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每日文摘 > 正文  

一个医生对于老病死的感悟三:当生活不能自理

www.creaders.net | 2021-03-22 00:33:22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01.3 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再

    这种生活方式也存在一个问题。人们对独立和自助的尊崇没有考虑到生活的现实,独立、自助的境遇早晚会变得不可能。严重的老年疾病或者衰老早晚会来袭,这就像日落一样无可避免。新的问题随之产生: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

  1992年,爱丽丝84岁,她的健康状况好得令人诧异。她换了假牙,双眼做了白内障摘除手术。除此之外,她没什么大病,也没住过医院。她仍然和她的朋友波莉一起上健身房,仍然自己购物、做家务。吉姆和娜恩提出把他们家的地下室改为她的卧室,让她搬到那里去住,生活会方便一些。但她却不愿意,她无意改变自助的独居生活。

  不久,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有一次和家人去山间度假时,爱丽丝没来吃午饭。家人在别人的屋子里找到了她,其时她正疑惑家人去了哪里,以前从来没见她这么糊涂过。接下来的几天,家人密切关注她,但是,没发生什么意外的事情。我们就把这件事淡忘了。

  有一天下午,娜恩去爱丽丝家里看望她的时候,发现她的腿上到处都是青一块紫一块的瘀斑。她跌倒了吗?起初,爱丽丝否认。但是,后来她承认自己吃了一片安眠药后,曾走木制楼梯去地下室。她坚称只是滑倒,这种事情谁都可能发生,下次她会小心些。然而,很快她就接连摔倒了好几次,只是没有摔断骨头,但是,家人很担心。于是,吉姆采取了当今所有家庭都会采取的行动——带她去看医生。

  医生做了些检查,发现她有骨质疏松症,就推荐她补钙。他询问了她既往服用的药,又给她开了新的处方。但实际情况是,医生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爱丽丝的问题不是他解决得了的。她已经步履不稳、记忆衰退,失能、失智的情形越来越严重。她的独立生活状态维持不了多久了。但是医生提供不了解决方案,他甚至说不好将会发生什么。

02 崩溃:接受变老这件事

  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命轨迹。在不久之前,死亡还是稀松平常的事,随时都可能发生。不管你是5岁还是50岁,每一天都是在碰运气。如果你勾画一个当时典型的个人健康发展过程,那么其曲线图看起来如图2-1。

一个医生对于老病死的感悟三:当生活不能自理

  图2-1

  与健康相伴,生活会愉快地行进,没有任何问题。然而在某一天,疾病会突然袭击,健康状况会像推上滑雪口一样迅速下滑——其情形就像我祖母苟比卡柏·葛文德那样。她一直非常健康,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患上疟疾。当时, 她还不到30岁。或者,就像里奇·霍布森那样——他在出差途中突发心脏病,就此撒手尘寰。

  这些年来,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推上滑雪口的时间随之推迟。卫生环境和其他公共卫生措施极大地降低了传染病的死亡风险(尤其是儿童时期的死亡风险),临床医学的进步则极大地减少了分娩和外伤的死亡率。20世纪中期,工业化国家只有4%的人在30岁之前去世。此后的几十年间,医学科学降低了威胁成年人生命的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中风及其他各种疾病的致死率。当然,最终,我们都会死于某一种疾病。但是,即便到了那个时候,医学也有办法推迟许多疾病的致命时刻。例如,无法治愈的癌症在确诊以后,患者还能存活很长一段时间。通过治疗,他们的症状得到控制,他们得以恢复正常生活,不觉得自己是病人。

