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每日文摘 > 正文  

我为什么移民加拿大?国内原本不可能的事情在这里却是有可能实现的

www.creaders.net | 2019-08-12 01:45:11  加拿大移民路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讲事情就要从头说起,先说说我为什么想要移民,以及为什么是加拿大。然后再讲讲来加拿大前后我收集的信息,再讲讲我的移民经验,最后再说说这个国家值得关注的其他相关信息。

我为什么移民加拿大?国内原本不可能的事情在这里却是有可能实现的

一、移民的原因

两年前开始确定这个念头的。原因其实总结起来很简单一句话,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在北京确实没办法好好活下去。

因为自己爱思考爱折腾的个性,其实跟很多人比在北京算活的还不错。从女儿出生就租了顺义的一个别墅(租金每月1.4万),自己的亲戚表姐来家里帮忙照顾老婆孩子(亲戚关系很好,每个月只跟我要5千块钱,比市面价格低很多),因为只有一个牌照,所以家里只有一辆宝马老X1(2014年产二手的,20+万买的,还做了分期每个月供4千多)。所以硬开销每个月2.3万,加上吃饭买东西就要大概最少3万了。自己创业开一家游戏研发公司,当时苦逼兮兮也不怎么赚钱(在我离开中国以后游戏行业更惨了),但是因为项目还在做也还有些赚钱的希望。我和老婆以前就想过未来要移民,但以前想的是老了以后移民到国外退休生活,所以其实没做任何的具体安排。再加上因为爱潜水,东南亚潜水胜地离中国还近一些,也没想这么早就走。

以上这些是背景。

当时是某天晚上,哄女儿睡觉以后忽然脑子开始想一些未来的事情,个人习惯开始算账。女儿马上要上幼儿园了,我们就上家门口最便宜的问了一下每个月5千(真的很便宜!城里最少也要6-8千。公立的话择校费都要两三万还要排队)。我们当时上的早教买了大约可以用一年的课时一共好像1.8万(我现在已经忘了早教中心的名字了,好像是什么美国品牌)。然后想再以后,我当时是打算给女儿上国际学校的,因为顺义没什么正经中小学,就算有好的也特别远我们又不是学区房,肯定上不去。上国际学校比如汇佳之类名声比较好价格也正常的,每年给学校交的学费和各种零碎费用加一起大概20多万。打算再生一个孩子,所以每年学费按40万来算。保持现在的生活不变,每年固定生活成本大概70多万。再随便有点什么额外花销,比如老家的老人年纪大了、自己和家人生个病什么的,每年就得100万吧。额外这些预算一点都不夸张,我们生个孩子花了大十几万,一整套疫苗套餐又两三万什么的,随便有点事儿钱就没了。

所以,就是每年一百万,在上大学之前,大概最少要10-18年。

上大学的话,因为上了私校是没办法上国内大学的,假设孩子有出息全拿奖学金,只出一部分生活费没什么压力,那时候就算熬出头。如果像普通孩子一样没有那么牛逼有出息,大概每个娃每年学费和生活费也要折合人民币最少20-30万,所以就把这个年份再加4-6年(国外学校不是每个人都稳稳的四年毕业的,教育体系不太一样,再说万一读个硕士呢)。所以就是14-24年,那时候我最少50多,很可能60-65岁了。

在我37-50多这些年,最少每年净赚100万,一共大概2000万左右。这不包括自己如果还梦想在北京买一套住着还算舒适的房子,那可能额外还得多努力赚个首付两百万,每年供房再多几十万。

想到这我就有一点害怕了,因为我一年前刚拿了一个400万的投资合同而已,就颇有点觉得自己人生幸运的有点不合道理了。就自己这个屌样子,能稳稳保证每年净赚100万么,真能把公司做成功了卖出去赚到很多钱么?自己认识的朋友就算比较成功的把估值上亿的公司卖掉真正到手也就一两千万了,那也得折腾好几年,还是精英中的精英、幸运儿中的幸运儿啊,我有那个能力和运气么。

哆哆嗦嗦的想到这,基本就确定我没戏了。在没有别的大改变的情况下,在北京继续想活的按照自己现在的预期来走,成功概率绝对不超过千分之一,这基本等于完全不可能!

所以,要么降低生活标准,要么想别的出路吧。降低标准肯定是最后的选项,这不是废话么,降低标准到只要能活着的程度,那肯定可以实现,那我拼死拼活的图个什么。

别的出路是什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拿到免费的国际学校教育、便宜而高标准的房子、不用拼命比较稳妥的满足生活需求的收入?以及比我已经分析过的再奢侈一点,不用担心一病毁全家、不用担心老无所依?以及针对我个人的,不用担心鼻炎咽炎肠炎越来越严重最后变癌症?

对,这就是我移民的本质原因。

我想活的比较体面,我怕失去这些我已经见识过的好生活,但是估计在北京继续下去我是得不到的。

二、目标国家的思考

确定了尽快移民,我就开始做分析调研。从我两年多前思考确定要移民开始,我每晚11点到1点左右都是移民调研时间,持续了大概10个月。从几个移民国家的区别开始,到加拿大的详细民生调研,到移民政策方案的全面了解,最后到具体自己移民项目的启动实施。开始实施之后的时间不算,10个月是纯粹调研时间,我把这段心路历程也细致的分享给大家。

首先锁定的是四大流行移民国。

这里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心得,就是绝大多数人都要去的地方,通常确实是适合你的地方。除非你的需求很特别或者资源很独特,否则随大流不是坏事儿。我需求不特别,关于移民的资源一点都没有独特之处,比普通人还普通人,所以最先选择的就是四大文明古国,啊不是,四大移民国家,分别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跟其他国家相比,这四个国家的优势主要是两个:都是发达国家、都是移民国家(国策欢迎移民)。

四大移民国之间的区别何在?当时的我粗略分析优劣如下。

美国:优势,经济好、事业发展机会好、教育水平高、便利程度高、热闹程度高。劣势,治安差、自然环境一般、种族歧视比较严重尤其是川普上台以后、医疗条件很差、人口大国贫富差距也大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资源分配比较紧缺。

加拿大:优势,自然环境好、教育水平高、治安极好、民众友善(圣母,且著名的说Sorry最多的国家)、种族歧视非常轻微、全公费医疗、因为人口少所以资源分配优势明显。劣势,经济一般、事业发展机会少、便利程度较差(其实这一点我错了)、冷!

澳大利亚:优势,自然环境好(有的地方特别热但有些地方是天堂)、教育水平还不错、治安还不错、民众友善傻白甜、公费医疗、资源分配优势也还不错。劣势,经济一般(因为是岛国孤立)、事业发展机会一般、便利程度一般、种族歧视尤其是排华有点严重。

新西兰:优势,自然环境无敌、治安极好、民众极友善、几乎没有种族歧视、医疗好、资源分配优势明显、教育也不错。劣势,人太少了极度冷清、经济基本没啥值得一提的、便利程度极差、事业发展基本没啥机会。

综上所述,新西兰有点极端,到了不太能接受的程度。美国我挺讨厌的,治安差这一点更是没办法接受。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差不多,都是我的爱。我们热爱大自然,自然方面加拿大的问题是太冷,澳大利亚的问题是据说虫子和小兽很恐怖。其他方面似乎都很接近,再就是澳大利亚排华稍微有点严重。但我年轻时候的梦想其实就是去澳大利亚买个农场当农民,所以其实一开始澳大利亚分数偏高。

最后到定论阶段,有个关键信息让我确定了是加拿大。这个信息就是,加拿大可以不冷。实际上我查到加拿大最温暖的城市维多利亚,西部BC省的首府,在紧靠大温哥华地区的海边的温哥华岛(温哥华岛像台湾那么大)最南端的一个城市,它的气候居然比上海还要温暖舒适一些,更不用跟北京比了。维多利亚全年气温基本在0-25度之间,冬天大概4个月,每天0-10度,春夏秋都很温暖,每天在10-25度。最大的劣势消失了,而加拿大又因为靠近美国所以可以适当的享受美国的一些优势,综合评分就压过我曾经的梦想澳大利亚了。

