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每日文摘 > 正文  

17岁后厨洗碗33岁成斯坦福教授的华裔女科学家

www.creaders.net | 2021-04-30 00:39:27  半城会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17岁还在餐厅后厨刷盘子,33岁已成为斯坦福终身教授,随后加入谷歌云智能领导团队,致力于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这位被选入“全球百大思想者”的华裔女科学家一度被认为,她的研究有可能改变人类世界!回顾过去,她是如何让人生飞越平庸?

  前几日,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 Sciences,简称 AAAS)公布了新一批院士的名单。在2021年最新一批 AAAS 院士的名单中 ,共有 9 位华人当选,其中有8位女性。

  李飞飞,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打造出帮助计算机识别图像的数据库 ImageNet 的研究员,李飞飞是屈指可数的推动人工智能在近期取得非凡进展的科学家之一,同样也被看作是未来人类AI领域发展的带头科学家。从餐厅后厨的洗碗工,到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女性终身教授。

  人们不禁想问,李飞飞是怎样完成人生逆袭,在高手如云的人工智能领域打出自己的天地?

  1976年,李飞飞生在北京,成长在美丽的四川。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儿童时代的李飞飞有着一个不错的出身和家庭环境。

  父母除了鼓励她尽情探索世界外,还制定了一条家规:每天放学必须在40分钟内完成作业,其他时间才能自由安排。看课外书,出门闲逛皆可。此举不是纵容女儿玩物丧志,而是敦促她高效学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李飞飞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她一路成绩优异,考入名校成都七中,照此发展下去她的落点势必是清华、北大这样的国内一流高校。

  然而在那个年代,知识分子几乎都是怀揣着远大的抱负,他们既勇敢又务实。所以满怀工程师和科学家抱负的父亲,在李飞飞16岁那年带着他们一家三口移民到了美国。

  从故土远渡重洋来到异国他乡,文化陌生、语言不通,李飞飞渴望找人倾诉,身边却没有一个朋友,孤独像一块黑布罩住了那段日子。

  不光是李飞飞,连她知识分子出身的父母,也对ABCD犯起了难。由于语言不通,学富五车的父母只能从最底层的工作做起:父亲开始去修相机,母亲则做了收银员。

  为了分担家里的负担,小小年纪的李飞飞就打起了各种零工,收银员、清洁工、服务员……在中餐馆打工的那几年,她几乎包揽了后厨所有杂务,洗碗、打包外卖、接听电话,营业结束还要拖地、擦玻璃,最辛苦的时候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

  很多年后,李飞飞在接受采访时,谈到父母对她的支持,仍然充满感激:

  我的父母虽然在身边,却不得不忙于奔波生计,这是许多第一代移民初来时的艰辛、  他们四十几岁来,没有美国的学位,没有语言的能力,但他们很努力。如果说,父母起到什么作用?他们给我带来了自尊,自强,自力的精神。谈到“自尊”,我觉得自尊非常重要,小的时候我们谈“自尊”,是个体的自尊,到了成年人,“自尊”成为不要给亲戚或者社会的负担,在海外,我们还有更深一层的“自尊”,它是最为一个中国人的自尊。当然,有父母在身边,感到温馨多了, 精神上的鼓励也很大。

  在艰难的环境下,她也从未放弃学习。李飞飞当年在学校的表现相当优异。她的一位高中数学老师鲍勃·萨贝拉(Bob Sabella)在学习和适应美国的新生活上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李飞飞当时就读的帕西波尼高中没有高等微积分课,萨贝拉专门设计了一个临时的课程,在午休期间教导李飞飞。萨贝拉和他的妻子把李飞飞当家人般来看待,和她一起到迪士尼游玩,并借了 2 万美元给她开干洗店,供她的父母经营。

  皇天不负有心人,1995年,李飞飞以全期班第六名的成绩毕业,并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奖学金,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对于她和父母而言,他们的“美国梦,正在一步步come true(实现)”。

  进入普林斯顿学习的李飞飞,仍然谨记父母教给她的那份“中国人的自尊”。

  有一回,学校发生一起针对华人的霸凌事件,在场围观的学生都对被霸凌的华人男孩持漠然态度,唯有瘦弱的李飞飞挺身而出,保护同胞。后来,她还积极地跟校方争辩,为该华人男孩争取应有的道歉。

  在普林斯顿大学第二年,正值南京大屠杀60周年,李飞飞又一次为同胞站了出来,她想为30万遇难者做点什么。苦思冥想后,李飞飞组织了七八位同学,举办了“南京大屠杀”大型国际会议,邀请全世界300多名学者参加。

  会议后,她和同学共同整理资料,耗费数年编辑成书《南京1937:记忆和愈合》。她做这一切只有一个朴素的初衷:

  “我不能让世界忘记这段历史,尤其这段浩劫对中国人的创伤。”

  在普利斯顿经历了快乐的求学时光后,时间来到1999年,22岁的李飞飞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当时风光无限的华尔街是最佳选择,但这个特立独行的女孩却有着自己的想法——去西藏研究藏药。早在毕业前,李飞飞就着手申请仅有一个名额的普林斯顿毕业生奖学金——Martin Dale1953 fellowship,想以“藏医药学和西医学上的医理比较”为题进行研究。精心准备的李飞飞最终在1200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拿到全额资助飞赴西藏,开始她的“奇妙人生”。

