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往,在北上广深的大超市中,常常会有一个神秘的供港专区。
在人来人往的醒目位置,这个专区往往被单独开辟出来,货架上摆满常见的蛋奶鱼肉蔬果,价格却要高上不少。
这些被贴上“供港”标签的商品,多为供应香港市场的生鲜产品,五六年前便开始出现在内地市场上。因香港食品安全法规完善更早,这些食品过去对安全的要求通常比内地市场更严格。
因此,即便在内地消费市场成熟之后,供港食品在品质上的独特性已经褪去了不少,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这个醒目的标签,始终都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品质保证。
1962年,内地分别开通了自上海、郑州、武汉(长沙)三地始发的编号为751、753、755的三趟快车,每日定期、定班、定点载满供港食品农产品,经深圳运抵香港。
在那之前,内地各省市精选的鸡鸭鱼肉、活牛活猪、时令水果要想进入香港市场,得在货运火车上经历一周的颠簸,活猪死亡率高达13%,活鱼死亡率更是达40%~70%。
而因为“三趟快车”的助攻,优质供港食品如今已滋养了几代香港人的烟火人生。
事实上,香港绝大部分生活资源,原本就依赖内地供应,这种供应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得到了政策性的保障。为同胞纾困,自然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其实,这也是两地经济一体化的开端,为两地在山水相依的血缘之外,真正建立起了无法剪断的维系。
一 舌尖上的翻山越岭 五丰行的五谷丰登
在一个面积仅有1099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养活数百万人的首要问题,自然是吃吃喝喝。
在电影《功夫》中,周星驰拍下的那段“包租婆停水”名场面,还原的便是香港市民上世纪每天都要面对的水荒问题。在水荒最严重的时候,港英政府甚至4天才能供应一次水。
直到1965年,香港在开埠超过一个世纪之后,才翻过了这段岁月。这一年,东深供水工程正式投入使用,东江水从东莞一路倒流,南下进入深圳水库,成为香港的主要生活用水之源。
香港已故影坛泰斗罗君雄曾用两年时间,记录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1965年3月1日,东深供水工程正式为香港供水,纪录片《东江之水越山来》在当天同步上映,让结束水荒的香港人,亲眼看到东江水如何越山而来,该片也成为了香港影史第二部票房过百万的影片。
这项当时全国最大规模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第一年的供水量就达到当时香港所有水库水容量的两倍,近半个世纪以来供应了香港75%的总用水需求,大概相当于1.5个洞庭湖。
高山可以低头,河水不怕倒流,美食则要靠进口。
对于“三趟快车”开通前不太成熟的运输条件,华润五丰行原副总经理关芍维对此记忆犹新:“几百头猪来到香港,结果我们收到多少头?就一头,都死掉了。”
作为内地生鲜商品在香港的经销商,五丰行负责对接华润在香港搭建起的庞大销售网络,将蛋奶鱼肉蔬果分发给2700余家分销商。
在“三趟快车”开通之后,这个星罗棋布的网络一下就喧闹了起来。每天清晨,五丰行便准时在车站接收货物。新鲜的蔬菜、精壮的黑毛猪,体健的活鸡,往往清晨随火车来到香港,下午便在五丰行的流转下出现在街市的案头上。
因为这个奇迹,当年从文咸街一间小铺起家的五丰行从此声名大噪,证明了自己配得上“五谷丰登”的美名。
二 承包这片餐桌,“肥水”不流外人田
背靠内地,香港居民维系了自己生活中那抹袅袅烟火气;供货香港,也在这条供港产业链中获得了就业机会、发展了生产技术。
其实,在改革开放前,香港远不只是内地经济的消费市场,也是新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转站。
从抗日战争到西方世界对华禁运时期,驻扎在中环毕打街的华润,就一直扮演着祖国的“战略后勤”,与许多香港爱国商人合作,将汽油、钢材、药品等国内急需的货物送往内地。
对于资源匮乏的香港,祖国内地的产品性价比最高,这不难理解;对于急需发展的新中国,山水相依的香港市场近在咫尺,当然也不可白白放弃。
