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学,他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从政,他开创了国共之外第三个党派;像他这样学术和政治上,都极有建树的人,普天之下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他更是一个极其大胆的人,怼尽文坛大佬,敢和毛泽东争执,还是中国第一个站出来,公开否定“文革”的人,他是中国最敢说真话的硬骨头。
他,就是梁漱溟。
1893年10月18日,他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门第,这个家族可了不得,先祖为元世祖忽必烈五子忽哥赤,也就是说,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蒙古皇族后裔”。
14岁初中毕业后,眼见中华大地战乱四起,他再也坐不住了,怀着一番壮志雄心,投身地下组织“北方同盟会”,开始革命活动。
1916年,年仅23岁的他,就当上司法部秘书,但这时他却突然研究起佛学,还写了一篇《究元决疑论》,没想到,竟得北大校长蔡元培青睐,蔡元培读完连连惊呼:“佛学见解独到,好文,好文!”
于是,中学毕业的他,就凭一篇文章,荣登中国北大的哲学教授坐席。
但这个时候,一个噩耗却改变了他的一生。
1918年11月7日,父亲梁济问他:“这个世界会好吗?”
他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能好就好啊!”
这是父亲生前和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三天后,梁济在北京积水潭投水自尽,留万言遗书说:“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后让国人共知国性乃立国之必要……我之死,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
他悲痛于为大义自尽的父亲,但父亲的遗言,令他觉悟了,从此他转而折向儒学,只为探寻真知,唤醒“新的国性”,他用一生解答了父亲的这个问题!
1921年,他所著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出版,文章独特新颖,被称为“中国新儒学的开山巨著”,一篇文章让他进了北大,而这一本书,奠定了他今生儒学大师的地位!
1918年北大文科哲学门毕业照(前排左起:康宝忠、崔适、陈映璜、马叙伦、蔡元培、陈独秀、梁漱溟,陈汉章)
见解独到的言论让他声名大噪,可他直言不讳的态度,却“得罪”了众多文坛大佬。
一次,蔡元培等人去欧洲考察时,北大教职员开欢送会,大家都说:希望几位先生,将中国文化带到欧美去,将西洋文化带回来。
这时,一个声音却突兀地响起:“你们方才对于蔡先生,同别位先生的希望是大家所同的,
但是我很想知道,大家所谓将中国文化带到西方去,是带什么东西呢?”
众人一听顿时语塞,再仔细一看,发问者正是梁漱溟。
散会后,胡适、陶孟和笑着对梁说:“你所提出的问题很好,但是天气很热,大家不好用思想。”
梁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一般人喜欢说好听、门面的话,如果不晓得中国文化是什么,又何必说它呢!
这一番话出口,把当时在场的知名学者教授们,都统统“得罪”了。
大家都害怕他的一张“利嘴”,渐渐地不和他来往,而他毫不顾忌这些,只要是关乎治学,关乎态度的问题,无论对方是谁,他都直言不讳。
那时名满天下的胡适,人人敬之仰之,而他呢,公然在书中敢指责胡适:
“胡适说,‘仁就是理想的人道,尽人道即是仁’,这是笼统空荡荡的说法,这话危险的很,因为他根本就不明白孔子的道理......"
(胡适)
而他更不喜欢品性不端的文坛学者,经常毫不留情“攻击”。
他多次说到他很不喜欢康有为,披露了康的两件事:一件是,康有为在西安卧龙寺参观时,竟试图盗走寺中多卷珍贵佛经,后被人发现并追回。
还有一次,康有为向银行家余凡澄,“借”走一幅十分名贵的字画,余凡澄多次讨要不得,最后不得不派人到康家强行索回。
他曾一度很佩服章士钊,可是结识章士钊后,却发现章生活糜烂,抽鸦片、赌博、娶妾,他直言:“我很失望,我很不喜欢。”
后来因为中国社会问题,他还一口气“攻击”了张君劢、丁文江、吴鼎昌等多位著名学者:
“这些虽有学问能出头说话的先生,对社会问题却缺欠研究精神,他们提出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有些话说了等于没说,不说倒好些,说了更糊涂。”
他敢这般直言不讳,因为他要自己知行合一,心怀“济世救民”的理想,就算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1937年抗战爆发,他带着学生一起参加抗日,他写信给长子梁培宽说:
“时人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此行盖践之以。”
然后他冒死深入前线,组织当地民众打游击,辗转皖、苏、豫、鲁、冀、晋六个省,宣传抗日8个月,好几次遭遇死亡威胁,但他始终临危不惧,他曾赠送友人一联:“无我为大,有本无穷”。对于生、死,他的态度是“任其自然”。
香港沦陷后,在港的众文人学者乘船撤离,那会日机天天轰炸,水中又有水雷骚扰,夜晚满船人都惴惴不安不敢入睡,唯有他鼾声如雷,有人问:“先生不害怕吗?”他答:“怕什么,我是死不了的,我尚有大业未成,不会死!”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天生德于予,桓魅其如予何?!
