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每日文摘 > 正文  

我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我忧心忡忡

www.creaders.net | 2020-09-07 01:10:39  牛皮明明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振臂欢呼消耗不掉深刻,言语同样代替不了未来,偏见应对不了偏见。民族主义始终都是一种危险力量,当无节度运用这种力量,一定会带来短视。

01

  不知不觉,2020年过去了8个月,再过4个月,这一年就算过完了。(多么可怕的句式)

  不知道各位有何感想,反正我心里感受是复杂的。

  这是我经历过的最缓慢的一年,也是经历的最快速的一年。如此缓慢,却又稍纵即逝。过去8个月,无需提醒,鬼都知道经历了什么,世界经历了什么。

  如果在去年,人们还对世界和未来有所展望。那在今年,我们剩下的也许只有失望。

  过去的8个月里,我们每个人似乎都被生活焦灼着。后来的事,想必我们所有人都知道了。整个世界割裂而短视,互相恐惧、互相猜忌、互相隔膜,人与人是这样,国家与国家也是这样。

  这8个月里,听的最多的一个词便是“见证历史”。

  好像每个人都置身在历史之中,之所以人们热衷讲述“见证历史”这个词,说明这个历史是不正常的,是脱离了既定轨道的历史。

  在正常的那些年里,这个词通常不是来自于自我感慨,而是来自于官方语言。卫星上天的时,播音员说,我们正在见证一个历史。加入WTO时,播音员说,我们正在见证一个历史。中国足球躺进世界杯时,播音员说,我们正在见证一个历史。

  而如今的“见证历史”和播音员口中的见证历史,截然不同。播音员口中的是“被迫见证”,而我们口中的则是迎头撞见。

  失业、无事可做、贸易停顿、世界摩擦增多、中美关系割裂、绝望、焦灼。

  我不知道有什么比这还要糟糕的事。

  悲观一点说,似乎在2020年里,每个人都在用肉身与时代互博,最后都踉踉跄跄倒毙于时代。

02

  我们不妨把时间拉长一点,来看看过去的40年。

  过去40年,我们都经历着中国一点点强大。

  少年时代,电视里放映着《北京人在纽约》,当王启明面对外国人的时候,他的尊严和性格,在人情冰冷的纽约是无处安放的。他被揍被打,最后不得不乘坐返回北京的飞机。

  那是一个对国外心生向往的年代。

  我的一个早年出国的朋友告诉我。他80年代离开中国时,那架飞机上,全是中国人。当飞机划过太平洋时,连透过窗门照在脸上的阳光都是自由的味道。可5年以后,他后悔了,因为鲜活的中国社会,提供的发财机会,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提供的,他说自己错过了一个时代。

  我小时候,生活在兰州。在兰州农民巷的小吃街,我第一次见到外国人,几个金发的外国人,他们穿着短裤、拖鞋,坐在街边的圆桌上吃着几盘菜,隔着马路我都可以看见那满满的一盘青椒肉丝,几乎看不见青椒,全是肉丝。

  那个时候,餐饮行业还没有现在这么偷工减料,猪肉也没有现在这么贵,人们也没有现在这样热衷减肥。

  显然,我的目光不在那一盘肉丝上,而是一直盯着那几个外国人看。那是我在生活里第一次见到外国人,和当时所有人一样,我们都认为外国人的生活都是好的。外国人喜欢的东西都比我们高级。

  那时候中国人,就像明治维新时的日本人,凡是西方的都要学,学跳交谊舞、学喝红酒,学穿鲸骨裙,甚至还有人建议将西方的人种引入日本,与日本女人结婚,然后改变民族基因。

  虽然现在想起来很可笑,但民族落后的时候,想出什么怪招都并不令人惊奇。现在想来,90年代的中国,很多东西和明治时期的日本真得很像。

  如果让我闭着眼睛想象过去的那些年,我一定会想起烈日灼心的午后,乡村的街头满是打架斗殴的青年,在“只生一个好”的村外标识下面。也一定可以看到一群穿着破烂的人,无所事事地站着,他们穿着几乎一样的衣服,陈旧而灰尘满满,他们形象单一,分不清彼此。

  过年时,务工的青年从城市回来。一整天都把录音机声音调到最大,反反复复地播放刘德华的《中国人》。在农村,他们是被孩子们羡慕的人,而在城市,他们被称为“盲流”。

  整个中国都是穷的,没有人敢想象能够坐着飞机去各地旅行?能够自己买一辆汽车?这些都是敢想都不敢想的。

  穷就像一块烙印,烙在每个人脸上。穷只是穷,穷什么都不是,只是贫穷本身,没有比贫穷更可怕的事。

  我河南老家的邻居穿一件旧裙子在院子里摘菜,我看见她穿着烂如渔网的内衣。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女人的身体,这一切带给我的震惊,直到现在都刻骨铭心。我也看见一个上个年龄老人,一到夏天,没有新衣,就光着身子走来走去,她瘪掉了的胸,像一枚捏扁的纸烟盒,毫无生气地搭在胸前