三、加拿大的细致了解

在锁定加拿大以后,我又对加拿大做了更加细致的信息收集分析。手段包括搜索引擎、新闻、当地论坛、去过的熟人、网上搭讪认识的加拿大华人等。又得到了以下这些巩固我的想法的重要信息。

我把这些信息总结成如下主题,基本对应了一个普通人需要关注的一切人生大事。分别是:教育、医疗、养老、物价、收入、福利;普通国人不太熟悉但很重要的保险、法律;不算人生大事但也值得关注的娱乐;以及其实很重要但大家都了解不需要细说的污染、食品。

一共11大主题,作为一个当时还没来加拿大的人,这种程度的了解够认真细致了吧。

1、教育

首先加拿大公立教育全免费,私立教育很贵折合人民币大概跟国内的国际学校差不多。作为小学和中学(包括高中)段的教育,我总结两者的区别在于,公立教育的核心意义是教做人,私立教育的核心意义是贵族礼仪或上名校。于是结果就是,公立教育的孩子都是快乐教育,傻乐呵傻玩,学生发展成什么样全看天赋,反正好苗子一样成绩好也不影响上名校,没学习天赋的也没人逼着所以肯定学习不好。私立学校正好相反了,学生甚至比国内参加高考的高中生还要苦逼。来接受贵族教育的孩子要学生活礼仪社交方方面面还要学习金融管理什么的,奔着名校去的也课业负担压力极大每天学习到半夜是常态。所以公立教育的孩子更有人情味儿,更了解大众社会,通常性格和心理也比较健康,不过普遍意义的废柴也是大把大把的,反正就是穷乐呵呗。私立教育更精英,毕竟很多都要接班家族企业甚至贵族身份,或者一定要上名校当统治阶级的,心理障碍什么的常有但不影响人家牛逼闪闪让人羡慕的未来。

加拿大的初等教育有一个好处就是,基本上学校差异不大(个别私校名校除外),所谓的中小学排名其实也没太大意义,每个学校的师资、教育方式、内容都差不多。所以作为家长只要考虑选择私校还是公校,别的不需要太纠结了,别的影响都不是你通过选择哪个学校能左右的了。

学校教育内容很全面,除了我们熟悉的知识教育,还有各种体育、劳动、做饭、安全教育等生活知识。跟国内的区别在于这些内容占比很重要,真的算分数而不是国内高考只看知识教育成绩。还有个细节就是这边的学习全部都是学分制,很早就开始自主选课,所以教学形式跟高等教育是统一的,学生就比较适应。不像我们国内常规中学的人考到国外的大学还得适应这些概念和形式。

所以对我来说,初等教育选择公立教育,效果比国内的国际学校更好,还免费。可能你说最多两边一样呗加拿大为什么会更好?因为国内的国际学校的学生们啊、家长们啊,这攀比习惯很恐怖啊,渗透到方方面面啊,发育成型期的孩子肯定抵抗不住身边环境的冲击,妥妥的三观不正常啊!这边这一点不存在的,攀比个鬼啊,都是一群傻百甜、一群穷乐呵,你别说开好车穿名牌,你就算让总理小土豆来开车送你上学,好像学生家长和学习也不会很在乎。

高等教育,加拿大本地大学算还不错,有好多个世界排名很靠前,但特别顶级的确实非常少。美国肯定顶级名校最多,欧洲也确实有很多名校。但一个普通人来说,如果能考进名校,那是孩子自己的牛逼,眼界和能力都比你强了,会很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选择哪个国家什么的,你就不用操那个心了。如果就是普通大学呢?那加拿大选项很多,学校也很优秀,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就蛮幸福的。学费方面,本地学生学费是留学生的学费的1/4,学费还可以无息贷款,毕业后10年还清。看到没有,无息!十年!我就算有钱,也会让孩子拿这个贷款的!至于你说别的国家名校的学费,这个我会放到后面的保险环节简单介绍,哪怕就当没有这些辅助,反正你在国内养孩子考上了牛津哈佛你不也得卖血交学费么?这一点加拿大没什么优势,加拿大人读哈佛也是那些学费一样贵!

2、医疗

关于医疗,加拿大跟美国和澳大利亚相比,完胜。原因在于,加拿大没有私立医院。

所以明白了么?有私立医院,就会导致私立医院因为有钱所以霸占了最牛逼的医疗资源,包括牛逼的医生、环境和设备。你政府再努力、民众觉悟再高,医生也不可能放弃两三倍的薪水不要,设备厂商也不会给公立医院降价,医院需要的房屋也不会便宜卖给公立医院的。有私立医院,就会导致公立医院排队现象更严重、不报销的内容比例很多、很多贵重商业药物不提供等。

加拿大跟国内相比,有好有坏,好远大于坏。

在全公立医院的前提下,加拿大看病在医院的一切开销全免费,包括医院里吃饭和护工费。在医院外买药,很贵,但是如果你正常工作,公司要给员工上买药的保险(每个月十几块钱),如果没有工作,则大多数情况下国家也会给买这个保险。有这个保险之后,则买药也是全额或者80%报销。朋友生病后半夜叫救护车,这个费用也是全免的。如果你在国外生病,要求必须使用加拿大的医疗,加拿大出飞机把你运回来治疗的话,最基础的医疗保险里飞机费用也是每年一次全免的,稍微高级一点的保险(每个月小几十块钱),则不仅所有的飞机费用包含,在国外治疗也包含,还可以自己指定医生治疗,这个择优费保险也包含。所以费用这个环节,加拿大当然是完胜不用说。再就是这个很普通的保险中,还包含了牙医、中医按摩、近视检查和配眼镜(有这个保险的好朋友配了个近视镜,Prada的,全部加一起花了60块钱,国内大概要六千多吧,并且这个钱不是事后报销是直接减免到这个数字)。

而被广为诟病的免费医疗都是预约排队等到病自然好了也排不上,这个确实值得聊一下。实际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你自己主动去医院等着或者叫救护车,这种情况都属于急诊。另一种情况是你电话跟家庭医生预定看病内容和时间,这种情况叫预约。

急诊,我比较了解的维多利亚最好的综合医院来说(这个医院全加拿大排名稳稳的前十),等待时间为1-4个小时,白天一般情况下1个多小时,后半夜通常3-4个小时,因为后半夜医生少,能在这个时间来医院的病人也都是急病比较耗时。当然如果是特别急的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等短期要命的病,绝对是不用排队的,进了医院直接插队十分钟就躺在床上医生到位了,这个也有朋友亲身体会的。而且如果是一些小毛病,是可以不用综合医院而直接去诊所的,诊所当然也是免费医疗体系里的,诊所只是没有综合医院的大型设施,所以动手术什么的做不了,但看病的医生是一样的,开药可以解决的问题,两边都是一样的处理,而诊所基本不用排队,很多时候随进随看,需要等候的时候就告诉你多长时间之后(比如两小时后)可以看,你就可以离开去干别的,到那个时间再回来就直接看病了。

而且就是这个排队,跟中国的排队是不一样的。加拿大这边你进入医院,就会有一个持证的护士(持证护士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半个医生吧,对大多数疾病有处理权和处理能力)对你进行最基础的问询和检查,包括心跳血压呼吸检测等,再确认了基本病情之后,才会把你安排到等候队伍里。因为在这边看病是不分科的,没有“挂号”这个说法,更不会让病人自己决定挂哪个“科室”,也不会还没见到任何医护人员就排队挂号,也不是在这个时间就开始长达数小时的等候。你一旦进了医院,其实已经迅速在护士的第一波基础检查的时候建立了档案送给医生了,而医生(这边在这个阶段的医生也是全科医生)会在看完了档案之后,再根据情况决定是不是着急救治你。一般概念所谓的排队,是在这个阶段,看起来没什么事儿的病在这时候必然会被反复的往后排,于是就会有四个多小时的等候情况了。另外还有其他排队,比如要拍一个什么核磁共振,可能需要单独预约一两周以后,再比如你的病被确定属于某神经系统疾病或者心理疾病,而全科医生不具备救治这个病的能力,就需要转给特殊种类的专科医生,这个时候也是会有可能因为专科医生全排满了而再次产生一个等待时间的。

