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每日文摘 > 正文  

刘瑜:那些把世界搞得一团糟的知识分子

www.creaders.net | 2020-04-20 12:51:20  万维读者网 | 13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知识分子”是什么?

  在中国,很多对此问题有过思考的人恐怕都会表达一个这样的观点:知识分子不仅仅是掌握了特定领域知识的专家,而且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担当、良知、使命感、“为老百姓说话”此类词汇作为对知识分子的伦理要求,经常出现在公共话语中。

  这种看法不奇怪——我国的知识阶层曾经被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浸润过一两千年,然后又被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的观点鞭策过半个多世纪。

  然而,托马斯·索维尔在《知识分子与社会》一书中,却对知识分子这种热情洋溢救国济民的“责任感”表达了强烈的怀疑与批评。以整个二十世纪的全世界尤其是美国的历史为背景,索维尔对著名知识分子在经济、社会、法律和外交领域的所作所为进行了梳理,最后他发现,知识分子在此阶段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功能就一个:添乱。

  当然,作为美国著名的保守主义经济学家,索维尔的批评对象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而主要是左翼知识分子。

  在他的笔下,我们读到,在经济领域,几代左翼知识分子热衷谈论财富如何被分配却不关心财富如何被创造,这种“半路开始的叙事”最终造成既低效又不公正的经济政策;在外交领域,他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拥抱“和平”、“裁军”、“反战”、“协约”等美好的字眼,但这种肤浅的道德观塑造了绥靖主义的外交政策,从而牺牲了长期的和平……

  总之,如果这本书可以有一个副标题,索维尔大约会把它叫做“那些糊涂蛋知识分子是如何把整个二十世纪搞得一团糟的”。

  问题当然不在于这些人是坏人。事实上就个体而言,他们甚至可能是很好的人——谁能说萨特、萧伯纳、杜威这些索维尔批评的知识分子,同时也是二十世纪最耀眼的一批知识分子,是“坏人”呢?问题甚至在于这些知识分子“太好”了——他们如此急于为社会负责,以至于把“社会”自身所蕴含的力量和智慧给摒弃了。但社会是充满智慧的。

  社会之所以充满智慧,不是因为其中千千万万个体中的每一个有多少超凡脱俗之处,也不是因为“贫贱者最高贵”之类的民粹逻辑,而是因为社会通过亿万次互动、试错、适应这样一个“体系性过程”来实现知识的积累。

  反过来,知识阶层的个体可能非常出类拔萃,但是,“世界上最为知识渊博的人,能否拥有世间所有知识的哪怕1%?”索维尔问道。“那些拥有社会中1%知识的人,去指导或控制那些具有其余99%知识的人,这种情形既危险又荒唐”。

  在这里,索维尔的分析显然是呼应哈耶克关于“分散知识”及其后果的观点。的确,某种意义上,索维尔是对哈耶克观点一次新的注释。和哈耶克一样,索维尔认为,正是知识论上的分野,导致了“精英设计派”和“自发秩序派”两种政治观的分野。

  这种系统性的分歧,被索维尔最后归结为一种近乎神秘的世界观差异:那些过于信奉理性、精英知识、政府干预的人被他称为“乐观主义者”,他们总是急迫地看到社会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似乎所有的问题都有政治的解决方案。

  而索维尔的阵营,基于对人性的悲观认识,认为政治的力量是有限的——也许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解决方案,但这个解决方案背后,可能又带来一个新的更大的问题。

  “人类的内在缺陷是最基本的问题,文明仅仅是努力克服人性问题的不完善办法。”换言之,问题常常不是如何消除恶,而是如何在不同的恶之间取舍。对人性限度的认识导致对政治触角的克制。

  虽然未必是“坏人”,但索维尔批评左翼知识分子智识上的“懒惰”。这种“懒惰”首先体现在他们倾向于诉诸道德直觉而不是实证论据来支持其观点。

  “美国最富的20%人口和最穷的20%人口贫富差距十年间又扩大了××倍”这样的说法,会让无数知识分子热血沸腾,但很少有人会指出,有研究显示,虽然抽象的“阶层”贫富差距可能在扩大,但是由于社会的流行性,20%最穷的具体的人的收入增长速度其实远远快于最富的20%人口——也就是说,十年后的穷人大多早就不是十年前的那批穷人了。