一个医生对于老病死的感悟三:当生活不能自理

  但是,尽管速度缓慢,癌细胞还是会继续推进,就像攻克了周围防御网的夜间巡逻队。最后,它会让人清楚地意识到它的存在,会出现在肺部、脑部,甚至脊椎——约瑟夫·拉扎罗夫的情况就是如此。此后,身体衰弱的速度通常相对较快。虽然死亡发生的时间推迟了,但是,轨迹不变。仅仅几个月或者几个星期,身体就垮掉了。这就是为什么病症已经存在了多年而死亡却仍然让人感到吃惊的原因。看起来笔直、稳固的道路仍然可能消失,患者开始急速掉下山谷。

  然而,很多慢性病(如肺气肿、肝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衰亡模式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治疗不仅仅是延迟下滑的时刻,而且延长下滑的过程,使生命衰竭的曲线看起来不是悬崖峭壁,而是下山的缓坡(见图2-2)。

一个医生对于老病死的感悟三:当生活不能自理

  图2-2

  下山的路上会出现令人眩晕的陡坡深谷,但是也有延展的坦途:我们没法避开伤害,但是我们可以阻止死亡。我们通过药片、注射液、手术、监护室帮助人们渡过难关。入院的时候,他们状况危急,而且我们采取的一些措施可能使他们的情况更加恶化。但是,就在他们似乎快要断气的瞬间,他们又苏醒了。我们让他们得以回家——虽然他们已变得更虚弱,身体遭到了更大的损害,再也回不到从前的基准线。随着疾病的发展和器官损伤的恶化, 病人承受不起哪怕是十分微小的问题—— 一次单纯的感冒都可能使其毙命。最后的进程仍然是向下倾斜的,直到再也不能康复。

  然而,医学的进步使许多人经历的轨迹并不遵循这两种模式。相反,越来越多的人会活足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死于老年。老年并不是一种诊断结论。在死亡证明上总得写下某种最终的近似原因——例如呼吸衰竭,或者心搏停止。但是,实际上,并不是某一种疾病导致了生命的消亡;罪魁祸首乃是在医学实施其维持措施和打补丁工作的时候,身体系统累积的摧毁力量。我们时而降低血压,时而抗击骨质疏松,控制这种病,发现那种病,置换坏掉的关节、瓣膜,眼看着“中央处理器”渐渐衰竭。生命衰亡的过程变成一条长长的、缓缓的曲线(见图2-3)。

一个医生对于老病死的感悟三:当生活不能自理

  图2-3

  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的发展带给人类难以置信的恩惠——相比任何时代的人,当代人的生命都变得更长久、身体更健康、工作更多产。然而,行进在这些改变了的道路上,我们看待生命的下行阶段时,心怀忐忑。我们需要帮助的阶段往往很长,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缺陷,而不是新出现的、预料之中的事态。我们经常炫耀某个97岁的老人跑马拉松的故事,仿佛类似事例不是生物学上的奇迹,而是对所有人的合理期待。然后呢?当我们的身体不能满足这种幻觉时,我们就觉得好像某种意义上我们需要因为某种原因感到抱愧。而医学界的人士并不施以援手,因为我们通常觉得处于“山脚下”的病人没意思,除非他有着明确的、我们可以修复的问题。某种意义上,现代医学的进步带来两场革命:我们经历了生命过程的生物学转换,也经历了如何认识这一过程的文化转换。

02.1 人如何衰老以及为什么会老

生命老化的故事就是身体器官走向衰竭的故事。想想我们的牙齿吧,人体内最坚硬的物质就是这些白色的牙釉质了。随着年龄渐长,它们也会磨损,隐约显露出下面柔软的、黑色的层次。与此同时,供应给牙髓及牙床的血液减少,唾液流缩减;牙龈容易发炎,脱离牙齿,暴露牙根,使之不稳定并延长其显露部分,尤其是那些较短的牙齿。专家说,通过检测一颗牙齿—— 如果那个人还有牙齿可供检测的话,就可以测定一个人的年龄,误差不超过5岁。