这些个排队等候时间,比国内北上广热门医院来说,要短,比不热门的或者偏远地方医院来说,要长。加拿大如果也是不怎么热闹的城市,等待时间也能少很多。而预约呢,反正也肯定不是急病,有时候也通常就属于不治而愈的小病,所以家庭医生一般1-2周,专科医生一般1周-1个月,如果是等做手术什么的大型事件,有时候确实可能等1年多。所以这个等到自然好,一般指的就是后一种,当然也有等到自然死的……这一点无话可说,毕竟医疗资源是有限的,公平排队有耐不住的自己找别的国家看病的情况也很常见。

写到这就想起了生女儿时那次让我很受刺激的体验。因为刚出生第二天女儿有些小腿抖动,怕是神经或者脑的问题就转到专科医院观察了三天。婴儿的病房区域大人是不能进的,期间我去门口送袋装母乳的时候,一个兄弟在门口苦求让进去看一眼拍个照片,因为孩子母亲在老家太想孩子了,护士没让进,口气也没有不好,就是劝说别看了每次都破例让进去是不行的。之间说了些话,我听着意思是这个孩子的病需要的药每天花六千块钱,每个周期大概两三个月。这家人已经撑过一个阶段了,现在实在没钱了可能治不下去了。医院也没办法只能用不那么花钱的方法继续尝试,但就是建议还是用那个药才有可能治好。一会护士进去以后,那个兄弟就坐在门口地上抱着头,看不到是不是在哭。我看在眼里鼻子就酸了,因为有了女儿,特别可以感同身受,知道那个绝望感是怎样的巨大。

再就是想起了自己和朋友在国内的看病经历,不知道看官中有没有人去类似北京同仁医院之流著名医院看病的经历……哎呦这挂号这队伍啊,我去过一次,再也没去过了,很幸运没得过非得去这类医院不可的病,有事儿都去那些三流医院,人数少很多,一般人上班时间我可以不上,这种时间每次挂号也就排队五六个人,分诊之后排队也就是一个小时左右,幸福多了。但是我父亲肝硬化检查那次,我托最好的北京土著朋友找了关系才在北京某非最著名医院挂上了半个月之后的号,看病期间因为要拍片子,于是要再等一个月,老爸不愿意在北京待着又热又辛苦无聊,于是只好回老家然后一个月之后再回来拍片子取片子复诊。所以关于这个排队我不觉得国内优势何在。

再说这个排队,您有没有资格参与排队这事儿更复杂了,我一个同行的父亲、最好的一个朋友的父亲、另一个最好的朋友的母亲、我老婆最好的朋友的父亲,四位老人,在一两年左右的时间内前后重病,其中我两个好朋友都是北京土著关系很硬了,就这种情况下,四个老人的不同的重病各大医院全都拒收!一个是偶然,两个是例外,在几乎两年之内四个老人全部被所有接近十个大医院拒收!最后其中两位老人辗转之后都在两个月内病故了,另外两位老人二次托关系终于找到了医院住下了并最终治愈,治愈的两位就是北京土著的两位,他们的病相对还是没那么严重的,但也非常的辛苦和折腾,两个朋友都跟着累疯了。那两位病故的老人都是在老家没有医院可以治才到北京来,被一轮拒收以后疯狂找关系最后其中一个最终还是靠托关系住进了北京一个对口医院并且在医院救治失败病故,另一个最终在广州才找到了愿意接收的医院并在广州救治失败病故,最终还要把遗体运回老家东北。没经历过的人,不知道这么神奇吧,医院是可以拒收的,而且这是一个非常频繁发生的事情,不是我的亲生父母,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资格说可以体会到那种绝望,我觉得比花不起钱可能也差不多吧……

再说一个很核心的关于看病的钱的问题,一个特别特别土鳖但伤人至深的话题,就是是否医药分离。这个问题每次回忆起来都能气的发抖。直白讲,国内因为医药不分家,医生开的药是必须在他们自己的药房拿药的,这个收入是自己医院拿到的。虽然这个钱不是医生直接赚,但是医生是在医院就职的呀,他们都是有医院下达的开药指标的。在我的几次开药经历中,我大概觉得这个指标是单人单次200+人民币,特别巧,每次都能凑到这个数。其中最离谱的一次,我老婆腿碰到了之后很久都疼,去开药,一个外用的管状药膏,抹在疼痛处,类似达克宁那种包装,天天抹的话,一管差不多能用一个月(我老婆两周用了少半管,不管是不是药见效反正差不多已经好了),医生当时说抹差不多一个月看看效果如何。他给开了多少药呢?这个药他给开了10管。加上还有零碎几个药,加一起正好二百出头。还有一次给我看腰疼,确实水平牛逼且很有医德的医生,开了二百多的药之后,说拿完药上来我给你揉揉,我上来之后他给我花大概五分钟各种掰一掰揉一揉,当场就感觉不疼了。他说你过几天还会疼的,因为骨头还会习惯性的回位,那时候你再来,别挂号,直接上楼来找我,我再给你掰一掰,两三次就好了。你看这医德,人家医生是好医生,让我别挂号我猜就是因为挂号了他就有指标了吧……更何况挂号我记得还要50还是70块钱呢,那会儿咱们国家医疗系统刚刚进行了一次改革,改革之前挂号还是几块钱呢。而加拿大不光是医药分离,连医院和医生都是分离的。医生不是医院的员工,而是挂在医院而已,医生是属于自雇的,跟医院算是一种合作关系,只有医院的行政人员才属于医院的员工。所以医生在需要转科的时候到底把病人给谁,对他们来说也没有利益关系,就是挑最对口和最少排队的人。

国内我印象极深的还有一次,我去看眼睛,因为感觉自己眼睛特别容易累。同仁眼科,牛逼敬业的医生花了大概一个小时才检查完,说我是特别少见的眼肌肉发育不好,眼肌肉的力量大概也就是一个五六岁小孩儿的水平,所以特别容易疲劳,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可以自行锻炼眼部肌肉,我给你开一个辅助锻炼的小物件吧。然后就开药了,我就拿着去药房交钱拿这个小物件,二百多还是四百多我忘了,交钱的时候没在意,拿到手里我就吐血了。那就是一个跟小孩玩具的一模一样的材质的一根40厘米长的绳子,上边穿了两个珠珠,就是完全蕾丝算盘的珠珠那样的东西,没有了。说明书的意思是,锻炼的方法是把绳子的一段放在两眼之间,另一端用手拉直正对着面部,两眼注视一个珠珠多长时间之后再注视另一个珠珠,如此反复持续大概十分钟还是二十分钟。没有了。我保证,这个小物件是国产的,不是进口的要关税什么的,这东西谁敢说我大中国无法生产我跟谁拼命。真的除了这个什么都没有了。你要是给我账单说诊疗费二百多我可以接受的,一个多小时可认真的检查了,但是这么个几毛钱成本的玩具卖我二百多……我感觉自己大学白上了,公司白开了,我对社会大意了啊,我就算改行当土匪也没他们抢钱这么狠啊。

最后提一下加拿大这边的医疗环境,正式移民之前我来这边的时候,去维多利亚的医院考察了一次,感觉里边像酒店,有巨大的花园,有自己的餐厅,病房环境也是高于国内私立医院的水准。朋友说之前住院两天,才知道医院的用餐居然是医院内餐厅自己看菜谱点餐,跟外边餐厅是一样的,而不是盒饭。菜做的也还凑合,毕竟西方的菜也就那么回事儿,给病号吃的还要少盐少调料,肯定好吃不到哪儿去。另一个朋友还讲了他生孩子的经历,说带媳妇进了医院,就被挤到一边去了插不上手,医院的十个人左右围着孩子妈妈转,光全程陪着聊天的心理咨询师就有两个,生完了之后还给送了一大堆尿布、奶粉什么的,费用自然也是没有,就是自己开车来的所以据说门口交停车费交了二三十块钱。这类事儿好像很多,所以最近加拿大最近又通过了一个提案,过一段时间医院门口的停车就不准收费了。