  在左翼的话语里,总是充满了“贪婪的资本家”、“阴险的石油大亨”、“嗜血的武器制造商”、“冷血的保守派”这样的形象,尽管这些深入人心的形象鲜有明确论据支撑。

  对石油企业发起的无数次联邦调查没有发现它们操控油价的明确证据;二战期间防止英国像法国那样迅速沦陷的,是武器制造商所制造的战斗机而不是和平主义者的深情呼唤;一项调查显示,就慈善捐款数额、捐款收入比、当志愿者时间等指标来看,美国的“保守右翼”都比“自由左翼”付出得更多。

  当然,当经验论据不足以支撑对批驳对象的道德丑化时,影视作品、大众媒体、小说戏剧可以通过虚构的方式实现这一点,“在荧幕的虚构角色中,只有37%的企业家属于正面角色,而奸商、坏家伙的比例几乎是所有其他职业的两倍。

  更糟糕的是,他们在荧幕中实在是太恶劣了,有40%的谋杀和44%的不道德罪行是他们所犯下的……当“贪婪的资本家”、“阴险的石油大亨”、“嗜血的武器制造商”、“冷血的保守派”等形象弥漫到大众文化工业的角角落落时,这些虚构的形象就成了事实本身。

  智识的懒惰还体现在反思的欠缺上。医生如果出现严重“误诊”,或者如果工程师的设计出现严重误差,一般来说会导致他们职业上身败名裂。

  但是,当那些“社会工程师”在智识上出现严重“误判”时——令索维尔感到惊异甚至“嫉妒”的是——他们不但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甚至还可以继续充当“知识教主”。

  萨特1939年从德国学习归来,得出结论说“法国和希特勒治下的德国情况差不多”;萧伯纳上世纪三十年代访苏之后为斯大林唱赞歌……“知识分子的一个让人惊讶的特权,是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极度愚蠢。”

  从欧美“占领华尔街”运动中的仇富口号到委内瑞拉最近的“严惩奸商”运动,从好莱坞电影中的各种阴谋论情节到媒体报道普遍的意识形态偏见,我们都看到,人类从二十世纪波澜壮阔的灾难中学到的东西有多么的少。

  正如“占领华尔街运动”中著名的口号“我们属于99%”人为地割裂了经济体系中金融家、企业家和普通民众的关系,索维尔对“知识分子1%的精英知识和普通民众99%的寻常知识”的划分,也在知识分子和民众之间塑造了一种刻意的对立关系。

  索维尔似乎在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本来存在一个朝着美好、正确方向前进的“自发扩展秩序”,但知识分子居高临下的干扰阻碍了这一进程。用这个逻辑来描述二十世纪所发生的众多重大事件,显然高估了知识精英和绝大多数民众之间的观念差距。

  知识分子的观念影响民众的观念——他们所提供的意识形态话语使一些团体乃至阶级的利益主张具有了伦理上的合法性,但毕竟,一定的观念也是因为契合了一定的现实基础——利益的同时也是伦理的基础——才可能具有巨大的市场。

  在某种意义上,索维尔难以解决的一个悖论是:当“自发扩展的秩序”在演进过程中衍生出自我否定的倾向时,当人们自发地反对“自发秩序”时,政治应当如何应对?似乎无论如何应对,都构成对“自发扩展的秩序”的嘲讽。

  这个悖论是悲剧性的,很难将其仅仅归咎于知识分子。如果说需要检讨人们对政府、对干预、对乌托邦构想的迷信的话,那也应该是整个社会一起而不仅仅是知识分子去进行这种检讨。

  这就引出了索维尔观点中的第三个问题:他对经验的信奉与对理性的反感。固然,当事人的、现场的、具体的经验往往比知识分子或者政治家高高在上的认知更有实践智慧。

  比如之前提到的,警察关于开枪的知识比知识分子高高在上的评判更有实践意义,农民比远在白宫的总统更清楚应该在本地的土地上种什么庄稼,但问题在于,很多时候,哪怕是对同一个事件,经验本身也是多样的,甚至可能是相互矛盾的。

  所以如何“截取”经验、处理经验,往往还是靠理性的力量。即使理性主义可能导致错误和灾难,克服这种“理性迷信”,也还需要理性本身的力量。如果人类只能通过经验进行学习,只有“见了棺材才掉泪”、“撞了南墙才回头”,只有死几千万人才认识到纳粹主义的残酷,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过于沉重的学习方式。

  这大约也是为什么理性并不是经验之外的事物——恰恰是经验告诉人们理性的意义。可以这样说,真正的理性并不是对经验的排斥,而是对经验的合理组织方式。

  那么,如果知识分子热切的“责任感”曾经助长了如此之多的社会问题甚至灾难,是否意味着他们就应该停止对社会事务发言,回归专业性的书斋,对风起云涌的时代保持缄默呢?

