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绕不过的“母亲”。
有人说,她虽然只活了62年,却足足影响了半部民国史!
作为女人,她集东方传统美德与西方开明思想于一身,端庄贤淑又敢于抗争;
作为妻子,她是丈夫不可或缺的帮助者,她所操持的这个家,后来甚至有着“民国第一豪门”之称;
作为母亲,她一改传统中国母亲隐忍和边缘化的形象,在其言传身教下,她的几个子女分别成长为“无冕之王”、“国之瑰宝”、“第一夫人”、“民国金融之父”……
这是民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宋氏家族唯一的全家福,1917年夏摄于上海宋寓。前排:三子宋子安;二排左起:长女宋霭龄、长子宋子文、次女宋庆龄;后排左起:次子宋子良、父亲宋耀如、母亲倪桂珍、三女宋美龄。
丈夫评价她:“才德的女子很多,唯独你超越一切!”
女儿评价她:“她身负重荷,仍文雅高贵,端庄美丽……”
身边人评价她:“平时乐善好施,尤非他人所能及。闻其对于各处教会学校医院以及临时赈济种种慈善事,无不慷慨捐助。
待老年人亲如手足,待幼年人宝如孙子,一生自奉简约,节食省衣……”
她叫倪桂珍,是民国“传奇母亲”的同时,也是一位敬神爱人的基督徒。
01
宋氏家族背后
一个出生在
基督徒世家的女人
当我们提起民国豪门,或许率先会想到“四大家族”。
而四大家族中的豪门,又不得不提起“宋氏家族”。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宋氏家族开始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并影响整个中国半个世纪之多,这个家族的三儿三女:
宋蔼龄联姻孔祥熙,敛财有方,富甲天下;
宋庆龄婚配孙中山,革命信念矢志不移,广受国人爱戴;
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成为第一个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的中国人;
左起分别是宋蔼龄和孔祥熙、宋庆龄和孙中山、宋美龄和蒋介石
而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三兄弟,在民国政治、经济舞台上,亦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
教育学家孙云晓说:“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你自己的人生。”
看倪桂珍的照片,身材矮小,相貌一般。
以至于很多人只把她当成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旧式小老太太。
但就像有句古话说的那样,“家庭盛衰看母亲”。
若是没有倪桂珍,什么“民国第一豪门”,什么“国之瑰宝”根本不可能存在,乃至半部民国史,都会因此被改写……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切还要从她的成长背景说起。
倪桂珍出身在一个书香世家,母亲徐氏是名门之后,先祖是明代最早接触基督教的儒家知识分子徐光启。
徐氏家族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名门,倪桂珍的父辈亦是浙江宁波余姚的望族。
她的父亲倪韫山,还是上海耶稣会最早的牧师之一。
倪桂珍的父母性情温润,思想开明,在当时那样一个重男轻女的社会里,父母并没有轻视家中的女儿。
倪桂珍5岁就进入私塾,跟老师练习写字;
8岁进入女子学校;
14岁时,被父母送到上海教会学校——稗文女子中学读书。
在民主、开放的家庭氛围感染下,她头脑活跃、大胆自信。
不仅擅长让许多女孩“谈之色变”的数学,还说得一口好英文,弹得一手好钢琴。
与此同时,在家庭和学校的福音启示下,倪桂珍也成长为一名敬虔的基督徒,并在后来对自己的儿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女儿宋庆龄就曾回忆说:
“母亲常常一跪就是几个小时,在母亲看来,祷告上帝不仅仅是请求祂祝福自己的子女,乃是等候祂的旨意。
对于母亲而言,信仰不是单行道。
她按照上帝的箴言生活,公正行事,爱慈悲,谦卑地与祂同行……”
02
和归国穷传道相遇
缔造民国“第一豪门”
不知不觉间,倪桂珍长成了大姑娘,也到了该嫁人的年纪。
由于小时候裹脚反应特别大,连着发高烧,父母出于心疼,便任由她的脚“自由生长”。
可在那个以“三寸金莲”为美的旧社会,这双“大脚”,加上从小接受西式教育的背景,竟成了她婚姻路上的重重阻碍。
后来,家里曾为她订了一门亲事,但对方并不是她喜欢的类型,她果断拒绝道:
“宁可嫁不出去,也不要嫁给不喜欢的人。”
那个时候的女子,大多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像她这般公然反抗的,纯属罕见!