  周到的口腔保健有助于防止牙齿掉落,但衰老又横亘在我们的眼前。例如,关节炎、震颤或轻微中风都会使得刷牙和用牙线洁牙变得困难,而且,由于神经的敏感性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人们可能很晚才意识到牙齿孔洞和牙龈问题。在正常的生命历程中,下颌肌肉会损失40%的质量,而下颌骨会丢失20%的骨质,变得多孔而乏力。由于咀嚼能力弱化,人们转而吃柔软的食物,而这类食物一般富含碳水化合物,更容易引起牙齿孔洞。到60岁的时候,在美国这样的工业化国家,人们一般都已失去了1/3的牙齿。85岁以后,大约有40%的人已经一颗牙齿都没有了。

  在我们的骨头和牙齿软化的同时,身体的其他部分却变硬了。血管、关节、心脏瓣膜甚至肺,由于吸取了大量的钙沉积物,从而变得坚硬。在显微镜下,血管和软组织中的钙与骨头的钙是一模一样的。手术的时候,进入老年人的体内,手指能感觉到其主动脉和其他主血管已变硬并缺乏弹性。研究发现,同胆固醇水平相比,骨密度的降低甚至比动脉粥样硬化病能够更好地预测死亡。随着生命的老化,钙好像从骨骼渗漏出来,进入了组织。

  为了使同样数量的血液流经变窄、变硬的血管,心脏只得产生更大的压力。结果,一多半的人到了65岁时形成了高血压。由于必须顶着压力输送血液,心脏壁增厚,对运行需要的反应能力减弱。因此,从30岁开始,心脏的泵血峰值稳步下降。人们跑步的长度和速度都赶不上过去,爬一段楼梯而不喘粗气的能力也逐渐下降。

  心脏壁在增厚,而别的部位的肌肉却变薄了。40岁左右,肌肉的质量和力量开始走下坡路。到80岁时,我们丢失了25%~50%的肌肉。

  从手的变化就可以看到整个过程的演进:40%的手部肌肉存在于手掌肌肉和拇指肌肉。仔细观察老年人的手掌以及拇指根部,会发现肌肉组织不是凸出的,而是平坦的。X光片显示动脉钙化的斑点,骨头呈半透明状态——从50岁开始,骨头以每年约1%的速度丢失骨密度。手有29个关节,每一个关节都容易因骨性关节炎而受到破坏,从而使关节表面显得粗糙、破损,关节间隙塌陷,能看得见骨头挨着骨头。病人会感觉关节周围肿胀,手腕的活动范围减少,抓握能力减弱,并容易疼痛。手还有48条有名称的神经分支。 手指垫的皮肤处对机械刺激作出反应的感觉器官退化会导致触觉失灵;运动神经元的丧失会导致灵活性下降,手写能力退化;手的速度和振动感会衰退,由于手机的按钮和触屏面积小,使用标准手机越来越困难。

  这一切都是正常现象。过程可以延缓(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等方法),但是,无法终止——功能性肺活量会降低,肠道运行速度会减缓,腺体会慢慢停止发挥作用,连脑也会萎缩。30岁的时候,脑是一个1 400克的器官,颅骨刚好容纳得下;到我们70岁的时候,大脑灰质丢失使头颅空出了差不多2.5厘米的空间。所以像我祖父那样的老年人在头部受到撞击后,会很容易发生颅内出血——实际上,大脑在他们颅内晃动。最先萎缩的部分一般是额叶(掌管判断和计划)和海马体(组织记忆的场所)。于是,记忆力和收集、衡量各种想法(即多任务处理)的能力在中年时期达到顶峰,然后就逐渐下降。处理速度早在40岁之前就开始降低(所以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通常在年轻时取得最大的成就)。到了85岁,工作记忆力和判断力受到严重损伤,40%的人都患有教科书所定义的老年失智(痴呆症)。

