠政变的“国粹”。

  美国人一看,这不行啊,我一手带出来小弟,你这么玩,这不是丢大哥我的面子吗?再扶你一把吧。

  1957年,在美国人的监督下,海地搞了首次全民、公开、透明的总统选举。

  美国的宪法、美式的选举、美国人一手带的经济、办的教育,这总该好了吧?

  出乎美国和海地人民意外的是,这次选举却成了海地真正噩梦的开始。

  6

  学医的救不了海地人

  弗朗索瓦·杜瓦利埃,1907年出生于海地太子港一个中产家庭,从政前曾是医生,并且留学过美国,业余时间还喜欢关心时政,忧国忧民问题。他相继写了《黑人对人类文明的贡献》、《黑非洲文明与海地问题》等著作,还经常以赤脚医生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为海地穷人免费看病。并许诺每一个他的支持者,说他上台后要建立一个民主、公正、廉洁、高效的政府。

  这么德才兼备的好医生、意见领袖,海地人民当然支持了!于是在1957年美国扶持和众望所归之下,杜瓦利埃高票当选海地总统。

  但这位“好医生”一上台,立刻就原形毕露,太子港的工商界认为大选中有舞弊行为而举行罢市。杜瓦利埃立刻下令让特务强迫商店开门营业,还顺手抢劫了不愿开业的商店,并展开大搜捕和言论管制。据美国媒体的报道,仅在杜瓦利埃上台第一个月内其逮捕的反对者就多达100多人。

  此后杜瓦利埃越发肆无忌惮,建立了恶名昭著的特务组织通顿马库特,这个组织只效忠于杜瓦利埃个人,负责在海地全国范围内执行对民众的监视、跟踪、绑架、暗杀活动。该组织高峰时期人数多达万人,而同时期海地军队只有5000人,海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特务国家。

  彻底掌握国家权力之后的杜瓦利埃开始疯狂敛财,他上台前曾经许诺“公正的对待每一个穷苦百姓”,上台后他确实做到了——只不过不是穷人们期待的那种公正。

  杜瓦利埃对海地全国的公私资产进行了竭泽而渔式的贪污。

  20世纪50至60年代是人类近代历史上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几乎所有国家的经济都处于增长状态,只有海地是个例外,海地人民,在杜瓦利埃总统的英明领导下保持了十几年如一日的经济负增长。

  经济垮了,杜瓦利埃却依然敛财有术,他在全国发行彩票,给已经被剥削的陷入赤贫的海地人民制造“一夜暴富”的幻想,却私下里把彩票中奖者都内定为家属甚至他自己。

  等到海地人连买彩票的钱也没有了,杜总统又想了一招,他与邻国多米尼加签订“劳务输出合同”,逼迫海地人民去给多米尼加做“国家义务劳动”。而获得的钱,又全进了他个人的腰包。

  简单的说,杜瓦利埃此举,是在20世纪恢复了海地在1801年宪法中已经废除的奴隶制。

  杜瓦利埃闹得这么出圈,美国为什么不管呢?原因是当时冷战已经进入“苏攻美守”的美国被动阶段,美国担心对海地过度的干预会导致杜瓦利埃效仿隔壁古巴倒向苏联。另外,之前长达半个世纪的无效干预,也让美国人对海地也算彻底失望了——只要杜瓦利埃还愿意跟美国混,想怎么闹随他闹吧,反正换一个也未必更好。

  于是杜瓦利埃在海地当了整整14年的终身总统,临死前又再度修改已经被改烂了的那部宪法,宣布总统有权指定接班人、解散议会和内阁、直接控制国家、并将总统候选人的年龄下限一口气下调到18岁——因为他的儿子小杜瓦利埃,当时只有19岁。

  1971年老杜瓦利埃去世,小杜瓦利埃继承老爹遗志,继续在海地勤恳的刮地皮。1985年,当忍无可忍的海地民众终于将小杜推翻时,他是带着9亿美元的巨款走的,此人后来移居法国,又过了几十年穷奢极欲、挥金如土的富豪生活,直到2014年才寿终正寝。

  而在杜瓦利埃父子两代人的祸害下,海地成为了一颗被榨干的柠檬:

  在工业上,海地完美的错过了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的世界经济发展黄金期;

  在曾经引以为傲的农业,杜瓦利埃父子竭泽而渔式的乱砍乱伐、过度开垦,让海地水土流失严重,大半国土成为不可耕种的废地;

  而人口膨胀的同时,海地的教育却没有跟上,1985年海地中学与监狱的比例是1:35,中学教师同军队的比例是1:189,全国有75%的人是文盲。

  要工业没工业、要农业没农业、要技术没技术、人口密度超大、还一多半是文盲。此时的海地,至此算彻底躺平了,将外国援助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

  而如前所述,对外援的争抢,又不断加剧着海地的腐败和党派的分裂,最近的总统遇刺,不过是这场闹剧的一个新高潮——因为在这个可悲的国家里,只有这点外来援助可以争抢了。

  7

  这个国家到底缺啥

  海地,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国家。

  它曾是欧洲人在美洲的第一块殖民地。

  在经济上它曾经是加勒比海的明珠,富甲整个西半球,

  在政治上,它更曾经先后师从法国和美国这两大西方民主政治的“宗师”,建立了世界第三、黑人第一、拉美第一的现代立宪共和国。

  然而,它今天却是全球治理最为失败的国家,而且失败的特别不可理解:当年那么阔,底子那么好,法式美式民主又轮番搞了那么多年,你说这种国家到底缺啥?