好在家中父母都是明事理的人,见女儿不愿,便只好作罢。
不久之后,倪桂珍就遇上了自己相伴一生的男人——宋耀如。
宋耀如,也有着传奇般的人生,他原名韩教准,本是海南偏远海岛上的渔民之子。
由于家境贫寒,12岁时,他就被过继给了在美国经商的堂舅父,改姓宋。
当时他刚从美国圣三一学院,接受完系统的神学教育回到中国,拿着微薄的薪水,在上海从事宣教工作。
在某次教会唱诗班活动中,宋耀如注意到了倪桂珍。
眼前的她虽不美艳,但却面容温柔,表情庄严,眼神中还透着几分灵动。
在自己的老同学,同时也是倪桂珍大姐夫,牛尚周的撮合下,宋耀如和倪桂珍最终因共同的基督信仰,走到了一起。
1887年仲夏,两人在上海的基督教监理会新教堂,举行了基督教婚礼。
婚后两人同心同德,为传播上帝的福音尽心尽力。然而丈夫微薄的薪水,却常常使这个家庭捉襟见肘。
为了支持其事工,倪桂珍不惜拿出丰厚的嫁妆。为了养家糊口,宋耀如除了传道工作之外,也逐渐把部分精力转投工商业。
在妻子的悉心打点下,宋耀如开过印刷厂、当过面粉厂经理。
短短几年时间,宋耀如就从一个籍籍无名的穷传道,成了上海滩颇有名号的实业家!
在上海的这段时期,夫妻两人一边传道;一边兴办实业;一边救济孤儿、医治病患,做着慈善工作。
而与革命先驱孙中山的相知、相识,又使得宋家,成了其革命事业热情的支持者,以至于后来孙中山也成了宋家的女婿。
据宋家子女回忆:“母亲料理家务,设法量入为出。凡是省吃俭用节余下的钱,她即捐赠给革命事业。
她也接济穷人,并且是学校和教会的资助人……”
03
有别于万千传统父母
超前的基督化家庭
“宋氏家族”之所以在近代史中,如此引人注目,很大程度上是宋氏家族的子女们。
宋家六子女,在20世纪前半叶的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是各领风骚。
宋家三位女儿,
长女宋霭龄被誉为“无冕之王”,
二女儿宋庆龄被誉为“国之瑰宝”,
三女儿宋美龄被誉为“第一夫人”。
而在儿女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倪桂珍的影响,可以说是潜移默化、无处不在的。
在儿女的教育上,与传统“严父慈母”不同的是,宋家奉行的是“慈父严母”。
宋耀如由于平时忙于社会活动,在家里总显得热忱、和蔼、随和放任。
所以是倪桂珍,为这个家的“严肃家教”付出了最大精力。
宋美龄说:“母亲的个性,处处表示出她的严厉刚强,而绝对不是优柔善感的。”
后排左一起,宋子安、蒋介石、孔祥熙、宋子良,前排左起,宋美龄、倪桂珍、宋霭龄
几个孩子出生时,宋家基业已是相当丰厚,可是倪桂珍却不允许儿女有丝毫的奢靡浪费。
她不仅要求女儿们从小学会做饭、烧菜、做针线活等技能,还身体力行亲自教儿女们读英语、弹钢琴、查《圣经》。
同时,更是严禁儿女染上酗酒、赌博、撒谎、偷懒等恶习,一旦发现,就会严加管教。
她认为溺爱是对孩子的“扼杀”,日后定难成大器。
不过宋家虽然家风严肃,倪桂珍的教育却并不古板。
倪桂珍喜爱弹奏钢琴,宋耀如喜欢唱歌,于是周末举办家庭聚会,是宋家的惯例。
在父母的熏陶下,宋蔼龄歌唱得很好,宋美龄学会了跳舞、画画,宋庆龄则弹得一手好钢琴。
就如《宋庆龄传》中写道的那样:
“正是这样,宗教、田园、钢琴、英语和民主精神,
使这个家庭与当时中国万千个普通家庭相比较,处在一种‘世外桃源’的优越环境中。
既有基督教严格的生活秩序,又有和谐、欢乐和诗情画意的氛围。”
1929年9月,宋家在宋美龄寓所合影。中坐者为宋母倪桂珍;后排左起:宋子良、宋美龄、孔祥熙、宋蔼龄、宋庆龄,右为宋子安。
而在儿女的学业上,倪桂珍也显得格外得开放。
当人们刚开始认真考虑女孩的教育问题时,倪桂珍早已打定主意:她的所有女儿,都应该到国外去学习。
像把小女儿宋美龄送出国时,她还不到10岁,而且一去就是10年。
宋庆龄和孙中山
有人说她心狠,但她知道只有学会适当地放手,儿女才能自由地翱翔。
不是把牢牢把他们控制在手里,而是要在背后推他们一把。
就连三姐妹共同就读的,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其校长都佩服地说道:
“宋氏父母,是极具想象力及勇气的,东西文化融合的前驱!”