所以总结起来,哪位敢跟我说国内医疗比这边好的,我只能一脸正经的回复一句脏话。不过加拿大医疗千好万好,唯一的不好可能就是某些病某些情况要排队,所以永远被抓住这一点猛抨击,最近又传那个排队两年多确诊癌症晚期的情况了,我觉得这个情况绝对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在国内也是癌症一旦发现就是晚期,毕竟早期的除非经常体检否则很难发现,癌症的确诊毕竟很多是要切片检查的,拍片子能看到肿瘤基本就是中后期了,这个你硬说是因为医疗体系老排队导致拖成了晚期,谁也没话说。当然咱们牛逼有钱的华人优势就在于,大不了这类的病回国看呗,国内有钱有关系总可以解决问题的啊。

3、养老

这个没有特别多的资料细说,大致这么几点。

第一,我在维多利亚看到很多老人都是有钱人,大街上看到的敞篷跑车里,十之八九都是银发夫妻开着很High的音乐,已经习惯了。据我了解加拿大老人不工作无退休金的话可以领到一千多的低保,普通正常工作30年以上,到老的每个月可以拿到2000块。65岁以上的老年加拿大家庭在2017年的中位收入为$61,200加元,有不少人养老金都有七八十万,花不完,一般干点什么给小费通常也是老人给的最多。通常都有房子但很多老人都不住,租出去或者卖掉,去住老人公寓。因为公寓既有整套的护理设施、看护人员,又有其他老人可以一起玩,举办的活动特别多。即使没有很多或者干脆没有退休金,只依靠国家养老计划那些钱,反正也够老人公寓住和吃喝玩乐的。大街上快乐友善的老人们那么多,估计就是因为不操心这些活着的事儿。

第二,大环境上适合老人的细节特别多,比如不管是因为年龄大的疾病或者残疾而坐轮椅,你会发现加拿大几乎没有你去不了的地方,因为所有的有台阶的地方一定有轮椅车道。公交车更是不仅有斜坡梯子,车身还会倾斜起来,然后司机下来帮轮椅上车,安排稳妥之后才会开走,这些都是常态。所以在加拿大,满大街经常看到大量的轮椅老人和残疾人,有的有人推,还有很多是自己电动的溜溜跑。

第三,这边的老人很能玩,身体也好(大概跟青壮年的时候绝大多数体力活都要自己做以及国民多数热爱运动有关系),所以各种娱乐和服务环境都会有很细致的针对老年人的服务。这类事情都是这样的道理,你的服务对象越是经常出现什么人,你针对他们的服务内容就会越完善。要是一年到头看不到几个老人,碰到偶然出现了肯定不懂应该怎么做啊。所以大环境更鼓励老人到处跑,结果也变相的让老人可以享受到更周全的服务。

4、物价

物价,要从衣、食、住、行、用、玩、服务这七个方面来考量。

衣,便宜货的话,国内淘宝完胜!在这边就算去二手店也要几块钱到十几二十块一件小品牌衣裤,加币嘛,兑换人民币就是小几十到上百了。中档的品牌,折算成人民币不打折的时候两边也差不多。稍微正经高端一点点以上,加拿大就完胜了。品牌太便宜了!我本人不是很讲究那种,我也就知道那些品牌货,原价就比国内便宜一半多,而按照这边的消费习惯,几乎没有普通人是在不打折的情况下购物的。打折的时候十几二十块加币一件品牌货的情况是有的,比如朋友买的Tommy Hilfiger,10块钱……国内卖六七百人民币吧。朋友给老妈买的一个什么小羊皮的什么大衣,一千多加币,国内卖5-6万。

食,要从吃餐厅和食材购买两块分开说。吃餐厅,大概就是日料和西餐比中国便宜不少,最好最贵的日料和西餐,也比国内最普通的连锁店要便宜还更高品质。我清楚地记得我在国内吃个西餐连锁店西堤牛排,单人套餐258,这边温哥华某酒店顶层旋转餐厅,菜品单点全流程前菜正餐什么的,两个人吃下来加税加服务费,九十多加币,折合人民币五百左右,跟那个连锁店套餐一样的价格!日料,国内某老大哥请吃,单点菜四个人吃了七八千,自己吃不起那么贵的吃自助连锁店破黑松白鹿,一个人二百多。在这边维多利亚附近附近温哥华岛最好的日料店,单点菜,点多了没吃完,两个人吃八十多,折合人民币四百多,比黑松白鹿便宜,那刺身新鲜程度不能比……但是!中餐!贵的跟傻逼一样!中餐的感觉就是这边的小破饭馆的菜价跟国内的小破饭馆的菜价,数字一样的,货币单位不同……也就是说换算过来大概是国内的五倍!当然各个城市物价也有点不一样,温哥华列治文大概可以便宜到70%,但仍然是国内的三四倍!但是买食材,猪肉换算成人民币也比国内北京顺义小破菜市场的肉略便宜,牛羊肉也便宜很多,且所有的肉都是国内好品牌肉的品质(新疆友人表示这边的牛羊肉可比新疆的好牛羊肉)。青菜如果只买中国青菜,通常比国内大概贵两三倍。中国调料什么的略贵一点。西式的食材,换算成人民币还是能比国内便宜一些。所以中餐馆那么贵,除了咱们中国人就是比较善于赚钱意外,归根结底还是人力太贵了,中餐做起来比西餐和日料可费劲多了,毕竟日料不就是新鲜食材切一切完事儿么……

住,就是房子嘛……高端一点的,我在北京租的别墅,售价一千万人民币,应该是北京最便宜的别墅区了。三层,建筑面积大概280平米,花园100平米。距离北京市中心开车一个半小时,不堵车的话开到五环的望京四十分钟。距离顺义城中心开车十几分钟。在维多利亚的话,维多利亚房价加拿大第三名,第一和第二分别是多伦多和温哥华。国内北京的房价也不是最贵,但也是前三名,房价来说两者的地位差不多。维多利亚最贵的地界是Oak Bay(橡树湾),也是被评为全加拿大最宜居城市的(Oak Bay本身属于大维多利亚地区,但行政上是一个City)。那里的一套标准别墅,占地面积大概1000平米,房子占地大概三百平米的一个大平层的话,不买房子本身特别豪华的情况,应该可以在120-150万加币拿下。如果是海边无敌好位置,房子也很好,但不到那种豪宅级别,应该在150-200万加币。对于平民来说,不买庄园豪宅,这个房子是顶配了,可以有自己的后院海滩了。庄园不算,庄园几千平米占地,豪华建筑,可以卖到500-1000万加币。换句话说,国内北京一套最便宜的别墅或者一套普通的靠近市中心的三居室(比如望京的一个120平米的房子),可以买这边市中心普通顶级别墅豪宅。论中档的呢,反正加拿大三个大型城区之一蒙特利尔(另外两个是多伦多和温哥华),也是正经的人口密集的大城区,人均收入什么的也不低,但是房价比维多利亚便宜一半,刚才讲的那种房子,蒙特利尔靠近市中心大概60-80万加币可以买到。再便宜的,什么草原三省大西洋四省的大城市,很多地方就比蒙特利尔再降低一半。再偏远没必要说了,那就是抬杠了,毕竟中国农村你自己盖个小二层楼别墅,也就二三十万人民币嘛,而且花园肯定要多大有多大,所以咱们只比大城市的。

行,就是车呗。中端的,我在国内不是说了么,二手宝马老X1,新车全下来35万吧,我那个4S店买的二手的好像23万。配置不是最低,比最低高一档。在这边4S店买的2016年的二手X5,高配(这边配置跟国内不是一个标准,等同于国内顶配吧),新车不到8万加币,我这个二手的5万,大约等于25万人民币。国内这款新车同配置的话全下来大概100万,裸车70万。宝马大奔之类德国车在加拿大属于偏贵的,美国车也有点贵,日本车最便宜。日本车在这边出了名的买着便宜、不爱坏、省油、维修保养也便宜,民众买日本车的最多。德国车品质好,不爱坏,开着爽,但是维修保养比较贵还费油。所以买日本车还能更便宜一些,据说还经常可以0首付。如果奔着往死里便宜,买6、7年以上的二手车,2000-5000加币就可以买到还不错的了,3000块买大岁数的宝马很平常。所以新车的车价,换算成人民币,同款的话即使比国内更高配置也大概是1/3到一半的价格。再就是这边买车可以租,比如朋友的宝马3首次交6000,月供600多,开三年之后如果你还想要就把尾款交了,不想要车就可以把车还给车行,重新置换租一辆新的。所以这边的年轻人,大多数都用这种形式开新车,三年一换。忽然想起来,除了车可以再加一个船,这边的有船舱的那种需要驾照才能开的小船,比较便宜的一两万就能买到。码头租金,一年一两千。这个跟国内没法比较因为国内没有普通人拥有私人小游艇的习惯,所以很难说跟国内价格怎么比,反正在这边来说是普通人两三个月的工资水平。