  西方很多种族主义者就经常拿海地说事儿:你看,黑人就是治理不好国家。

  但让我们抛开种族成见,诚实的问一问,海地为什么会落到今天这步田地呢?

  表面上看,是那一代又一代不靠谱的领导人造成的。海地的绝大多数领导人们似乎都中了一种诅咒,甭管上台前是什么样的正人君子,上台后其权力受到多少法条的约束,他们最终都能“君子豹变”为独裁贪腐的独夫民贼。

  但从更深层看,海地的这种诅咒是其原有自的:这个国家的组建,既没有民族,也没有信仰或道德上的共识。它是由一群来自非洲各地的奴隶,在国际格局的机缘巧合之下,因为枷锁突然被打开而无意中建立的。

  奴隶们在获得解放的第一时间,当然可以说“自由”是他们共识基础。所以海地首部宪法调门就可以非常之高,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喊得比同时代的美、法两国都要响亮。

  可是奴隶毕竟是奴隶,命运的悲剧,他们并具有构建一个现代国家所必须的公民的素质、充分的妥协、协商精神,以及如果构建一个良性政治体制的必要知识。

  在生硬的学来法律制度之后,海地这个社会,其实没有社会共识与公共道德可言。所有人内心深处所接受的,还是那一套弱肉强食的原始丛林法则。

  就像杜瓦利埃这样的“前公知”,一旦获得权力,也立刻试图恢复奴隶制与父死子继的陋习。

  屠龙者终变恶龙的游戏,就这样在这个国度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直到这个国家拖入万劫不复、无法治理的深渊之中。

  我在《林生斌不该被追问吗?》一文中,曾经为大家阐述过罗马法学家西塞罗的法律观,讲述这位先贤怎样将公民道德视为比法律更为重要的先决条件。

  美国开国元勋杰斐逊则提出:唯有那种具有良好个人德行操守、能够抵御权力诱惑的“自然贵族”,才能完成良性的政治治理。而“自然贵族”产生的条件,是品德高尚、有信仰、有共识的公民群体。

  美国的另一位国父亚当斯说的则更为透彻:我们的宪法,仅仅是为有道德感与宗教感的人民制定的,对任何其他政府来说,它是完全不够的。

  今日海地的悲剧,无疑印证了亚当斯当年的这个预言。

  一个自由平等的国家,的确不是一群奴隶能建造起来的。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今夜,终于等来大好消息
2 习在军中只信她 军报罕见痛骂…
3 传三中全会再收割 中产返贫势加剧
4 要大转弯?习借他之口放风
5 要么中国自己解决,要么我们动手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板上钉钉!习主席这个锅肯定是甩不掉了
2 习近平一经宣布,立即炸锅
3 今夜,终于等来大好消息
4 “妈妈坐高铁,下车发现屁股后面湿了”
5 习在军中只信她 军报罕见痛骂…
6 传三中全会再收割 中产返贫势加剧
7 要大转弯?习借他之口放风
8 要么中国自己解决,要么我们动手
9 北约峰会下狠手 给北京准备了这四剂猛药
10 7年来Costco首度上调会员年费 一口气上涨
热门专题
1
巴黎奥运
6
中美冷战
11
中国爆雷
2
三中全会
7
乌克兰战争
12
李尚福出事
3
美国大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万维专栏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以哈战争
10
李克强猝逝
15
台海风云
一周博客排行 更多>>
1 曾华
2 中美关系态势格局 阿妞不牛
3 先声夺人、千里摄敌、不战而胜 万维网友来
4 身边的朋友,最近有几对离婚了 平等性
5 开明形象惹猜忌 习近平剑指汪 胡亥
6 冬天的童话 㨗克篇(四 野狼巴克
7 撕下中共执政的最后一块合法性 思芦
8 回了一趟北京(4)杂谈(1) 芨芨草
9 漫谈过度自信导致中国内外交困 中国社会经
10 回复 阿妞不牛:后中共时代的 遍地是贪官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更多>>
1 中美关系态势格局 阿妞不牛
2 回复 阿妞不牛:后中共时代的 遍地是贪官
3 太上总统为了败家子不惜对抗全 must
4 宪法的解释权应该归谁? suoliweng
5 北约正式开启亚太扩容 随意生活
6 撕下中共执政的最后一块合法性 思芦
7 作孽啊,埋没毕汝谐事小,拯救 汝谐毕
8 中美对比:房贷断供后 马黑
9 华人与美加政治——美国总统“ 高天阔海
10 从马教授的演讲看共军梧桐台湾 随意生活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