  如果说整个二十世纪的西方,像萨特这样的误判法西斯主义和左翼思潮的知识分子太多了的话,没有多少人会认为像奥威尔这样警惕和批判极权主义的知识分子太多了,正如在二十世纪,像郭沫若这样悲剧性的知识分子可能被认为太多了,但没有多少人会认为像顾准这种黑暗中的“守夜者”式的知识分子太多了。

  所以问题似乎不在于知识分子是否应该介入公共领域,而在于应该基于什么样的原则、以什么样的方式介入。

  如果知识分子不应借助政府的力量去实验总体性的乌托邦工程,那么他们的责任可能恰恰是抵御这种“终极解放”的诱惑、“人间天堂”的诱惑,以及去推行这种构想的诱惑。他们的责任与其说是辅佐政治家进行“顶层设计”,不如说是勘定、守卫“社会智慧”发展的空间;与其说是推行一定的政治理念,不如说是限定政治的扩张,换言之,坚持一种“反政治的政治”。

  这并不意味着消极、被动等待,事实上“反政治的政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很可能意味着积极行动与言说——当洪水来袭时,人们需要积极地“筑堤”才能够抵御洪水的危害——换言之,消极自由需要积极行动来维护。政治行动恰恰是反政治的必要条件。

  阿道司·赫胥黎曾戏称:“知识分子就是那些能发现比性更有趣事物的人。”套用这个句式,但表达一个不同的观点,也许可以说,“知识分子就是那些能发现比道德批判更有趣事物的人。”在很多情况下,知识分子并不是那种致力于“发现”新颖观点的人,而是用更扎实严谨的方式来论证“寻常”观点的人。

  知识分子的勇气也并不仅仅体现于创造和开拓的热情,更体现于对“工匠”之苦持久的承受。

  也就是说,坚持专业性的同时,保持知识上的谦卑与开放性,是一个负责的知识分子的标识。这并非主张一种相对主义的认识论——每个知识分子尽可以有自己的主张,但知识上的审慎要求他们在有八分论据的时候不能持十分的观点。在社科人文领域,那种可以百分之百确定的知识少之又少,那些动辄被称为“常识”的知识,其实往往只是“我深信不疑的观点”而已。

  所以,知识上的谦卑并非基于认识上的相对主义,而是来源于知识分子职业上的诚实。

  雷蒙·阿隆曾经将意识形态比做现代的宗教。尽管他主要批评对象是作为“宗教”的马克思主义,但他的分析其实可以应用于各种过于自负的意识形态。

  归根结底,极权的诱惑来自于确定性的诱惑,“对少数精英的归属感,整个历史和我们自身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位置和感觉的一种封闭体系所提供的安全感,在当前行动中将过去和未来连接在一起的骄傲感,这一切都激励和支撑着真正的信徒”。

  面对这种诱惑,他本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个当时法国知识界孤独的“另类”——给自己设定的责任是:“如果宽容来源于怀疑,那么我们将教育人们怀疑一切模式和乌托邦,拒绝一切拯救和灾难的预言者。”这种“平息狂热的怀疑主义”今天听来也许并不新颖,但每个曾经、正在与“确定性的诱惑”搏斗的知识分子都知道,这一永无止境的抗争是多么的艰辛。

   20


当前新闻共有13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五步蛇 2020年04月21日 10:01
今日雨果 26分钟前
。。。。。。民主宪政有过什么卓越贡献?
==========================
丛林世界,不存在人类统一标准的“民主宪政”!除非相对弱国想找死!
否则就是再打着“民主宪政”幌子,玩弄世界独裁!
五步蛇 2020年04月21日 09:48
最后,给写人多一个常识:
黑格尔曰: “存在即合理”!
其实更确切点说是: 任何存在必有其合理性。
然而,黑格尔没有告诉人类,这种合理性如何具体地体现体现出来。换言之,人类智慧更关心的问题是:
如何在各种【合理】之间,按照各个局部范围内的具体情况,确定一个【合理】的组合比例。
从【量】的【比例】角度看,砒霜尽管属于毒药,但其存在一定有其合理性,人类智慧所关心的是砒霜如何与其他药物搭配能够产生一种【更】有其特定价值的【合理性】事物?
换言之,人类世界不存在一种纯粹的,孤立的事物,包括各国政治制度,社会形态等。或,追求孤立的绝对存在,将意味着【毁灭】!所以,这一定属于丛林世界的一种【舆论武器】的出发点!
人类智慧,是在所有【极端】之间,【最好的极端】和 【最坏的极端】 之间,根据各国自身具体情况,确定一种【相对合理】的中间位置。
今日雨果 2020年04月21日 09:22
祖籍江西省鄱阳县。1992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攻读国际政治专业。199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获得政治学学士学位。199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获得政治学硕士学位。2006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2006年-2007年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做博士后工作。2007年-2010年在剑桥大学政治系担任讲师。2010年起在清华大学人文社科院政治系任教。[4]