  李飞飞在接受访问谈起自己的这段经历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从普林斯顿大学出来,不是我找工作,是工作等我。尽管都是高薪的起点,尽管就业机会非常乐观,但是长期以来,我一直没有放弃我心中的信念。我的路不是常人走的路。我知道自己想要的工作,不是一份功成名就的工作,不是仅仅为了到华尔街一坐,咨询一干,拿上个美元六位数字,也不是光是为了再挣个博士学位,让我马上从一个名校走进另一所名校,从一个实验室,移进另一个实验室。我生命中,有一种很“野”的东西。我一直想去尝试,去探索东西哲学和科学中的奥妙,去做东西文化的桥梁。我去西藏是去寻求东方哲学的精髓。文化于我没有优劣之分,佛教的哲学与科学,特别是生命科学,对我充满了诱惑。

  一年后的2000年,李飞飞从西藏归来。回来后的李飞飞依旧没有选择华尔街,而是决定继续在帕萨迪纳市的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钻研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融合。

  博士毕业后,李飞飞进入斯坦福大学的AI实验室,深入研究计算机视觉识别。

  在这里,她找到了自己真正的领域,开始逐渐扬名立万。

  在当时,人工智能还是冷门专业,李飞飞选择的计算机图像识别更是得无人问津的极寒之地。李飞飞抱着热情投入,却发现研究推进举步维艰。因为不被人看好,她要做的研究根本申请不到经费,无奈之下只能自费贴补项目。

  在一段时间研究后,几乎毫无进展。有些教授甚至嘲讽她,不如做点有用的事。尤其是在研究界,有一种长期的偏见:他们认为,做为亚裔女性,李飞飞啃计算机图像识别这块硬骨头,根本不可能做出成绩。

  这一切也并非空穴来风,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数据,在 2000 年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的人当中,女性占 28%。在 2015 年这一数字下降至 18%。即便是在自己的实验室,李飞飞也招募不到足够多的有色人士和女性。她称,尽管要比过往典型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更加多元化,但它仍然大多是男性。“我们仍然没有足够多的女性,少数族裔尤甚,人才储备上甚至也是如此。”她说,“学生们去一个 AI 会议,他们会看到 90%的人是男性,非裔美国人的数量也远远少于白人男孩。”

  然而坚毅的李飞飞却无视这些杂音与沉疴。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她对计算机图像识别的发展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她认为,如果说小孩子是通过在年幼时观察不计其数的物体和场景来学会识别物体的,那么计算机也许能够以类似的方式去学习:通过分析各式各样的图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于是她开始考虑构建一个具有大量图片的数据集,给机器进行学习,就好像大人带着小孩认识这个世界一样。凭借发现和打通看似不同的领域之间的联系的能力,李飞飞构想出了 ImageNet。

  2009年,她带着突破性研究成果参与计算机前沿大会,主办方直接拒绝让她上台演讲,只允许展出一片小得可怜的海报。尽管如此,李飞飞依然没有放弃,继续带领团队扩充题库。在科学界对她冷嘲热讽之际,她还做出一个高风亮节的举动:将Image Net的题库免费向全球开放。

  在当时仍然有许多研究图像识别的团队,不被看好,没人认可,李飞飞用这份热血来鼓励同僚继续研究下去。

  随着技术工作不断进展,她开发的计算机识别的错误率从28%降至3.6%,达到了比人眼识别更精准的程度。

  2009年,李飞飞在题库中增加新算法能够为图像定位,她的研究已经走在世界前沿,却始终无人知晓。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图像识别技术,她一连发了5篇论文。还联系到欧洲图像识别大赛,说服主办方使用Image Net题库。抱着怀疑态度主办方试用了一段时间,效果奇好,当即决定继续跟李飞飞的题库合作,这一次图像识别初见曙光。

  随着她举办的Image Net大赛影响力不断扩大,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国际公司纷纷重视起图像识别,他们都想在人工智能领域抢占一块高地。

  由此,人工智能获得了空前关注,上至全球企业下至普通用户,人们都在期待一场新技术的变革。人工智能不再冷门,图像识别也成了常用名词。

  而这都归功于李飞飞数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斗和坚持。

  正如她所说:

  我在找挑战,在挑战中,可以提升,我这种人,不是主流社会功成名就的人,十年后?也许还在为理想奋斗着。

  2012年,她33岁,被斯坦福大学授予终身教授之职,成为全系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

  李飞飞用实际行动证明亚裔女性也能做出比肩以往男性科学家那样优秀的成绩。

  功成名就之时,李飞飞没有流连在资本追逐的大公司之间,她拒绝高薪邀请,继续回到实验室深耕研究,连续发表了数百篇论文,被引用高达44773次。也因此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亦被评为美国“年度杰出移民”之一,历史上做出过重大成就的爱因斯坦、基辛格都荣获此奖。

  当“李飞飞”三个字闪耀AI界时,回想她说的话更是发人深省。

  “重要的不是做学术,抑或做企业,而是如何通过人工智能,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