  是穷,让很多人没有了尊严的。

  贫穷就是贫穷,即便中国现在依然是一个低收入国家,月收入不到1000元的人口占到6亿,整体水平和国外还有很多差距。但与过去相比,现在的生活确实比以前好多了。

  那时候的中国大概就是这样,每个人都在愁着挣钱,许多学习很好的学生,仅仅因为几块钱的学费,就频频辍学,这样的事,遍地都是。那时候的人,每天都在拼命想着赚钱,尚且都难以维持明天的生活开销。

  穷是一种原罪,穷和意志、坚定、知耻后勇,统统都没有关系。穷的时候,甚至是没有羞耻心的,是没有廉耻的。

  整个80年代、90年代,大概是中国抢银行大案发生最多的年代,也是中国绑架案最多的年代。那些案件的残暴程度,每一个血淋淋的细节,甚至会让你现在看到,都会觉得惧怕。

03

  国家穷的时候,连观念都是穷的。

  现在人很多提起那些年,总会用一些想法美化那些年代,说那些年人们有精神需求等等。

  但我知道的那些年,并非如此。一个封闭太久的世界,刚刚改革开放不久,一切充满草莽主义,如果说有很好的精神世界和价值文明,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有,也只不过停留在知识界,和普通人是没有太大关系。

  当时的人们,观念就像一张旧纸,任何的新字都很难写上去。就连“离婚”这样的事,也会被人称为大逆不道、伤风败俗。“婚前性行为”也会被许多人争相讨论。许多残酷的家庭案件,都因一个“性”字,家破人亡。

  还有同性恋的话题,始终都是整个社会的禁忌。没有一个人会在公开场合谈起这个词,甚至对这个词很陌生。觉得这个词是外国人溃烂的生活,而中国人中并没有这种人。

  现在许多人觉得很可笑的事,在过去都是辩论和争议的。如果用现在的眼光去看,你甚至会觉得那时候,媒体上的很多讨论,都有几分反人类的倾向,而在当时却是争论不止。

  如果把现在媒体上发生的事情放到以前,可能随时都会割裂。

  今天,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你可以在地铁看到许多同性恋者牵手走路。如果在当时,或许一定会有人上来横眉怒目。那时候,人有强的工具化属性,好像人一生下来,就是要为干什么而出生的,连孩子上学,问长大了要干什么,都会给出几个备选答案:

  医生、老师、农民、科学家。

  农民这个选项,似乎从来没有几个人选择,选择农民也就意味着没有出息。

  那时候的价值观就是这么单一,而今天,或许一个孩子,他选择任何一种理想,可能都会得到家长的心理认同,而在当时,人更像是一枚工具。

  客观来说,这些年,不管是教育、还是人的价值、人的思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即便在一些方面,变化是来自于世界进程的被迫变动,还有很多地方出现了倒退,媒体环境也比以前要差。

  但整个社会的民间思考,依然是变化的、包容的,这是来自于几代人争取的结果。任何一点点自由的思考,和社会情绪的包容,都是来自几代人的渴望。

  很多时候,即便我对这个社会有很多指责,甚至在许多地方,都让我愤怒,让我不满。但我依然热爱这个时代,依然热爱着当下。

  这不是读书人、知识分子幼稚的矫情,更是一个人的真实感受。

  我知道,宽容的力量永远大于极端的力量,温和的持续性也永远大于愤怒的持续性。

  现在的每一份权利、每一份民间拥有的宽容度、理性力量以及对人的尊重,都来自于过去社会那么多年辛辛苦苦的争取。正因为这样,社会宽容度哪怕缩小一点,理性的力量哪怕减少一分,愤怒的热度哪怕上升一个刻度,这都会让我感到惧怕,感到极度的不安和忧虑。

  因为我知道,一个包容的社会会给人们带来什么,一个理性的社会会给人们带来什么。而一个愤怒的、背离理性、背离科学的社会,又会给人们带来什么。

04

  如果我们把时间再拉长了来看。

  我们不妨把历史当成一个卷轴,从1840年开始到2020年的180年里。这个卷轴的前140年是怎么样?鬼都知道这180年里的前140年中国的经历。

  如果一个普通人生活并死亡在这140年里,那一定是最可怜的140年。战争、洪水、革命、政治、饥荒、天灾人祸,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这是一种文艺的说法,更多的时候,任何灰尘,都有可能变成普通人的断头台。

