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0年,新冠疫情、中美交恶,让封锁、脱钩成为常态,也让中国年轻人的出国留学之路在骤然之间平添了曲折与未知。
我们为此采访了中国改革开放后早期出国留学生、香港博源基金会学术委员丁学良教授。丁教授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中国大陆恢复高考后最早一批研究生,1982年在复旦大学获得哲学史硕士学位,1984年赴美,在哈佛大学师从美国著名思想家丹尼尔•贝尔,1992年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此后他长期执教香港科技大学,并在澳大利亚、美国、中国内地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担任研究员或客座教授。他研究方向众多,包括共产运动、比较现代化、国家竞争等,尤其对大学教育与人才流动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有过精深研究,最近的出版的书籍包括《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
在访谈中,丁学良结合自己多年的海外学习与生活经历,畅谈不同代际的中国留学生之比较,疫情为何让走出国门了解世界变得更为重要,留学生如何才能走突破由语言、身份和社交媒体围成的小圈子,以及如何才是更理性的爱国。由于访谈较长,我们将其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往未见之地,向寰宇求知
四十年前走出国门的丁学良,在哈佛的课堂之外,还会去到美国的教堂、兵营、警察局、法庭和议会,抱持着谦恭而热忱的好奇心,寻求对自身认知的超越。四十年来,国力日渐强盛,但国人的好奇心和心态的开放度似乎却并未随之增长。丁学良说,19世纪末中国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受到了日本明治维新“向寰宇求知识”的刺激,今天的国人应当重拾这种精神。
第二部分:在外留学,要跳出令你过于舒适的话语和圈子
丁学良说,在他的留学时代,因为贫穷,中国留学生们喜欢抱团取暖。如今中国学子条件优渥,英文流利,原本有更大优势融入当地社会,但很多人照旧一起“窝”在密不透风的小圈子里。他分析了三个原因:因为有个中国胃,因为想说中国话,也因为受困于一种习惯了的、不愿被冒犯的话语和认知体系。
第三部分:爱国要理性,不要玻璃心
当我们说“爱国”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说什么?诚挚朴素的爱国情感,如何不轻易蜕变为“玻璃心”?作为现代世界的公民,我们的身份认同是基于血统,抑或文化,还是公民权利?以理性爱国的心态,海外留学生可以如何与外国友人讨论这场疫情?
第四部分:世界的封闭与倒退不会是永久的
在丁学良看来,新冠疫情、中美关系造成的封闭与隔绝,既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也不会是永久和不可逆转的。当美国暂时关门时,还有其它很多国家的大门对中国学子敞开。他建议,打算留学的年轻人在专业选择上不要过于局限于以往经验,因为疫后世界,人类的知识、生产、生活,人类对待生命的态度,都会跟以前不一样。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红三代来信:习只剩下一条路 |
2 | 被他出卖!中纪委第一要案 惊传丁薛祥儿子 |
3 | 川普改口 承认俄侵略 否认5月访俄 |
4 | 你们都错了!首谈DeepSeek 黄仁勋霸气回 |
5 | 强硬表态,卢比奥给北京划下一条红线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马斯克翻车了 |
2 | 美元老级人物发声:川普迟早断送美国百年基 |
3 | 这就是中国偷技术的捷径 |
4 | 美国人的苦日子来了 3商品飙涨 川普狂甩 |
5 | 形势急转直下!美俄揭开这张共同底牌 |
6 | 泽连斯基改口:全力与美国达成协议 |
7 | 红三代来信:习只剩下一条路 |
8 | 被他出卖!中纪委第一要案 惊传丁薛祥儿子 |
9 | 泽伦斯基睡觉闯出大祸 |
10 | 格杀勿论 习绝不允许“第二号人物”存在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俄乌战争即将结束,乌克兰几乎 | 侃侃 |
2 | 川普神兵从天降.美国精神大发 | 木秀于林 |
3 | 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表现明智吗 | 阿妞不牛 |
4 | 退而求其次吧! | 水蛇 |
5 | 美俄和谈:普京的六个条件 | 随意生活 |
6 | 为什么美国抛弃乌克兰 | 骆驼 |
7 | 赵晓:川普:几多华人还能看懂 | 万维网友来 |
8 | 川普昨晚睡得好吗? | 倩影 |
9 | 结束俄乌战争的钥匙在欧洲人手 | 施化 |
10 | 重温历史,【中苏友好】【中美 | 随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