用,生活杂物。价格差不多,品质略好。有些东西便宜的令人发指,比如什么花园土换算成人民币也是国内的十分之一!有的贵的离谱比如那种像水缸一样的大陶盆,居然卖100加币一个!国内我估计最多也就是100人民币还是质量比较好的。手机便宜,2018年phoneX总价三四百加币还可以分期每个月包话费70块钱,但是话费贵,加拿大话费据说是全球最贵!每个月好像最少也要四五十块钱,换算成人民币就是两三百,我国内动感套餐18块!流量50块钱作为做游戏的人就用不光了!这边我的含手机分期70加币包月,流量随便用的话经常到月底就没了,包月没了的话你再敢用流量两天就得50块钱,三天就得90块钱!还有又贵又烂的手机壳,国内三十淘宝买很不错的还很漂亮,这边可能50加币买一巨难看的破透明壳子,还有10块钱加币买个钢化膜……不过除了这些个别奇葩的东西,大部分日常用品都会觉得比较便宜的,而且一方面有“穷人乐”沃尔玛,确实很便宜,一方面还有“超级家庭穷人乐”Costco,东西量大又便宜。只要Costco能买到的东西确实很少有比国内贵的,水果、肉、日用杂货、衣服等等什么都算。

玩,就是娱乐。这个要说的最少了。直接举例,布查特花园,成人门票30加币,年票好像70左右。蝴蝶谷(里边有蝴蝶、火烈鸟什么的),单次门票16.5,年票22。比国内的同样性质的景点(很多比国内同内容的品质确实能好些),折算人民币大概单次贵一倍,但年票特别便宜。好在很少有人经常玩这些景点,大部分公园海边什么的免费的,常去。别的比如坐船观鲸、皮划艇、学飞机、滑雪什么的,感觉国内有的折算成人民币都差不太多,国内没有的比如学开飞机价格大概6000加币包含很多次的飞行时间,说起来还是不算夸张的。

服务,就是比如维修、搬家、安装等乱七八糟的杂活。哎呀……这个必须说一说了。加拿大跟中国相比,最贵的就是人力,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内容。比如……修水管,马桶堵塞,修理一次大概得150-300百加币吧……也就是一千块人民币左右。搬家每小时最便宜60块钱,我自己家搬了一次花了大概300加币,也就是1500人民币呗,东西很少,在北京这个规模大概花500-800人民币吧。你买个家具的话,比如买一个800的桌子,如果送货上门并安装,可能送货安装费也要800,都是按小时算钱的。比如花园的草地,大一点两百平米,找人护理的话,每个月算下来可能要1000块。诸如此类。于是加拿大人全部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各种DIY,由此导致他们卖工具类用品那真是完善到爆炸,家居用工具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价格大多数也都比国内便宜,品质上乘。

以上,几大方面的介绍。最后加一个暴击的总结,人均收入,中国2018年是2.8万元,城镇居民收入是3.9万。加拿大人均收入2017年是42870美元,折合人民币大概28.8万元,大概正好是中国的十倍。考虑到这个因素,在房子和车等方面,加拿大人是国人购买力的30倍,品牌衣服、吃日料和西餐等这些方面,加拿大人是国人购买力的20-40倍;在食材、日用杂货、娱乐等方面,购买力大概是10倍;在中餐厅和劳动力服务方面,购买力大概是2倍。

5、收入

在上边有提到,人均收入两边差距10倍,但这是宏观数字,微观来说具体分析一下。

餐厅服务员,每周5(天)*8(小时),工资加小费,大概3500-4000;普通白领,固定工资,每周5*7.5,3000-5000。蓝领技术工人,每周5*6,大概5000-8000。再具体比如,我在这边现在跟人合伙开一个外卖平台,类似美团外卖那种。我们的送餐员平均每单收入4.8送餐费+4.8小费,每单共收入9.6,认真做的话一小时3-4单,每天干6小时,则大概可以收入180块,有时候送的多的话一天下来光小费就可以拿到150以上。所以送餐员即使每周5*6的话,一个月可以赚3000-4000块,“狡猾”一点只上午餐晚餐和周末这种高峰时段的班,则工作时间更少收入却可以更多。请注意我写的工作时间,很少需要按照5*8来考虑,他们午休和下午休息每天最少一个半小时以上,还算工时一样拿钱的。比较在国内的大多数人,除了公务员每天工作时间很少有少于10-12小时的吧,那些做快递和外卖的小哥每个月赚一万多,工作时间有少于12小时的么?反正我一个做游戏的来说,经常9、10点上班然后干到后半夜,期间吃饭也是叫外卖。差不多同岁数的三四十岁做游戏的同行,猝死新闻此起彼伏,这四五年死了十几个了吧。

加拿大的家庭中位收入是5000-7000,因为一个单身青年也算一个家庭,肯定会大幅度拉低这个数字,所以实际上一般的四口之家,应该就收入至少差不多七八千,夫妻都工作的话每人四千,但这边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工作一个全职在家带孩子。不过因为加拿大的个人所得税比例特别高,而且收入越高这个比例越夸张,所以总体来说是劫富济贫的效果。客观来说,国内的中产阶级以及以下的人过来更幸福,等于本来赚一万的人在这边可以折合人民币最少赚三万,房车还便宜了不止一半,看病养孩子还不花钱了!但混得不错的呢,在这边不会显得更好,因为在这边混到国内那种不错可不容易,除去买房买车便宜,花销不见得比国内少。比如在国内平均每个月赚五万,到这边想赚一万加币,可不是立刻就能实现了,得重新积累。

很多人很担心说华人英语不好在这边混的比较差二等公民什么的,至少从收入来说,数据统计华人的人均收入比全体人口总平均收入是要高一些的(好像10%-20%)。而且大家要知道,很多华人在这边都是不工作领低保的!因为他们在国内非常有钱移民过来,或者有非常有钱的老公在国内赚钱,在加拿大没有收入只是来花钱养孩子的,数据显示西温豪宅的人,是贫困线以下领低保的比例最多的,全是华人……你想在有着这些人拉低平均数据的情况下,华人收入还是偏高,可见说华人混的不好还是不客观的。华人其实通常给人更有钱的印象,虽然这也不见得是啥好事儿。

6、福利

福利包括免费和补助两部分。

免费主要就是之前提过的医疗免费、学校免费,就不再重复说了。还有个我觉得很值得一提的就是公共图书馆,馆内图书和DVD之类内容丰富数量繁多,并且很多图书馆的卡都可以跟大量的旅游点门票互通,这一点各个城市情况不一样,但很多都非常实惠。

补助主要分为给孩子老人残疾人直接发放的、学习的、低收入的、失业的、创业鼓励的、甚至给健身的、孩子兴趣班的,好像最近还有首次购房减免的。

孩子的第一笔钱就是所谓“牛奶金”,根据家庭收入情况每个孩子每个月固定发钱,大概是孩子6岁以下,年收入3万以下最高额度一年6400元,5万收入80%,10万收入减半,19万以上不发。孩子6-17岁这个数字再减少一点,大概发放85%。第二笔钱是3-5周岁小孩托儿所费用减免,基本上政府发放的钱可以全额抵掉托儿费,到了五周岁就等于上学了本身就免费了。当然如果你不送托儿所自己养,这个钱也不给你。第三笔钱是怀孕期间父母有怀孕津贴,好像是领15周,因为我还没赶上具体数额不清楚。

老人残疾人因为跟我目前关系不大了解不多,具体数字基本不清楚。最大的感受也还是加拿大对老人和残疾人特别好,整个社会都是对他们有强大支撑的。他们要么很有钱要么不花钱,反正日子过得都很嚣张。

学习方面,移民有免费英语课程(不免费的话一期要几千块),成人上大学的话学费可以无息贷款不说,政府还会给额外发放一些基本生活费,没领过不知道具体条件和数额,听说勉强可以维持生活,每个月一千多块的样子。