  生命衰老的原因是引起热烈争论的一个话题。经典的观点认为衰老是随机损耗的结果,最新的观点则认为衰老是有序的、基因设定的。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经受同样磨损的同种类动物具有与人类不同的生命周期。加拿大雁的寿命是23.5岁,皇雁则只有6.3岁。也许像植物一样,动物的生命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内在支配的。例如,某些种类的竹子会密集成片,生长和繁盛达百年,突然一起开花,然后同时凋零。

  近年来,生物是顷刻死掉的而不是损耗而亡的观点受到重视。现在对已经非常出名的秀丽隐杆线虫(10年之内,研究这种小线虫的科学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进行研究的科学家们仅仅改变它的一个基因,繁殖出来的虫子就可以延长一倍的寿命,衰老速度放缓。之后,科学家们已经通过修改单个基因延长了果蝇、老鼠和酵母菌的生命周期。

  尽管有这些发现,证据的优势却与寿命是内在植入的思想相违背。在10万年的存在史中,人类的寿命大多数时候(除了过去几百年)不到30岁。(研 究揭示,罗马帝国的臣民平均寿命是28岁。)人类的自然进程是在英年早逝,未老先亡。事实上,历史上大多数时候,每个年龄段都有死亡的危险,与衰老根本没有必然的明显联系。谈到16世纪晚期的生活时,蒙田写道:“死 于老年是少见、异常、奇异的死法,远不如其他死法来得自然——这是最不可能的、最极端的一种死法。”现在,世界上多数地方人们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了80岁,所以可以说,我们已经是怪物,我们的寿命远远超出了给定的时间。当我们研究衰老时,我们试图理解的并不是自然的过程,而是非自然的过程。

  事实证明,遗传对于长寿的影响小得惊人。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Demographic Research)的詹姆斯·沃佩尔(James Vaupel)发现,相比于平均值,寿命长短只有3%取决于父母的寿数,而高矮则90%取决于父母的身高。即便是基因相同的双胞胎,寿命差异也很大:典型的差距在15岁以上。

  如果说基因的作用比我们想象的小,那么经典的损耗模式的作用则比我们了解的大。芝加哥大学研究员莱昂尼德·加夫里洛夫(Leonid Gavrilov)争辩说,人类衰退的方式同所有复杂系统的衰退方式一致,是随机的、逐渐的。工程师们早就认识到,简单的设备一般不老化。它们可靠地运行,直到某个关键的部件出了问题,然后整个设备瞬间报废。例如,发条玩具运作灵活, 直到齿轮朽坏,或者弹簧断裂,然后就完全不能玩了。但是,复杂系统(比方说,发电厂)尽管有几千个危险的、潜在易坏的部件,却不能一下子就停摆,而是必须继续运行。因此,在设计这类机器时,工程师考虑了多重冗余层:备用系统和备用系统的备用系统。备用系统可能不如一线部件那么有效,但是,它们使得机器在损坏累积的情况下仍然继续运转。加夫里洛夫认为,在我们的基因所确定的参数以内,人类正是如此运行的。我们有一个多余的肾、一叶多余的肺、一副多余的性腺,以及多余的牙齿。细胞中的DNA在常规条件下经常受到损害,但是,我们的细胞有几个DNA修复系统。如果一个关键的基因永久性地损坏了,通常其附近就有额外的相同基因。而且,如果整个细胞都坏死了,那么,别的细胞就会填补进来。

  尽管如此,随着复杂系统的缺损增加,终有一天,某一个缺损就足以破坏整个系统,导致所谓的虚弱状态。发电厂、汽车和大型组织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也会发生在我们身上:终于有一天,备用的一个关节也受到损坏,备用的一条动脉也已经钙化。当我们不再能够继续损耗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彻底耗竭了。

  这会通过一系列令人困惑的事件体现出来。例如,头发变白只是因为给头发提供颜色的色素细胞枯竭了。头皮的色素细胞只有几年的自然寿命,我们是依靠头皮以下的干细胞代替色素细胞。然而,干细胞池也会逐渐枯竭。 于是,到50岁的时候,一般人会有约一半的头发变白。