于是,在1952年划归对外贸易部管理后,华润同样也成为了内地布局在香港的对外贸易窗口,拥有内地多家外贸出口公司千余种商品在香港的代理权。
从那时起,香港街头的杂货店出现的就不只是土特产,青岛啤酒、中华铅笔、飞鸽自行车、天厨味精等耳熟能详的民族品牌开始走进香江、迈向国际。
到1955年为止,华润已将500种轻工业品出口到香港,接近香港进口货物种类的四分之一。
在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的新中国,就靠着这种特殊的贸易运行方式,与市场经济的国际市场连接起来。某种程度上,中国制造蜚声海外的美名,便是从那时候打下基础,华润也成为了新中国自由外汇的主要创收来源。
对于内地而言,供港食品也发挥着相同的经济作用。在千禧年前后,东江水就一度供给过剩。香港政府每年买水超过8亿吨,能为内地带来超过20亿元人民币的外汇创收。
三 经济一体化,“上菜”只是开始
因此,从经济角度而言,供港食品的出现其实是两地经济一体化的缩影,同胞之间的风雨同舟当然必不可少,彼此需要的互惠互利同样不可或缺。
在粤港澳大湾区将两岸三地一体化的今天,这种紧密关系已经不止于餐桌上。
一方面,改革开放之后,内地企业纷纷摩拳擦掌,谋划进军香港市场;另一方面,随着内地的快速城市化,香港企业在内地的投资同样不少。
譬如,坐拥国际和内地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势的华润,就成了连接两地企业的桥梁。
对内地,华润是改革开放初期孵化内地企业的伊甸园,容声冰箱、三角牌电饭煲、雪花牌冰柜、佛山照明、康佳电视、南孚电池都与华润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
对香港,初开国门的内地是个充满新鲜感的机遇之地,在香港积淀多年良好商誉就成为了港澳商人的“定心丸”,被请求一起参与投资的事时常发生。
此外,华润还在1983年创办了两部特别刊物《香港市场》和《华润调研》,以解决两地信息互通问题。
毫无疑问,当初给香港人“上菜”,只是华润推动两地经济一体化的开端。
如今,站在国家“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过去八十余年中与大湾区同呼吸的华润,正准备重塑香港业务,迎接内地和香港更紧密的经济合作。
而今天的华润,在香港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菜篮子”。从生鲜、汽油到生活百货,香港社会的民生痛点,始终是华润业务的重中之重。按照目前的规划,华润还将在未来择机进入电力和燃气等基础设施类的支柱性行业,深入解决香港市民生活方方面面的痛点。
2010年6月16日,服役近半个世纪的“三趟快车”正式退役,在港珠澳大桥上、广深港高铁上、京广铁路上、信息高速公路上,内地和香港的经济一体化却已经停不下来,数十年来的风雨同舟,成为了我们携手迈向明天的纽带。
( 注: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原题目为《中国式“出海”,果然还是从吃的开始》。)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人民币突然跳水 发生了什么 |
2 | 消息曝光 习再也坐不住了 |
3 | 黑天鹅突袭 北京守不住了 |
4 | 不可思议 “习近平”消失! |
5 | 暴跌第一城,从4.5万每平跌到1.3万每平 |
6 | 中国经济有多糟? 仅这一项 每户损失6万 |
7 | 习的“接班人”,危险了 |
8 | 她患癌已扩散 昨晚出院 |
9 | 对胃伤害最大的不是喝酒 不是浓茶 很多人天 |
10 | 已确认离世,年仅29岁……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百年民运为何总是失败? | 施化 |
2 | 2025:中美在不同轨道上会撞车 | 阿妞不牛 |
3 | 台奸是否已经泛滥 | 右撇子 |
4 | 全世界最难忘的“中美友好合作 | 文庙 |
5 | 每当看到这种场面,就觉得出国 | 旅泉 |
6 | 卡特-里根, 奥巴马/拜登-川普 | 芹泥 |
7 | 预测.2025川普MAGA开门红锦上 | 木秀于林 |
8 | 2025年:世界上有两件事做不到 | 随意生活 |
9 | 中国人的十个恶习 | 汪翔 |
10 | 吉米卡特盖棺论定 | 施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