如果存款不足1000块钱,单身每个月可以领七八百,家庭一千多。

失业的,每个月白拿工作时薪资的58%,拿10个月。如果你找到了新的工作,应该是半年内新工作工资的一半可以由政府发放,你可以辅助用人公司直接去政府申请。

创业鼓励,新移民可以拿到几万块的政府无息贷款,还款期好像是五年吧,钱是银行出的,政府担保,创业失败不还钱的话,那个钱是政府来还给银行。

收入不高的话好像健身之类的也可以领取政府津贴,这个我确实还没有经历,是听说和网上看来的。

孩子兴趣班是政府给一定额度的兴趣班费用,你可以使用这个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比如舞蹈、绘画什么的,那个钱也是办兴趣班的学校去跟政府直接拿。

购房减免好像是最近快要推出的政策,首次购房政府直接给房子全款的10%作为奖励,直接抵扣原本要做的贷款额度。比如本来全款100万,则政府送10万,但不能直接拿走而是给你的贷款银行了,所以你可以少贷款10万了。

总结来说,关于可以领取的社会福利,其实如果你是正常年收入5-10万的家庭(中位数左右),基本也就是领点牛奶金和托儿费,还年轻没孩子或者不要孩子的基本就都不沾边了。绝大多数福利,是留给老人、残障、极低收入、失业人士的。所以社会福利的主要意义是你在人生低谷或者倒霉的时候给你个后盾。

7、保险

保险健全真的可以让很多严重麻烦的社会问题变得很轻松。因为这边保险真的太复杂了没办法全面讲解,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大家了解一下即可。

车险,我走之前国内的车险确实已经很不错了,开车出点小事故,直接把车扔到4S店所有的费用保险直接全包(不过我不知道别的车,反正我的车是这样。但是没出过大事故)。这边呢,总体车险折算人民币后比国内略便宜,包的额度比国内更高一些。车险包含范围更广,赔付的情况也多,出事故了住院耽误工作什么的也给赔工资。

房子保险,家里出了事情况比如着火了之类的,保险负责。客人来家里受伤了摔残废了,保险可以陪个几百万。

公司保险,种类繁多,比如买的稍微全一点每年大几百块吧,就会包含营业用的服务器如果意外挂掉,影响了做生意,保险公司按每天常规营业额来赔偿。

教育保险,比如你买一个固定的私校学费保险,孩子的教育经费基本可以由保险公司来出。朋友有个案例,总计大概几万加币的保费,包含了孩子所有的私校学费,少算也得十几万吧。还有很多种形式的教育基金,投入进去之后孩子上学花掉之前还可以先拿来做投资。

老人养护全险,朋友那边有个有钱人给老太太买了一个全的,每个月一千多加币,确实很贵。包含最顶级的护理什么的也就算了,老太太在全世界任何地方旅行,随时可以呼叫自己的专职护理人员飞机飞过去处理事情或者要求来飞机把自己接回加拿大,保费全包。

感觉是稍微有点钱的话,在这边研究明白了保险,就可以既奢侈又省钱了。

8、法律

法律其实是我们人类社会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普通人来说,法律本来是非常重要的保护自己的手段,只是国内日常生活中大家似乎习惯了忘记有法律存在了,因为跟自己似乎没什么关系。最常见有关系的反而是那些“非典型法律”,比如城管与商贩、暂住证和养狗证什么的。

加拿大来说,就是普遍民众的法律意识强,非常“爱管闲事”。

案例一、最典型的是夫妻吵架或者孩子大哭严重了邻居报警,警察来了把“有暴力嫌疑”的丈夫或者父母带走,是的就连自己家里的事儿警察都管!因为家暴严重犯法,打孩子严重犯法,太严重了政府就把孩子领走了国家出钱帮你养,还有哭着喊着排队领养孩子的家庭一大把一大把的还得审核资质呢。带孩子带不好的表现非常多,比如从学校接孩子放学迟到,一次两次罚款,严重多次学校就可以叫警察把孩子带走了……

案例二、骑车要带头盔,自行车后座不能载人。认识的女医生聊天,她某次确实特殊情况骑车带孩子回家,被一辆大车直接别在马路边上不让走,下来个大叔教育了老半天还报警,最后不依不饶的等到警察来了跟警察交代了情况才离开了。最后医生跟警察表示道歉并且推着车跟孩子一起溜达回家了事儿。全程爱管闲事儿的大叔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没办法就是这爱操心的样子。

案例三、这边的警察权力非常大,尤其是惩罚交通违规者,一手交通法一手刑法,行为轻微态度良好者依据交通法罚款教育为主,行为严重态度恶劣直接按刑法处置。但所有的判罚都可以上诉,自行去法院自辩或者找律师都可以,绝大部分罚单之类的,如果你提出上诉,胜率非常大,因为经常警察都懒得出庭了你就直接获胜。朋友出交通事故,喝酒了把人家围墙都撞塌了(这个案例非常不鼓励!酒驾醉驾罪大恶极令人痛恨!),要陪好几万加币,醉驾保险公司不赔偿。结果打官司,因为到场的警察忘记了让他吹两次测试仪(法律规定测试酒驾必须吹两个不同的测试仪,避免只吹一个仪器出故障不准确),最后没判酒驾,保险公司赔偿了撞墙的损失。

总体来说,在这边的法律出现在生活各处,既约束着日常行为,也给予了合适的保障,最主要的是民众法律意识非常强,所以处处有人自发监管,从而影响着每个人的行为准则。而为什么很多人法律意识特别强呢?固然是因为这边法律规定的范围比较广,其实最主要的是因为这边执法比较严格到位,犯了法即使再小是真的随处都有处罚的,主要就是罚钱,特别实在特别有效!这也是这边民众生活状态与国内有比较大区别的重要原因之一,关于生活状态我在最后会聊到。

9、娱乐

因为我来了之后目前只在维多利亚及周边,所以能详细列举的是维多利亚,其他地区可以用听说的来简单举例子。

常规项目:公园游乐场、钓鱼/钓螃蟹、海边码头/沙滩/潮水潭、滑雪、冲浪、攀岩、国家公园、独木舟/皮划艇/小帆船/滑翔伞;还有几个景点项目:布查特花园、蝴蝶公园、三文鱼回流之类。滑翔伞单独说一下就是每次去海边但凡赶上大风,空中飘的全是滑翔伞,看着太爽了以后我也要玩。本来想全都细写一下,列出了标题觉得没必要了,基本都能看明白。以大自然给的东西为主,尤其这边的公园游乐场特别多,一个小小三十多万人口的城市,几十个省级公园(Provincial Park)和地区级公园(Regional Park),如果那种街边一大片草地和树之间有儿童娱乐区也算上的话,就有几百个了。有孩子的家庭永远不用担心带孩子去哪儿玩没地方,只需要担心孩子不愿意回家。

其他常规人文娱乐包括电影、社区活动中心(健身、球类、游泳等)、酒吧,感觉跟北京生活也都差不多,忽然想起来主要欠缺靠谱像样的KTV和会所吧。可能就是晚上聚餐的话不比国内种类繁多口味叫绝,维多利亚起码要差一些,不过听说温哥华吃的比北京还过瘾,因为汇集世界各地正宗美食。

说到这忽然想不起在国内都玩什么了,年纪大了也没那么多娱乐。年轻的时候玩的那些,其实想想主要还是因为和一堆朋友一起,具体玩的称得上项目的也没多少,反而在这边好像一说起玩的内容就以项目为主,人反而次要了。刚来嘛,远没有国内那么深厚的社交基础,没办法有舍才有得。