1940年“皖南事变”后,国共合作遭到破坏,他忧心如焚,为调解两党矛盾,他率先发起并创立第三政党,“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并担任中央执行委员,之后他辗转于国共之间,为抗日和统一东奔西走。
1949年新中国成立,留在大陆的知名人士都去了北京,共商建国大业;另外的一些人去了台湾、香港、美国;唯独他哪里也没去,就留在重庆守着他创办的勉仁学院。
后来在毛泽东和周恩来再三邀请下,他才来到北京,和毛泽东一起讨论当下形势,有时谈得兴高采烈,可他直言不讳的态度,也常令两人不欢而散。
而就在之后的1953年,因为他刚介耿直的言论,引发了一场巨大风波。
(梁漱溟和毛泽东)
1953年9月,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周恩来作了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报告,在小组讨论的时候,他第一个站出来,为全国农民仗义直言:
“过去将近30年,中共都是依靠农民以乡村为根据地的,但自进入城市之后,工作重点转移于城市,特别是近几年来,城里的工人生活提高很快,而乡村的农民生活却依然很苦,所以各地乡下人都往城里跑,城里不能容,又赶他们回去形成矛盾。”
可对于他的发言,大家很不以为然,此后几天的会议上,对他的言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他十分气愤,牛脾气又犯了,不顾一切地要求发言,并与毛泽东爆发了激烈争吵,掀起了一场巨大风波,直到有人在会场上大喊:“梁漱溟滚下台来!”
这场惊心动魄的争吵才结束。
随后,毛泽东给他的问题定了性:虽“反动”,但不算反革命,要批判,但也要给“出路”。
可之后,没人再愿意让他扯入政坛,但他仍旧坚持自己的信念,不顾一切继续说真话!
“文革”开始后,他更大的劫难到来,家中被抄,所有的字画、简牍、图书都被烧毁,衣物被抄走,只能将洗脸毛巾系在腰间以免着凉;没有房子了,初秋他只能睡在水泥地上;他被拉到街道上去陪斗“坐飞机”,扣上“右派“的帽子。
如此惨况,而他却说:“被毁掉的都是身外之物,没有什么,不过,思想是销毁不了的!”
他还作了一首“文革”打油诗:
十儒九丐古时有,
而今又名臭老九,
古之老九犹叫人,
今之老九不如狗。
专政全凭知识无,
反动皆因知识有。
倘若马列生今世,
也需揪出满街走。
期间他都自身难保,可还不顾一切的为刘少奇、德怀直言:”他们有自己为国家、民族前途设想的公开主张,他们的错误只是所见不同!”
这话一出口,他更是遭来更惨烈的批判,那时已经80岁高龄的他,天天都遭到小组的批判,而他在给香港友人的信中说:“我以拒不批孔,政治上受到孤立,但我的态度是独立思考和表里如一,无所畏惧,一切听其自然。”
熬过去小组批判,又是两个月的批判大会,当受到众人围攻时,组织者问他有何感想,他扬起头,一字一句傲然宣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中国真正知识分子的刚直,一代大师坚持真理的气魄,尽展无遗!
1976年,“四人帮”垮台,在“两个凡是”仍旧笼罩的气氛中,他在政协会议上一针见血的说:“文革”搞糟了,祸因是治国不靠法治而靠人治。”
而此时,真理标准大讨论还没有开始,他可谓是:公开讲话否定“文革”的中国第一人。
接着在政协会上,他又一次直言:“今天,中国由人治渐入于法治,现在是个转折点,今后要逐渐依靠宪法和法制的权威,以法治国,这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中国前途之所在,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
之后他用尽余生致力于弘扬中国文化,1985年,92岁的他仍坚持站在讲台上,他用力地挥舞着手臂,用最坚定地声音说道:
“我不是一个书生,我是一个拼命干的人,这一生我是拼命干的!”
而耄耋老年的他,仍旧不改自己直言不讳的秉性,他和同样年过90的冯友兰见面时,痛心道:
“中国知识分子既无独立的地位,更无独立的人格,真是最深刻的悲哀!”
1988年6月23日,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梁漱溟,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在他最后的岁月中,他被人们称为:
中国的脊梁、最后的儒家。
可他却对这些称谓敬而远之,他说自己是一个“问题中人”,一生所做只是独立思考、表里如一而已。
而冯友兰的一副挽联,更是写尽了他的一生:
钩玄决疑,百年尽瘁,以发扬儒学为己任;
廷争面折,一代直声,为同情农夫而执言。
华夏伟人,国士风骨,
正气凛然,亦佛亦儒,
义不苟合、刚介耿直,
直言不讳、独寻真知,
他,
集大志大学大成于一身,
是看透大起大落之大人,
他以天下为己任,
无畏生死、敢说真话,
是时代最真、最勇的大师!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2020年,梁漱溟逝世32周年,他值得我们所有人的致敬和缅怀!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火爆全网:付鹏汇丰演讲(内容梳理 & 全文 |
2 | 惊传:轮到蔡奇了?儿子被中纪委带走调查 |
3 | 苗华落马 意在习近平?传背后主谋是他 |
4 | 巨震!全球巨头濒临破产 美国1.7万员工前途 |
5 | 美国宣布:终止与该国战略伙伴关系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