在国外只待了10年,就想凭经验主义吃饭?哈哈

小雨陋见:现代知识分子,往往只是某1个,或某几个领域’专才,却往往对世界缺乏1种理性’、全面’、哲学理解。

就拿这位刘瑜来说,她对中国’民主宪政有过什么卓越贡献?




五步蛇 2020年04月21日 09:04
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在日记中有这么一段话:
“用不着谋求知识分子的皈依。因为知识分子从来都不皈依,而是永远倒向强者,就跟大街上的人一样。因此,给出的理由必须没有加工的痕迹,明白而有力,能引起情感和本性的共鸣,而不是理性的共鸣。真相并不重要,它完全从属于策略和心理。仇恨和轻蔑必须针对具体的个人。”

说的就是本文写人之流的蠢货!
五步蛇 2020年04月21日 08:58
在他的笔下,我们读到,在经济领域,几代左翼知识分子热衷谈论财富如何被分配却不关心财富如何被创造,这种“半路开始的叙事”最终造成既低效又不公正的经济政策;在外交领域,他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拥抱“和平”、“裁军”、“反战”、“协约”等美好的字眼,但这种肤浅的道德观塑造了绥靖主义的外交政策,从而牺牲了长期的和平……
=====================
往轻讲, 又一条大灰狼装深沉!往重了讲,本文写人就一混蛋!
用写人自己狭隘的思维和观点将存在巨大地缘差别,群体差别,时代差别,特别是丛林法则尚存的人类世界(设定为一个全然可以不考虑环境条件的理想世界,理想时代)视为一个可以按照写人自己确认的某种,人类统一的格式,统一的标准,来裁判,准确说是【独裁】所有,同时代的,人类知识分子,愚昧荒谬。
无数事实说明, 哪个国家这类知识文人站支配地位,哪个国家就被这类人的人的思维所导致的后果所阉割!【除非】这个国家,或国家联盟,有能力在丛林世界,用丛林法则支配整个世界【财富资源】!!

写人的想法很宏伟,可人类历史反复证明这种思维只能是畅想。而写人的愚昧正是将自己视为了这个世界的“强者”,其实让狗屁都算不上!
北朝廉洁 2020年04月21日 05:22
马克思一生都在骗两个人,一个是燕妮,为他生儿育女,满足性欲。另一个是恩格斯,为他提供金钱,说白了是供养一个寄生虫。
北朝廉洁 2020年04月21日 05:20
百无一用是书生。数理化一窍不通,只能靠忽悠,最后把自己也忽悠了。
真手 2020年04月21日 01:56
最祸害世界的知识分子应该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吧,到现在还被某些国家奉为涅盘呢。
taichidao 2020年04月20日 22:05
崇尚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阶层,则是中华民族的最大祸害。
taichidao 2020年04月20日 22:02
“知识分子添乱”的根本原因在于,
知识,特别是人文和社会知识,它们属于过去。
人类的日新月异,更加需要的是具有前瞻性的、朦胧不清的新知识,新能力,新境界,

对此,以知识为资产、为饭碗、为骄傲、为堡垒的知识分子阶层,成为新异力量的最大的阻力。
gmuoruo 2020年04月20日 20:46
好心做坏事,是左倾知识分子的通病。再占据道德高点煽动仇恨,则成左棍了。
广东人. 2020年04月20日 20:34
以整个二十世纪的全世界尤其是美国的历史为背景,索维尔对著名知识分子在经济、社会、法律和外交领域的所作所为进行了梳理,最后他发现,知识分子在此阶段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功能就一个:添乱。
著名知识分子如此,小知如何?万维博们好好读一下此文,反省一下,大有益处。
AYA_ 2020年04月20日 20:24
这些人生怕世界不乱,生来就是添乱!
实用资讯
热门专题
1
何卫东
6
中共两会
11
苗华被抓
2
俄乌战争
7
大S
12
美国大选
3
川普
8
中美冷战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AI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