10、污染

虽然这个主题是最无聊的,因为都说烂了。不过因为太重要了,怎么说也不为过。加拿大相比中国,确实污染问题天地之差。

空气、水、土地,是地球母亲给所有人的礼物。我们活着,就离不开它们,并且它们的好坏,既影响我们的寿命、健康,也影响我们平时活着的心情。

我在北京顺义,离城区四十多公里,每次进城在高速上都肉眼可见的看到那一层笼罩的迷雾,顺义住久了之后特别不爱进城。当时城里雾霾指数六七百的时候,顺义一百多,感觉很有优越感。维多利亚全年平均雾霾指数是个位数,原因是每年夏末一定有山火,烧好多天,烧出来的烟灰就形成了雾霾,就这几天拖累了平均指数,所以导致雾霾指数不是0,而是有7-8左右吧。我一个咽炎鼻炎每天发作永远在咳嗽的人,去几个医院医生都说没救,治好了也会复发的,随便给点消炎药(抗生素)压一下吧。但是我以前是只要去东南亚玩潜水就立马康复,一回北京从机场就开始剧烈咳嗽和打喷嚏鼻涕眼泪横流。真的是受够了,空气质量是移民原因排前三的无疑。

水和土地,我们还没到重病,不知道它到底影响到了什么程度。没做过专业调查没资格乱说,看了一些呼吁的视频,也是心惊肉跳。加拿大的自来水可以直接喝,但这种事儿实在很难细比较,作为普通人没有什么检验标准。

其实比较值得一说的是垃圾处理。我想很多国内的人过来这边,最难适应的就是垃圾分类了,要学的东西很多,处理不好后果很麻烦。

首先日常垃圾分为三大类,绿色垃圾、可回收物、生活杂物。绿色垃圾主要是可用于堆肥的,包含厨余、沾了食物的纸、花园所有内容等,都放进绿色垃圾桶。刚来的时候租的别墅上层,华人房东在下层合住,房东说他们的绿色垃圾桶什么都不放除了花草树木,因为以前不知道放了什么东西被罚了两次,每次一两千。这可是在加拿大十几年的人了,还不会分呢……可回收物包括纸壳、塑料、塑料瓶、玻璃瓶,需要分开几个蓝色箱子放好。瓶子要洗好,纸壳需要压平叠整齐面积不能太大,大了要切割或者折叠成小块。剩下的基本都是生活杂物,包括各种跟包装混淆的食物啦、包装袋啦什么的。然后电池和电子垃圾又不让跟这些随便扔,还需要自己单独处理,比如捐赠或者开车送到某个专门处理的地方,有的还要你自己花钱委托他们处理,也有免费处理的站点。每家的垃圾每两周来车收走,可回收物和另外两种的日期不一样,但也是两周一次。如果你垃圾太多装不下,就自己想办法处理,多买几个垃圾桶是不行的因为垃圾清理其实是按桶收费的,多买一个每个月好像大几百上千块钱。垃圾扔错了罚款真狠的,所以住久了绝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来合适的处理好分类问题。比如前房东那样什么都不扔,就是一种非常苦逼但起码不被罚钱的有效方法(苦逼是因为一个垃圾箱装不下全部垃圾啊!绿色垃圾箱就浪费了啊!食物厨余其实是日常垃圾最大头的啊!两家七口人,每次清理完三天就满了,刚来又啥都不懂多余的垃圾只能自己存着等下次,想起来一肚子气)。

怎么样是不是很恐怖,我知道这杀死了很多中国人,不过好在我很热爱这个,每次产生垃圾就自然的想到它属于什么,老婆又是园艺爱好者,对什么能堆肥了若指掌。所以起码我们家,对于垃圾处理适应的很愉快,并且也很有使命感。前几天还自己开车把开荒花园产生的满满一车绿色垃圾送到了免费处理的地方,几个巨大的箱子很多像我一样的人把车开到旁边往里倒垃圾,看着也很壮观有趣,产生了一种“谁说加拿大人少”的感慨(这个感慨我第一次来在Costco看到排队结账和买热狗的人就产生过)。

化学工业污染呢,只要有产业就难免产生后果。加拿大也一样面临这些问题,所以他们的化工类工厂成本特别高,因为污染处理有一大群部门看着,每天等着上门找茬罚钱。有真的在工作的管,这一点结合这边法律健全和执行到位,所以才会很有效。

11、食品

主要分为肉、水果、鱼及海鲜、青菜、调料、零食。价格因为之前大概说过了,这里就简单提一下。

肉,猪牛羊全都跟北京菜市场差不多价格,比超市货便宜,品质则比北京超市的好一些。有些肉会特别好,偶尔买到的猪肉堪比国内卖80多一斤的品质。Costco的最便宜,比菜市场还便宜一半,但Costco的肉品质就不是每次都那么好,有些时候就跟国内超市买的差不多吧。牛羊肉呢,据新疆朋友说跟他在新疆本地吃的一样好。牛羊肉国内本来就贵,这边买最贵的折算回人民币也差不多跟国内超市一个价格。韩国小超市可以买到特别好吃的牛肉,比超市贵很多,居然是韩国进口的……大概每斤一百人民币左右。

水果,本地水果选择不多,因为没有菜市场都是超市买嘛。品质就属于很稳定但没有什么特别惊喜的。很多水果在国内可以买到更地道更甜更好吃的,这边买个西瓜十次有八次不够甜,但买桔子和橙子之类的就是十之八九都很好吃。我们家水果消耗很大,总体满意度两边差不多。价格方面看品种,大多数都跟国内差不多,有更便宜的,有一些略贵有一些特别贵。那些略贵和特别贵的,主要是国内大陆或者台湾进口……忽然想起一个有趣的,这边的树莓像野草一样在马路边、篱笆上和公园里到处长满了,我女儿又爱吃,所以整个夏天每天出去玩的时候都是树莓吃到爽。

鱼和海鲜品质上乘价格便宜,这倒不是不是因为维多利亚是海边,买的其实都是超市集中供货的。加拿大西部总体海鲜都便宜,这一点从日料比国内便宜很多就能看出来了,日料不就是吃生鲜的嘛。

青菜因为我们吃的全是中国菜,折算人民币相比国内贵很多!很多翻倍。但不折算回去按照本地人收入来考虑,倒不算贵。本地菜有些不贵,但都是什么鬼东西还没搞明白,毕竟西式做法,对于青菜除了生吃、蒸和煮,他们还会啥?那些适合做沙拉的,有几个适合中国炒菜?

调料算非常全。中国货比较多的超市(Fairway)几乎真的什么都有,西式调料更不用说了。这还没在温哥华大统华,据说大统华更全了啊,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零食,如果只爱吃中国零食,挺惨的。我作为一个坚果爱好者,在维多利亚买不到好吃的西瓜子、买不到小核桃、买不到榛子、买不到松子,正常的瓜子(葵花籽)种类也非常少。只能买到……去壳的!妈的去壳的倒是真全啊,各种坚果一排一排的箱子,什么都有,好多花样,除了我说的全都有,连核桃仁都能摆出四五种,葵花籽都有五六个花样!但是想吃带壳的,毛都没有!老外的零食就是开心果、薯片、膨化食品,差不多没了!维多利亚中国超市也没有很多啊(辣条是有的,我倒是不爱好像很多人爱)!温哥华大统华全都有啊!但是不可能经常去啊,坐船一个多小时呢!

12、其他有趣的细节

因为没有把治安给单独提出来作为一个大分类,所以就在细节里说几句。加拿大应该像中国一样,属于全世界数一数二的治安好,起码维多利亚绝不比国内大城市差。在维多利亚来说,夜里Downtown随便散步是完全没问题的,绝大多数区域犯罪率低的吓人,很多社区五十年来最严重的刑事案件就是入室盗窃。掏钱包的小偷之类的基本没有,平时里需要担心的犯罪问题就是停车被人砸玻璃偷东西,这个情况比国内的发生率高很多,因为这边的人有点太随意了很多有点贵重的物品都扔在车里,国内车里肯定没有值钱东西啊!作为父母,国内有一个让人心酸而恐惧的丢孩子的话题,妈的实在是太恶心了,超一线城市高档小区门口就有直接认识的朋友孩子被抢啊!在这边,终于可以彻底忘了这件事情了,这边丢孩子闻所未闻。

与其担心治安,不如担心“野兽”。鹿、浣熊、乌鸦、松鼠、海鸥这些才是真正的敌人,大摇大摆明目张胆的逛街,白天乱溜达,夜晚来作案。翻垃圾桶,偷吃你辛苦栽种的花和果,一群流氓。开车要特别小心鹿,他们在各种城市马路上随意出没,很多成年的大鹿都完全不怕车,怕车的一看就是没有社会经验的小鹿孩儿。所以加拿大这边的另一个重要细节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真的是无法想象的和谐。就在城市正中的参天巨树形成的树林,城市中处处自由存在的小动物,城市边公路上空翱翔的白头鹰(据说一些观鸟者数十年难得一见),城市中心的巨大公园等等,这些都在展示着大自然与人是如何的相处融洽。