  很可惜,更多的人在这140年里,不是李鸿章、也不是张之洞。不是孙中山,也是毛泽东。更多的普通人就是逃难路上、充当炮灰的甲乙丙丁。

  如果再仔细分析这140年的话,中国不是没有机会,中国也不是历史书上说的落后就要挨打。至少在这个卷轴上的1840年到1880年的40年内,中国是有机会的。但中国错过了,错过了以英国为主导的全球化经济体系的40年。

  当时,英国推动世界经济,推动工业革命,这40年,是世界提供给很多国家发展的窗口期,只要抓住这个机会的国家,都有机会发展,都有机会贸易,都有机会从马车坐上火车。日本抓住了,而中国没抓住。日本抓住了,然后连带着倒霉的就是中国。

  甚至可以说,这张卷轴中间的100年,中国都在为前40年错过的机遇买单。

  如果把这张卷轴,打开到后面的40年。这张卷轴的画面,一定很好看。不是洪灾、饥荒、革命、战争,而是改革、科技、创新、贸易,百姓的生活是旅行,追求生活方式,开始注重精神需求、融入世界、了解世界。

  这40年,是以美国为全球化经济体系主导的40年,幸好,这一次,中国没有错过。

  这张卷轴的180年里,这个40年是最好的40年。一战以后的任何时期,都没有比这40年,更平稳,更有活力。这是最好的40年,只要哪个国家想发展,都可以进入世界发展,只要哪个国家想贸易,就可以贸易。中国进入了,然后中国变成一个庞大的经济体。这个40年,只要哪个国家不是傻子,都会愿意进入发展。

  很多年以后,一定会有人回望这个时代,他一定会无比冷静地说:

  这4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但处于黄金时代的人们并不觉得。

  我从不怀疑中国人能够创立一个强大的国家,这个民族的性格自古都是勤劳的,他们有着世界独有的吃苦精神,他们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靠着勤劳活下去,并活得越来越好。人们渴望世俗成功,比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要迫切。他们对世俗生活,对改善世俗生活有近乎宗教一般虔诚。人们没有信仰,世俗成功便是全部信仰。

  这样的国家强大起来,并不稀奇,只要市场打开一个缝隙,人们就能挤进去创造一个天地,只要有机会,这个国家就可以抛弃一切,甚至可以抛弃文化,去抓那个机会。

  正因为这样的民族性格,才有了今天的中国。

  我从未担心世界会不会好的问题,经历过一战二战的人们,应该早以对危险有所警戒。我也坚信人类始终会以乐观的态度前行,明天的铁路、飞机一定会比今天的铁路、飞机更快;明天的学校、教育、医疗一定会比今天的教育、医疗更先进,更丰富。我也相信,人与人之间会越来越尊重,会越来越体贴,包容更多的不同。

  这些是我从未担心过的。

  但我非常担心,就是亲眼看到这个黄金时代戛然而止,我希望这一天,在我有生之年不要到来。

  这不是读书人的杞人忧天,而是任何一个认真翻阅了历史的人,都会发现历史上许多的黄金时代,都是因为失去理性戛然而止的。

  全球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根基,现代经济常识是人聚在一起,国家聚在一起,才会有市场、有活力。去全球化一定会带来灾难,这是当下世界的常识,这不是一句简单的极端便可以消耗的理性。

  振臂欢呼消耗不掉深刻,言语同样代替不了未来,偏见应对不了偏见。民族主义始终都是一种危险力量,当无节度运用这种力量,一定会带来短视。

  我在这个国家生活过这么多年,我知道一些危险的情绪破坏力极强,且后坐力极大。

  所以你不要跟我谈什么爱国不爱国,我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这么多年,我知道这块土地上,什么样的情感富有理性,什么样的情感坚毅而宽容,也知道什么样的情感偏激而遭人唾弃。更知道什么情感违背常识,而有可能诱发灾难。

  我也怀疑此刻无人能够看透未来,无人能为当下的世界轨迹做出准确判断。

  唯一不变的是,我们依然应该相信价值,相信宽容的价值,相信市场的价值,相信文明的价值。因为坚信了这些价值,拥抱了这些价值,才会有一个鲜活的未来。我们这40年,正是坚信了这个价值,人们才拥有了今天的生活。

  这不是读书人的幼稚,浅薄的几句观点。而是来自我对这180年中国历史深刻的思索,有我对这个世界深切的忧虑。

  直到今天,我依然是忧心忡忡的,对整个社会有深切的忧虑。因为,没有忧虑的民族和没有忧虑意识、头脑简单的人是没有未来的。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