而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她常常周济穷人,给贫苦人家送粮食,帮忙照看有病的孩子。
还经常开设课堂,给没读过书的人讲授卫生健康常识。
宋氏三姐妹
她乐善好施、慷慨仁义的精神,也为子女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像后来,战争爆发后,宋霭龄在上海,为伤兵和难民做了不少救济工作;
保育、孤儿、妇女工作,是宋美龄日后社会慈善事业的一个重心;
宋庆龄更是创办与领导了“中国福利基金会”,为中国的慈善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如在《宋耀如:宋氏家族奠基人》一书中,就记载了宋霭龄对宋庆龄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本来决心不过问政事,一心经营事业,用赚来的钱给国家和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办些实事……
我听说你正在发起组织妇女抗敌后援团,这抗日的大事,我也要积极参加。
父亲生前一直教育我们要爱国,还有什么比抵抗侵略更能显示爱国的行动吗?”
04
因敬畏耶和华
成就民国“传奇母亲”
犹太人有句谚语说:“男人建造房屋,女人建造家庭。”
在母亲节前夕,我们或许会看到很多人在赞扬母亲,亦有很多人在探寻和追问“母亲”这一角色的意义。
母亲在家庭中的定位是什么?母亲又如何影响儿女?
1942年,宋氏兄弟及其夫人。左起:宋子安与夫人吴其英、宋子良夫人席曼英、宋子文与夫人张乐怡、宋子良
宋家姐妹有句名言:“皮囊非所倚,唯才华与勇气,足可照亮坎坷之路。”
意思是,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不是外面这副皮囊,而是内在的修养与勇气。
生逢清末、民国时期倪桂珍,可以说长得极其平凡,外貌从来不是她所倚靠的东西。
但作为母亲,她却于平凡的点滴生活中,怀揣着一颗要对上帝负责的敬畏的心,改写了一个家庭,乃至半部民国史的面貌。
宋家三姐妹和母亲
对于自己的人生,倪桂珍自主、自立、自强。她反叛封建传统、追求个性自由、思想解放。愿意遵守上帝的诫命生活。
杨菁在《宋子文家事》中直言:“宋夫人,是早期新式中国妇女的样板……”
对于家庭,倪桂珍秉持开放、民主的态度。作为丈夫宋耀如的贤内助,两人互相尊重,彼此扶持。
对于子女的教育,她坚持男女平等,以一种既严格又“宽容”的方式,悉心陪伴儿女长大。
对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她散尽家财,甘冒风险,在丈夫1918年去世后,她更是专注于教会服侍和慈善工作,很少过问别事。
她坚强,而非坚硬;
她善良,而非怯懦;
她严格,而非严苛。
艳丽是虚假的,美容是虚浮的,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
箴言书 31:30
因着敬畏耶和华,最终成就了这位,影响半部民国史的“传奇母亲”!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顶尖专家进女友住所后,精确导弹从天而降 |
2 | 惊天动地大事就要来临 |
3 | 中共实权人物官宣落马 习早已被架空 |
4 | 人民币贬21%,加币贬19%....灾难要来了 |
5 | 习与蔡奇同现异常!很蹊跷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