  在肌肤细胞内部,清洁废物的机制慢慢失效,残渣聚集,成为胶黏的、黄棕色的色素凝块,即所谓脂褐质,这就是见之于皮肤的寿斑。随着脂褐质在汗腺中累积,汗腺逐渐失灵,因此,老年人容易发生中风和热衰竭(中暑)。

  眼睛无法视物的原因有所不同。晶状体是由极其耐久的晶体蛋白构成的,但是,其化学成分会发生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弹性会降低——因此,许多人都有的远视(老花眼)往往始于40岁。这个过程还使得晶体逐渐发黄。即便没有白内障(由于年龄、过度接触紫外线、高胆固醇、糖尿病或抽烟等导致晶体白浊混沌),一个60岁健康人的视网膜接收到的光线也只是一个20岁年轻人的1/3。

  我曾经同菲利克斯·西尔弗斯通(Felix Silverstone)沟通过衰老问题。他在纽约的帕克护理中心(Parker Jewish Institute)担任高级老年病学专家长达24年,就衰老问题发表了100多篇论文。他告诉我:“衰老过程并不存在一种单独的、共通的机制。”我们的身体在逐年积累脂褐质、氧自由基损伤、 随机的基因突变以及其他各种问题。这个过程是逐渐的、不停息的。

  我询问西尔弗斯通老年病学家是否搞清楚了导致衰老的特定的、可复制的途径。他说:“没有。我们就是一下子崩溃了。”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余茂春惊人预告 习近平的噩梦要来了
2 突发:全球最大光刻机巨头爆雷 股价跳水
3 华尔街大鳄警告 它是一个“巨大的泡沫”
4 火箭军又将大地震?习四个字批示
5 复旦研究生珠峰地区登山死亡 真相更令人愤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北京扣动扳机 人民币贬值开始了
2 撤出中国,苹果跑的也太快了
3 铁拳再现!中国将禁止公布这些数据
4 不好,爆雷越来越密集了
5 余茂春惊人预告 习近平的噩梦要来了
6 突发:全球最大光刻机巨头爆雷 股价跳水
7 中共情色档案中的薄熙来情妇有名有姓
8 重庆,又一次刷新了底线
9 这一幕,终于在深圳上演了
10 华尔街大鳄警告 它是一个“巨大的泡沫”
热门专题
1
以哈战争
6
中共两会
11
秦刚失踪
2
中美冷战
7
台湾大选
12
火箭军悬案
3
乌克兰战争
8
李克强猝逝
13
台海风云
4
万维专栏
9
中国爆雷
14
战狼外交
5
美国大选
10
李尚福出事
15
普里戈津
一周博客排行 更多>>
1 习近平一盘神秘大棋成就了大日 文庙
2 周傥:美国迫在眉睫的危险 万维网友来
3 速战速决 伊朗真乃大丈夫也 体育老师
4 康生的儿子死了/漂亮国的象征 体育老师
5 达唐:故宫博物院遭公开举报 万维网友来
6 谁是中国人? 谢盛友文集
7 现代战争目的:摧毁战争意志 施化
8 日本电影《追捕》中的杜丘和真 弓长贝占郎
9 辛峰:特鲁多为什么不信加拿大 万维网友来
10 前瞻:习马再相会 花蜜蜂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更多>>
1 川普就是美国的毛泽东 右撇子
2 前瞻:习马再相会 花蜜蜂
3 警惕有人把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关 karkar
4 美国为何选择这个时候公布中共 山蛟龙
5 周傥:美国迫在眉睫的危险 万维网友来
6 现代战争目的:摧毁战争意志 施化
7 习近平一盘神秘大棋成就了大日 文庙
8 抖音在大选年被禁的可能性不大 随意生活
9 去......化 山蛟龙
10 康生的儿子死了/漂亮国的象征 体育老师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