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每日文摘 > 正文  

中国,是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吗?

www.creaders.net | 2021-03-06 17:56:05  海边的西塞罗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亨廷顿留下的老概念,最近咋又突然火了。

  聊聊这句话究竟是啥意思。

  1

  前天,我写了篇题为《一个有血性的罗马太监,是怎么上战场的》的文章,讲了讲“让罗马重新伟大”的大太监纳公公的故事。

  文章写得比较跳脱,很多朋友的留言也很有趣。

  但让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这样一类留言:有朋友似乎不太乐意我夸“太监也是西方的好”,反驳我:

  咱中国的太监里能打仗的比纳公公的牛逼多了!

  你看唐朝的太监名将杨思勖,镇泷州,平岭南,官至骠骑大将军、上柱国、虢国公。

  净身、入宫、出将、入相、封侯一气呵成,简直是太监里的豪杰。

  借一下“厂花”陈老板的颜。

  ……

  怎么说呢?

  嗯,我高度赞同这个观点,咱历史上的太监,确实比其他文明牛很多:

  论写史著书,有西方有哪个太监能抵得上我西汉的司马迁呢?

  论发明创造,有西方有哪个太监能敌得过我东汉的蔡伦呢?

  论跨海远航,哥伦布、达伽马啥的是牛逼?但他们是太监吗?太监堆里,有谁能比得上咱中国的郑和呢?

  即便论操弄权术,挟持皇帝,东罗马帝国那些权阉,也比咱大明的王振、刘瑾、魏忠差了不止一个段位么。

  列一个中国历史上太监的全明星阵容,我们绝对比其他国家都群星璀璨……

  但是,以一个正常人的眼光看来,历史上出的牛逼太监太多,实不足以培养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如果哪个洋人敢在我眼前说:“你们的太监真牛逼啊!”

  那我肯定觉得这家伙是在辱华,虽然并没有证据。

  2

  以上是开玩笑,但读者说的这个事儿,确实提醒了我一个问题:咱有些人,一涉及到民族情感问题,就听不懂好赖话。

  有些话明明是明褒实贬,洋人暗戳戳的骂中国的,有些人也抢着拿来自夸,然后弄得很搞笑。

  比如自去年年末起突然莫名热起来的那个论断:“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这段话热起来以后,我看到过很多公号都在以此为契机,抒发了一波民族自豪感:你看西方的国家只是个国家,可咱中国是什么?我们是个文明!我们比他们牛逼多了!balabala……

  其实我觉得这些人可以慢一点再吹。最开始这么说的洋人,可不是想夸咱。

  不信?那让我们捋一捋这个说法究竟是咋来的:

  “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最早提出这个论断的是美国汉学家白鲁恂(Lucian Pye)。

  白鲁恂这人算是美国第二代汉学家,他的对华学术研究成果主要出现于冷战时中美对抗最为剧烈的日子里。当时的美国,无论公众还是政府,对二战后中国迅速改天换地都表示看不懂,对“红色中国”则充满恐惧。所以急需汉学家出来科普一下对中国的常识……

  更关键的是:他们怎样对付中国。

  于是白鲁恂这个出生在中国山西(传教士家庭)的学者,就出来提了“中国是伪装成国家的文明”的论断。

  其实他的原话前面还有另一句:“中国不是一个民族国家体系内的国族。”

  如果两句话连起来,你可以感觉到,白鲁恂的意思其实是,他认为中国这个国家是松散的,既然是“文明”而非现代民族国家,那么就有进一步被撕裂甚至崩溃的可能——这个论断,造成了美国政府后来着力支持了很多让中国深恶痛绝的势力。

  很显然的,白鲁恂说这话的愿意就不是想夸中国。

  有趣的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是个独立文明”的观点,又在另一位美国学者亨廷顿那里,获得了新的阐述,这次更要命。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的一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分别是:西方文明、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这里面特别吸引咱们中国人关注的,就是中华文明,如果初看起来,亨廷顿不仅把咱单列为一个文明群类,排名还特别靠前,这很好么。

  但如果你读过该书,就会发现亨廷顿对咱也没怀什么好意。

  亨廷顿在书中认为:人类社会过去所熟悉的冲突形式,都是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冲突。但今后的世界,冲突的阵营将会发生转换,同文明内各国(比如美国和欧洲各国)之间的冲突不再重要,取而代之的是文明之间的对垒。

  亨廷顿还特别强调,在未来,对西方文明可能造成最大挑战的,将是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

  其实,对于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关系,亨廷顿在书中有很多非常悲观的预言:

  美国与中国几乎在所有重大政策问题上都没有共同目标,两国的分歧是全面的。

  尼克松于1994年说:“今天,中国的经济实力使美国关于人权的说教显得轻率;10年之内,会显得不着边际;20年之后,会显得可笑。”

  不论中国和美国社会之间存在怎样的经济联系,根本上的文化差异将使二者无法同居一室。

  该书出版的上世纪90年代,还是克林顿政府热衷于执行对华接触政策的时期,不少美国政客都在幻想用他们的那套价值观逐渐转变中国,但亨廷顿在书中直接指出,这不可能:

  在最广泛的层面上,盛行于众多亚洲社会的儒家精神强调这样一些价值观:权威、等级制度、个人权力和利益居次要地位、一致的重要性、避免正面冲突、“保全”面子、以及总的说来,国家高于社会,社会高于个人。

  此外,亚洲人倾向于以百年和千年为单位来计算其社会的演进,把扩大长远利益放在首位。

  这些态度与美国人信念的首要内容形成了对照,美国人倾向于不信任政府、反对权威、赞成制衡、鼓励竞争、崇尚人权、倾向于忘记过去、忽视未来、集中精力尽可能扩大眼前的利益。中美冲突的根源是文化与社会方面的根本差异。

  阅读亨廷顿的这些文字,你可能怀疑这家伙是从当下穿越回30年前的,在美国精英阶层还在广泛幻想对华“接触政策”能奏效,把中国改造成美国那样的国家时,他已经从文明层面预见了该政策的破产——中国不可能变成美国,哪怕像一点都不会。越是接触,中国就只会越中国。

  我不知道今天美国决策层是否有人后悔没有早听亨廷顿之言,但很显然,美国对华的“接触政策”已经在近年来被事实上放弃了。

  总而言之,“中国是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在亨廷顿那里的意思,其实就是:“我们跟中国人没得谈。”不仅没得谈,美国还要拉上整个“西方文明”与中国对着干。

  这跟当年苏秦跟关东六国提“虎狼之秦”一样,本质上是一种“合纵术”。

  一百年以前的黄祸论,听说过没?亨廷顿搞得这是学术进化版。

  3

  文化和文明究竟有何区别?区别就在于文化是可以多元互融的,而文明则是排他的。一个社会可以同时存在两个甚至多个文化,却注定不能共存两个文明。

  文明与文明的斗争从都是很不文明、甚至野蛮而惨烈的。

  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文明的冲突》一书虽然非常有名,但在中国官方学术界一直规避正面评价该书。因为如果对该书直接表示认可,就意味着认同了我们在未来要与美国针尖对麦芒的前景,这是奉行韬光养晦策略的中国需要极力避免的。

  你注意一下,我们在官宣中说更多的都是“文化”,而非“文明”。近两年来政府强调的也是“文化自信”,而非“文明自信”。

  我们这样说的目的,就是想避免加剧中美之间原本已经有些紧张的关系——国与国都已经谈的怎么剑拔弩张了,真要搞“文明的冲突”,让美国拉上整个西方跟咱对着干,那还了得?

  但值得警惕的问题是:“中国是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这种美国人抛来的高帽子,却在2020年的中国突然引爆,成为热词。

  这事儿不好说的太深。我只能说,最近这几年,有些人,尤其是激进主义的青年们,好像有点过分自我膨胀了,才刚吃了几年的饱饭啊。就吆喝着要“入关”、“翦商”、“东出”,接替美国引领全世界……

  “中国是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这话在他们听来很好很好啊。正好可以拿来拉大旗作虎皮。再自豪一波。

  这就让我想起美国人在打二战前,磨刀霍霍准备干日本的时候,也曾经说日本是“异质文明”。结果“昭和青年”就真有一帮傻缺,照单全收,提什么东西方“总决战”了。

  不过,他们这样煽动的代价是巨大的。

  如前所述,文化是可以交流、融合、甚至多元共存的,但文明却是排他的,文明与文明之间只存在着永恒的竞争、冲突、你死我活……

  而一个国家一旦被优势文明打上“异质文明”的标签,它所面临的敌人就将是众多的,它想崛起所付出的代价就将空前巨大。

  所有,认定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这听上去很提气,但实则非常亏本。

  而真正正确的做法,是先别谈自己是不是的独特文明的问题。让我们先安心先做一个好的国家。

  让我们保障保障好社会的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等这些都实现了,我们再谈要不要自成一派“文明",跟西方分庭抗礼,也不迟。

  而更可能的是,也许到了那个时候,所谓“文明的冲突”也就不存在了。

  因为我相信,世界上真正良善的文明发展到最后,是殊途而同归的。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