另外,这边的民众真的是非常非常友善,除了被美国吐槽的全球最爱说Sorry的国家之外,开门走过之后帮后面的人扶住门啦,目光对视一定会微笑和打招呼啦,对孩子无比的热情啦,对语言不灵的人极度友好和有耐心啦,超市收银员绝大多数会认真问候和热情的哈拉啦,等等。生活中人与人的友善细节真的是多如牛毛不胜枚举。就像朋友举例说的,说在国内大城市,出门本来心情不错,你碰上个开车恶心的,随便吐痰的,磕磕碰碰骂骂咧咧的,拥挤排队插队的,服务态度不好的等等,好心情就差不多消耗没了。而在这边,本来出门心情一般,看见个友善的大爷大妈跟你微笑哈拉,马路上干净整洁车子没有一个鸣笛的,风景也美空气也好,各处服务人员也好像你是认识的朋友一样友善而且亲热,你可能慢慢的心情也就好了。所以来了之后真的很爱出门,哪些天忙于工作没出门看看海边或者去个超市什么的,就觉得很苦逼。

还有这边绝对是特殊人群或者特立独行分子的完美生存场所,除了LGBT啦,怪异装束啦,即使仅仅是单身大龄,你也会感受到这边的好的。真的是,完完全全没有人会在意的。只要不犯法,你想怎样都可以,没有人在看和问的。相反的,只要是犯法的不守规则干扰别人的,再小一件破事儿也有人来逼逼你甚至报警来抓你或者罚你款的。所以就是,更自由,但也更多限制,就看你爱哪些了。

再就是这边二手店太完美了,北美有买卖二手东西的习惯,官方统计加拿大90%的人参与过二手买卖(比如捐赠、或者摆在门口Free),70%的人买过二手东西。我非常喜欢这边的二手文化,比如我现在烧的壁炉全烧木头的,所有的木材都来自于别人免费送的,找到信息,然后开车去拉就行了。很多家具什么的,二手的又便宜,又是以前的保存的很好的老东西,很多都是很有价值的可以作为收藏品的。衣服、鞋、玩具、书这些都可以找到相当让人满意而划算的,自己的东西用旧了给出去也觉得很有价值而不会白扔了可惜。

四、移民经验

加拿大因为是联邦国家,所以移民项目总体按行政等级区别的话,分为联邦移民和省提名移民。其中联邦移民分为技术移民(经验移民)、创业移民、自雇移民、家庭团聚移民、保姆移民、难民移民、其他移民。省提名移民则分为技术移民和商业移民,其中商业移民又大致分为企业家移民和投资移民。

不管是联邦移民还是省提名移民,只要拿到了永居身份,则不限居住区域。但在拿到身份之前,省提名有很多项目是要求在省内居住、学习或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才可以申请,那个时间段是都要在该省内居住的。

很多流传很广的说法,比如“雇主担保移民”“留学移民”,真细说的话这其实是一些手段,通过这些手段满足了我之前说的那些移民项目的要求。比如雇主担保,其实也是技术移民,只是有雇主雇佣是某些省份技术移民的必要条件或者加分很多的条件,有了雇主就很可能可以满足技术移民的条件了。留学移民,其实也是通过留学达到某种条件,有的是夫妻双方一个留学一个陪读工签,然后拿陪读工签这个人攒够居住或者工作时间,就可以申请省提名技术移民了。

这些移民项目分类什么的,政府官网都有,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五、其他和总结

最近加拿大和中国因为某个案子闹得很僵,旅游人次直接大幅度减少,尤其是旅行团基本被砍没了哈哈。这事儿看起来严重,但其实对于个人的移民和签证来说,也不会因此更难签,所以自由行和移民项目没啥影响。当然我大中华爱国人士多如牛毛,不跟中国好好交往的国家不去,这种人也确实因为这个少来了很多,加拿大靠中国游客的生意老板们绝对都很哭。

关于加拿大大麻合法化,其实也没太大变化,合不合法没啥区别,本来他们也很容易在各种途径买到,现在合法了仅仅是可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合法和品质合格的大麻而已,这笔钱还进了政府的腰包,总比进了黑贩子手里要好。

加拿大不是天堂,不是你辛辛苦苦交了钱吃了苦拿到了身份之后就从此睡觉吃福利还特别奢侈了,凭什么啊!这种天堂哪轮得到你来享受!加拿大起码对我来说,除了一些客观的好环境之外,起码在金钱和物质上,意义就是一些在国内原本不可能的事情在这里是有可能实现的。有了可能性,不等于直接就实现了,而是说你有资格继续努力了。我开篇就说了,我想活的很多基础条件在国内实现起来希望太渺茫了,但在这边确实会容易很多很多。按我在国内的拼命程度,要是挪过来在加拿大,哪怕就干送餐,跟国内一样每天14小时每个月休息两天,我一个月都能赚1万加币!而且我干嘛都快四十了还一直送餐啊我就不能干点别的啊,我受过高等教育的啊,工作十五六年了,就算不跟国内一样开公司当老板,干点什么不能混个高管当一当每个月弄个两万加币呢,那也就是比去年以前的阿尔伯塔省家庭中位收入略高啊。

我写这些,就是希望大家能知道加拿大有什么,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然后才说要不要移民到这里。不是一种情况有人说好就适合每一个人的,更何况想在这边好好活还必须得学英语,这么大的融入成本啊,不然就真的只能在大温哥华的列治文待着了,毕竟那是咱们中国在加拿大的一个城市。(搜一下就知道了,这个城市的华人超过一半,连很多商店招牌都不加英文的)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我在美帝的同学都躺平了
2 田院士被抓,开创三个第一
3 马斯克做对了! 中国火力全开对他猛批
4 倾中华物力 习近平的首批贵客来了
5 闭门造车 习又沦为笑柄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绝迹200多年巨兽再现大西洋 惊呆科学家:太
2 比特币闪崩!16.6万人被“强制平仓”
3 证据显示:美国人的容忍能力已经达到极限
4 麻烦了!中国近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陷入困境
5 事态升级,全网呼吁:必须死刑!这是故意杀
6 中国进入寒冬腊月 习近平开启“新毛时代”
7 我在美帝的同学都躺平了
8 一个关于中国人的“黑话”,在美国火了
9 最新:凯特王妃现身了!在她最喜欢的地方…
10 积水潭医院前院长、院士田伟被查,细节戏谑
热门专题
1
中共两会
6
台湾大选
11
火箭军悬案
2
中美冷战
7
李克强猝逝
12
台海风云
3
以哈战争
8
中国爆雷
13
战狼外交
4
乌克兰战争
9
李尚福出事
14
普里戈津
5
万维专栏
10
秦刚失踪
15
涿州水灾
一周博客排行 更多>>
1 1364 (图文)红二代披露助毛泽 范学德2
2 莫言现象:中国知识分子的宿命 万维网友来
3 中国梦未来五年,十年和三十年 文庙
4 何与怀:沉沦神州的血祭者 万维网友来
5 杀一个无辜的人而救更多的人, 平等性
6 辛峰:保守党大幅领先 搭顺风 万维网友来
7 中文的突围,从打字机到人工智 思芦
8 所谓照片的“历史在场”与“有 湮灭之城
9 抹杀个体不仅意味着消沉更是灾 施化
10 风云无定日月有常:中美关系实 阿妞不牛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更多>>
1 遇到万维又一个奇葩人物 右撇子
2 莫言现象:中国知识分子的宿命 万维网友来
3 风云无定日月有常:中美关系实 阿妞不牛
4 人才流失才是中国的命门/勒索7 秋念11
5 俄乌战争:俄罗斯打持久战的四 随意生活
6 为什么不可能有第二次改革开放 三都瓠瓜
7 好文分享:美国真的没有改变中 艺萌
8 科学不是真理,实践不是检验真 骆驼
9 从方孝孺与布鲁诺被惨杀看东西 安博
10 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相比较,到 爪四哥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